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流

異流

異流,漢語辭彙。 拼音:yì liú 。 釋義:1、是水分開流動,比喻不相來往的意思。2、分成不同流派。亦指不同流派。3、異教流輩。指道人、方士等。

基本信息

詞目

異流

拼音

yì liú

注音

ㄧˋ ㄌㄧㄨˊ

引證解釋

亦作“異流”。

1、水分開流動。比喻不相來往。

《三國志·蜀志·杜微傳》:“服聞德行,饑渴歷時,清濁異流,無緣咨覯。”

南朝 梁 江淹 《古意報袁功曹》詩:“ 涇 渭 各異流,恩情從此分。” 胡之驥 註:“ 涇 濁 渭 清,合流三百里不混。”

2、分成不同流派。亦指不同流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然則鬻惟文友, 李 實 孔 師,聖賢並世,而經子異流矣。”

《晉書·郤詵傳》:“自頃風雨雖頗不時,考之萬國,或境土相接,而豐約不同;或頃畝相連,而成敗異流,固非天之必害於人,人實不能均其勞苦。”

明·何景明《寄粹夫》詩之一:“君就河內棲,予從關西役;同源異流止,撫事乘心跡。”

魯迅 《墳·未有天才之前》:“作者和讀者互相為因果,排斥異流,抬上國粹。”

3、異教流輩。指道人、方士等。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 魏學顏 ﹞且癖好黃白之事,門多異流。雖屢為丹客哄騙,而至老不厭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