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塗天門山

西梁山又名梁山,海拔65米,在和縣城東南30公里的江西岸,今屬和縣。 兩山夾江對峙如門,故合稱天門山。 東、西梁山雖不高,但臨江巉岩壁立,陡如刀削。

東梁山又名博望山,海拔81米,在當塗縣城西南15公里的江東岸,今屬蕪湖市。西梁山又名梁山,海拔65米,在和縣城東南30公里的江西岸,今屬和縣。兩山夾江對峙如門,故合稱天門山。自江中遠望,兩山色如橫黛,宛似蛾眉,又名蛾眉山。兩山聳於江畔,若二虎雄踞,又稱二虎山。
東、西梁山雖不高,但臨江巉岩壁立,陡如刀削。東梁山唯東南坡較緩,有石階可登。據傳山巔曾有古剎,不知何時毀於兵火。西梁山由大陀山和小陀山組成,山前有怒吳閣、龍王宮,山後有普光庵。臨江懸崖之上,東晉永和三年(347)王羲之書“振衣濯足”摩崖石刻,至今隱約可見。山腳崖上,有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以後“洪水至此”石刻七處,已成為珍貴的水文研究史料。原有唐李白《天門山銘》石刻,惜無存。
東西梁山號為“天門”是言其地勢險要,素有長江鎖鑰之稱。自古以來,歷為兵家攻守要地。春秋時,楚獲吳賒艎於此;南朝宋孝武帝曾在此檢閱水軍,詔立雙闕於二山。山上有卻月城,為宋車騎將軍王玄謨所築,於此屯兵捍禦。清時曾有炮台、城壘。今無存。1949年,人民解放軍激戰三日,攻克了國民黨軍隊自稱“固若金湯”的西梁山陣地。為紀念渡江戰役先烈,1952年在西梁山之陽建人民英雄紀念碑和紀念亭。建國後,東梁山山巔和西梁山腳下架設了高入雲霄的過江電纜鐵塔,電纜線橫空飛越大江,跨度1411米,宛如門楣,甚為奇特、壯觀。
東流而去的大江將天門山與風景奇妙的采石磯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它吸引著歷代官宦名流遨遊題詠。李白多次遊歷登臨,在他的許多詩篇中對天門山讚頌不已。李白《姑孰十詠》中有一首是專寫天門山的,其他還有《天門山銘》、《望天門山》。在別的詩中提到天門山的,象“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橫江詞》);“月銜天門曉,霜落牛渚清”(《獻從叔當塗宰陽冰》);“進帆天門山,回首牛渚沒”(《自金陵溯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歌動白紵山,舞回天門月”(《書懷贈南陵常贊府》)等,這些詩句對天門山作了各種吟詠描繪,令人神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