癲癇性痴呆

癲癇性痴呆

癲癇性痴呆(Epileptic dementia)多見於繼發性癲癇、顳葉癲癇及伴有瀰漫性腦損害的患者。在不同的癲癇類型中以頻發性大發作者的智慧型損害最為嚴重,其痴呆發生率和精神殘廢率最高。國內的研究資料亦表明大發作頻繁的患者言語智商cvio)、操作智商cPio)和總智商cFio)均顯著低於對照組。這與頻繁抽搐發作,防止癲癇病的症狀的重現就顯得尤為重要,以及需要更大劑量或多種抗痙藥物控制症狀等因素所致腦損害有關。繼發於腦損害的晚發性癲癇患者,即使臨床發作靜止,由於其神經元儲備能力下降亦易早期出現痴呆。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記憶力、理解力、判斷力的減退,聯想貧乏、興趣範圍縮小。隨著病情的加重,病人逐漸不能進行抽象和概括的思維,常限於具體的細節。語言也逐漸貧乏、單調,所用的辭彙也減少了。興趣範圍縮小,全部興趣集中於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原有的對事業、社會活動和職業的知識喪失了。

病人能很準確地記住他感興趣的事的詳細情節,而不記得別的事。這樣的病人好記仇,而且復仇心理很強,有時別人對他很小的、不如意的事他能長期牢記著。結合他兇狠殘忍的性格特點,常乘“仇人”不備時報仇,造成可怕的兇殺。嚴重的癲癇痴呆者非常笨拙,生活都不能自理,變得呆板、冷漠、消瘦、衰弱。

起病早而且發作頻繁的癲癇病人常較早地出現人格改變。發作頻繁者人格改變惡化的也較快。但並無嚴格的平行比例關係,有不少病人發作已經停止了,而痴呆仍繼續加重。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並非所有癲癇病人都發生人格改變。根據文獻統計,約有2/3的病人發生了痴呆。在歷史上,有些傑出的學者、作家患癲癇而終生保持優異的工作能力,未發生痴呆。也有的已發生了痴呆,但在從事比較簡單的早已熟練的工作時能比較好地完成任務。癲癇病人特有的精確性和細緻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痴呆的影響。

病因病理

長期以來,根據對慢性住院病人的觀察,曾錯誤地認為癲癇病人最終不可避免地導致人格和智力衰退。近年研究認為,癲癇病人中最少有2/3病人不會出現嚴重精神障礙,而只有極少數患者有可能發生痴呆。

癲癇性精神障礙的患者,除表現為進行性的智慧型活動減退外,往往合併有特殊的人格改變,即在思維情感、行為等方面都具有癲癇患者的粘滯性和刻板性的特點,如病理性贅述、行為刻板等。產生機制不明,可能與遺傳、發病年齡及發作頻率有關。抗癲癇治療及改善腦功能藥物可能有效。預後不佳。

過去一直認為,有的癲癇病人可以出現進行性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等智慧型活動減退,導致所謂的“癲癇性痴呆”。這種病人往往合併人格改變,如出現易激惹、易衝動等,嚴重者主要表現出人際交往和就業困難。癲癇性痴呆患者的思維一般緩慢而死板,固執而不靈活,說話主次不分而囉嗦;行為方面,做事一絲不苟,過分細緻,甚至墨守成規,一成不變。

有學者認為,性格與智慧型改變有著共同的相關因素,開始發作年齡越早,發作頻率越多,性格和智慧型改變者也越多,尤其是大發作,顳葉病灶更易引起性格和智慧型改變。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癲癇患者都發生痴呆和性格改變。

治療

調節抗癲癇藥物的種類和劑量,以控制癲癇發作,套用抗精神病藥物時,應注意到抗精神藥會增加癲癇的抽搐發作。智慧型障礙和人格改變的病人,應加強教育和管理,並進行心理治療和工娛治療等康復措施。

根據發作類型選擇藥物。原發性失神發作的首選藥物為乙琥胺(Ethosuximide),其次為丙酸鈉(Valproate);二線藥物為乙酞唑胺(Acetazo-lamide)和氯硝安定(Clonazepam)。兒童和青春期肌陣攣發作首選丙酸鈉(Valproate),其次為乙琥胺或氯硝安定;二線為乙酚唑胺(Acetazo-lamide)、苯妥英鈉(Phenytofonsodium)或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大發作時宜先選用苯巴比妥,苯巴比妥治療無效後選用苯妥英鈉、撲癲銅(Mysolime)。

硫噻嗪(Sulthiame)對顳葉癲癇有效,對大發作和其它局限性發作也適用。伊馬西平(Carbamazepine)主要用於三叉神經痛的治療癲癇持續狀態時療效顯著。

可套用氨酪酸(Aminobutyricacid,氨基丁酸),谷氨酸(Glutamicacid,麩氨酸),維生素B6等。

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中國對癲癇病早有認識。《黃帝內經》中對癲癇二字有過確切的定義,“癲”即癲狂,表示發作時的意識障礙;“癇”即抽搐,表示發作時的痙攣狀態。中醫治療癲癇由來已經,癲癇在發作期,首先要急則治標,控制其發作,儘快解除病人昏厥和抽搐的危急狀態,宜以豁痰開竅、熄風止痙為治法,選治療效快而作用強的,採用不同的治療途徑。在休止期或緩解期,病情趨於緩和,此時則以緩則治其本的原則,認真細緻地辨證,認清其病位、病性,分別予以治之,整體上以健脾化痰、補益肝腎、養心安神為治法,除其痰、風之源,以治其本,防止本病的復發。同時根據臨床綜合表現辨證論治,邪實者,以攻邪為主;有虛象者,予以扶正。攻邪常用熄風、瀉火、活血、滌痰等法,扶正多用滋肝、健脾、養心、補益等法。但有邪實而正虛,在攻邪的同時,要兼顧扶正,在正虛的同時兼有外邪,則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達到祛邪平癲的最終目的。

飲食護理

(1)、避免過飢過飽、暴飲暴食;

(2)、不要一次性大量飲水和食用含過多食鹽的食物;

(3)、食物以清淡為主,少吃油煎肥膩食物;

(4)、少吃辣椒、蔥、蒜等辛辣食品;

(5)、禁菸酒、少飲濃茶、咖啡、可樂等具有興奮和刺激性的飲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