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痛心疾首(tòngxīnjíshǒu)疾首:心痛,頭也痛。
《左傳·成公十三年》:“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杜預註:“疾,亦痛也。”唐趙元一《序》:“睹此妖孽,搖動中原,莫不痛心疾首。”鄭觀應《盛世危言·吏治上》:“小民之受其魚肉者,雖痛心疾首,箝口側目,而無如何也。”鄒韜奮《全國輿論對汪逆的憤慨》:“汪精衛勾結敵人,叛黨賣國,早為國人所痛心疾首。”
疾首:頭痛。形容痛恨到了極點。
《後漢書·章帝紀》:“朕之不德,上累三光,震慄忉忉,痛心疾首。”宋司馬光《乞開言路札子》:“閭閻愁苦,痛心疾首,而上不得知。”金王若虛《王氏先塋之碑》:“而墳壠蕭然……每一念及,未嘗不痛心疾首。”《花城》1981年第2期:“他急忙轉過身來,臉上一陣青白,痛心疾首地對老田伯說:‘我對不起你老人家。’”
英譯
但除了痛心疾首外,世人對饑荒的反應又是如何呢?Butapartfromhand-wringing,whathavebeenthereactionstothefamine?
甚至連銀行家都不再痛心疾首了。
Evenbankersaretakingofftheandashes.
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成公十三年》:“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示例
清·嚴復《救亡決論》:“而於西學,則~,臥薪嘗膽求之。”典故
春秋時,秦國和晉國有婚姻關係,秦穆公又曾三次替晉國安定君位。但由於兩國國境相接,雙方都要發展自己的勢力,所以仍不免發生衝突。晉歷公即位後,因邊界糾紛,兩國君王在令狐訂立盟約。但秦桓公回國後,立刻背叛盟約,偷偷去和楚國結盟。同時強令晉國和秦國一起進攻秦國邊界的小國白狄,晉國答應後,秦國又派人偷偷告訴白狄說:“晉國要攻打你們。”白狄和楚國都看穿了秦國的用心,痛恨秦國背信棄義,於是將秦國的所作所為告訴了晉國。晉國於是聯合諸侯之兵迎戰秦國,同時派呂相去和秦國絕交,說:“各國諸侯如今都知道秦國惟利是圖,不守信用,所以都痛心疾首,都要和晉國親近友好。現在我們陳兵以待,如果秦國和我們盟誓,則可退諸侯之兵,否則,我們各諸侯國將共同對付秦國。”
一個月以後,兩軍交戰,秦國大敗。
圖書
圖書信息
作者:[法]薩特著;沈志明譯出版社: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時間:1998-8-1
版次:1
頁數:394
字數:290000
印刷時間:1998-8-1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目錄
自由之路(第三部)痛心疾首
上篇
一九四0年六月十五日,星期六上午九時於紐約
六月十六日,星期日
同日十四時,馬賽
同日十五時,帕杜
同日下午四時
六月十七日,星期一
六月十八日,星期二,五時四十五分
早晨六點鐘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