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黃賓虹先生紀念室

畫家黃賓虹先生紀念室

畫家黃賓虹先生紀念室所在地即其生前故居不大的院落中,黃賓虹(1865-1955),祖籍安徽歙縣,各質,字朴存,初號濱虹,後改賓劃。畢生學養深厚,獨具大家風範。他勤於藝事,卻早學晚熟。凝神於數尺畫案前,繪出一幅幅不朽的藝術傑作,倘無“心占天地,胸貯五嶽”的豐厚積累,黃賓虹紀念室不僅是人們緬懷傳播他“其命唯新”創造精神的載體,更是人們全力開啟中國畫藝術創新發展征程的嶄新驛站。

畫室位置

畫家黃賓虹先生紀念室位於杭州樓霞嶺31號。郵編310007

畫室簡介

畫家黃賓虹先生紀念室畫家黃賓虹先生紀念室
1955年3月,黃賓虹先生因病逝世後,其家屬將黃賓虹先生生前作品及所藏古物全部捐獻國家,淅江省博物館在接收、整理這批珍貴遺物的基礎上,於1959年在黃賓虹先生生前寓所建立畫家黃賓虹先生紀念室。1966年文革期間關閉。1988年經修繕後重新開放。

畫家介紹

黃賓虹(1865~1955),名質,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別署予向、虹廬。因祖籍安徽歙縣譚渡村有濱虹亭,故自題所居曰濱虹草堂,有時自署濱虹散人,虹若。中年更字濱虹,晚年署虹叟。清同治四年正月初一(1865 年1 月27 日)生於浙江金華城南鐵嶺頭。父定華,經商,好吟詠,喜書畫。黃賓虹在父親和老師的影響下,從小就喜詩文篆刻,尤其酷愛繪畫。8 歲能以詩對;11 歲臨刻鄧石如篆刻10 余方;12 歲回原籍歙縣應童子試名列前茅。此後在老家歙縣住了近兩年,廣泛研習新安畫派,對名字畫,常臨摹再三。光緒五年(1879 年)先後考取金華麗正、長山兩書院,習讀之餘,向蔣蓮僧學畫。光緒十年遍游皖、浙、閩山水名勝,隨處寫生、繪畫。每當畫興奮起,廢寢忘食,通宵達旦。光緒十二補廩貢生,同年到揚州,在兩淮鹽運使署內任錄事。此間,涉獵諸多名書珍畫,並從鄭珊學山水、陳若木學花鳥。深得鄭“實處易、虛處難”的三味。中日甲午戰爭後,維新派要求變法圖存,他與友人經常議論維新活動,研讀康、梁著作,並致畫康梁申述政見,認為“政事不圖革新,國家將有滅亡之禍。”經友人介紹,與譚嗣同在上海相見,與譚訂文字交。戊戌變法失敗,譚嗣同遇害,他以“千年蒿里頌,不愧道中人”之句,以示對譚的敬佩。光緒二十五年以涉嫌維新派被人控告,潛回歙縣老家,隱跡山村,著意書畫,並與鄉里籌建歙東慶豐堨,以利農耕。此後應聘任歙縣新安中學堂國文教員。為紀念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家黃宗羲,他與陳去病許承堯等人組織了“黃社”,意在反對清朝統治。光緒三十三年(1907 年),為同盟會籌款,又一次被人告密,遭清廷通緝,逃往上海。黃賓虹在上海目睹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清廷投降媚外,甚為激忿,遂協助鄧實黃節柳亞子等辦《政藝通報》、《國粹學報》,宣傳愛國思想。
宣統三年(1911 年)上海商團起義,攻下滬南高昌廟軍械庫,他手制大白旗高懸,以示慶祝。那時,披著“學者”外衣的帝國主義者,盜竊我國雲南、龍門、敦煌文物,他在《真相畫報》上,以漫畫形式予以揭露。在上海期間,除在報社工作外,還擔任神州國光社商務印書館、有正書局的編纂、主編,編印的書刊有10 多種,同時撰寫10 多本有關畫史、畫論、畫法及古畫鑑別的書籍。為推動藝術交流,民國15 年(1926 後)他發起組織“金石書畫藝觀學會”。黃賓虹生性剛直、重民族氣節。一次由於反對出版日本一個“學者”送來的贗品,而離開出版界,先後擔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和暨南大學中國畫研究會導師。
民國19 年,中國藝術專科學校成立,曾一度擔任校長。在中國畫教學中,他強調“要成為大家,必須對古人之畫,先觀其法,既明其法,尤當發憤專於功力,貫通融會而神明之;集思廣益,兼有眾長,上下古今,成及己有。”為此,他總結了多年的學畫心得和實踐,編寫成《中國畫學講義》,分為畫理、畫史和畫法三大部分,形成了他的國畫理論體系。民國26 年5 月,他已72 歲,受聘於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中國文學和美術史,合家遷居北平。兩個月後,盧溝橋事變,日軍大舉侵華,北平淪陷。他南歸不得,常以陸游名句“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以抒愛國情懷。他拒絕擔任日偽北平美術館館長,拒絕參加日本人為他舉辦的80 歲“慶壽會”,閉門不出,“惟於故紙堆中與蠹蟲爭生活”,潛心作畫。在幾十年遊歷名山大川大量寫生的基礎上,蓄意創新,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所作的詩畫,除吟畫祖國山水的氣勢外,有些直接反映了愛國思想和抗日熱忱。如《黍離圖》反映周平王東遷後,故都鎬京人觸景生情的畫面,以寄他對祖國半壁河山的哀思,《黃河冰封圖》寓意國土淪陷,國人必須奮起。抗日戰爭勝利,他說自己“無異脫階下之囚”,“自難筆墨形容”。民國35 年復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每周策杖講學。民國37 年以83 歲高齡又應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之聘,南下講學。
在師古人方面,他師其意不師其跡,師長舍短,合眾長為己有。他從明人入手,直追北宋,而以元人為歸。黃賓虹師造化,以黃山為基點,向周圍擴展。他一生八上黃山,東南到雁盪、武夷,南至香港、羅浮,西南至桂林、陽朔,西至峨眉、青城,北至嵩山、泰山、燕山。只要有條件,從不放過游山寫景的機會。他一生旅行紀游畫稿當以萬計。他遊歷山川,注意景物變化,舉凡晝夜朝夕,風晴雨霧,季節氣候,岩石林木,必記錄其景觀特色。他還重視歷史沿革,時代興替,人文風情,以及滄桑變遷。看山看入骨髓,攝情景於筆端。
風格渾厚華滋,意境鬱勃澹宕,是黃賓虹山水畫的基本特點。其中,又因寫景抒情和相應筆墨章法的不同而呈現出多種面貌。從筆墨上看,屬於繁體的“黑、密、厚、重”,即積筆墨數十重,層層深厚,是他的山水畫最顯著的特點,也有簡潔疏朗僅以墨線勾勒,或稍加淡墨渲染的減筆,即疏體。前者實中見空靈,其特點是將畫中的山巒、樹木等畫的墨厚密重,而將房舍、雲水、路徑等調節空間結構的景物以空白留出,使大面積的黑與小面積的白形成對比,使人不覺得悶塞板滯。後者虛中見雄逸。從章法上看,有山重水複,或層巒疊嶂,或平遠千里的全景山水,也有半邊一角,竹樹岩泉的小景山水。從色彩上看,有水暈墨章,元氣淋漓的水墨山水,也有丹青斑斕的青綠設色,更有色墨交輝的潑墨重彩,以及純用線條的焦墨渴筆。從繼承和創新的角度來看,可以發現古代某家筆法的影子,但又完全不是古人──“我似古人,孰若古人似我”。他晚年的畫,呈現出前無古人的畫貌(見彩圖)。他的花鳥畫,偶一為之,雅健清逸,別具一格。黃賓虹的書法,師承鐘鼎文和晉魏。寫過《師寰簋》、《頌鼎》、《叔夜鼎》、《善夫克鼎》。行草取法王獻之、顏真卿,楷書取法《鄭文公碑》、《石門銘》、褚遂良等。博採眾長,出以己意,渾樸沉雄之中隱含著清剛秀逸。他的書法造詣,是他畫法的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黃賓虹擁護中國共產黨,作《耕穫圖》、《漁樂圖》,歌頌新中國。當憲法公布時,他在病中作《長松圖》誌慶。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也非常關懷這位傑出的國畫大師,支持他畢生從事的事業,並給以應得榮譽,先後安排他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所長、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等職。黃賓虹的藝術成就與齊白石南北輝映,被譽稱“北齊南黃。”在國內外有著廣泛影響。山水畫受李流芳、程邃、程正揆及髡殘影響,並法宋元,屢經變革,自成體系。他從青年時代起,遊歷祖國名山大川,十多次登臨黃山,寫畫作記,雜以吟詠,有《黃山紀游詩》39 首。此後,又先後登臨山東泰山、浙江天目山、雁盪山,遨遊江蘇虞山、太湖,福建武夷山,廣東羅浮,廣西桂林,湖南衡山及洞庭湖。在進入四川之後,遍游峨嵋山和長江三峽,還泊舟鐵棺峽,攀登了巫山十二峰。他的大量寫生畫稿,有鉛筆速記,有墨筆默記,積累有1 萬多幀。在他的作品中,如《黃山紀游冊》、《蜀游畫冊》、《桂林山水冊》、《武夷山水稿》等,都是經過概括而成的寫生藝術珍品。
注意畫論畫史的研究,是黃賓虹藝術實踐的組成部分。①針對清代山水畫出現氣格柔靡軟弱的現象,他發展了前人“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畫評,簡括為“渾厚華滋”四字,作為他追求的藝術境界和審美標準,並且把它提到中華民族性格的高度。②他認為師古人是為了繼承和發展民族優良傳統,要師長舍短,合眾長為己有,就必須廢棄守舊式的臨摹,必須師造化。“造化取無,取之不盡”,“只知師古人,不師造化,終無以得山川之靈秀”,在師造化如何對待自然景物上,他認為,“天地之陰陽剛柔,生成萬物,均有不齊,需待人力補充之”,使畫成“為天(自然)所不能勝者”。如果“畫無創造,世人何必要畫”?所以他主張:“絕似又絕不似於物象者,此乃真畫”。③在技法理論方面,他總結中國畫用筆用墨的規律,提出 5種筆法:平、圓、留、重、變,7種墨法:濃、淡、潑、破、漬、焦、宿。④黃賓虹論畫,雖然沒有超越文人畫、南北宗論的範圍,但是,對文人畫有具體分析。他針對明清畫壇流弊指出:稍能詩文而畫無傳授,習於空談而無真功力的文人畫,貌似簡逸而實流於空疏。他提倡學識淵博、人品高尚、功力紮實,有創造性的學人畫。
中年畫風蒼渾清潤,卓然成家;晚年尤精墨法,有時在濃、焦墨中兼施重彩,並以“明一而現千萬”的表現手法,寫出渾厚華滋、意境深邃的祖國壯麗河山。作花鳥草蟲,則奇倔有致。正如他自己所稱“取古之長,皆為己有,而自存面貌之真不與人同。”高燮評其山水“先生七十後,奪得造化之精英,圖寫自然,千筆萬筆無一筆不是”。他還工詩文、書法,兼治金石文字、篆刻之學,精鑑賞,對畫論畫史均有研究,見解精闢。著有《古畫微》、《黃山畫家源流考》、《畫學通論》、《虹廬畫談》、《中國畫學史大綱》、《賓虹草堂藏印》、《賓虹蜀游草》、《賓虹詩草》等。與鄧實合編《美術叢書》,並增訂過《中國畫家人名大辭典》,對中國繪畫史和畫學學科,作出諸多貢獻。90 壽辰時,華東行政委員會頒給他“中國人民優秀畫家”的獎狀。1955 年3 月25 日黃賓虹在杭州病逝,遺囑將生前所藏書籍、字畫、金石、拓本以及自作書畫、手稿1 萬餘件,全部捐獻給國家。人民政府為紀念他在國畫事業上的巨大貢獻和傑出成就,在他的故居西湖棲霞嶺專門建立《畫家黃賓虹紀念室》。

畫室藏品

紀念室是獨門小院,磚木結構二層樓房。陳列室面積共165平方米,由恢復黃賓虹先生生前畫室和作品陳列,遺物陳列三部分組成。展出作品十二幅,隔年調接。遺物陳列室有著作、手稿、印章、紀念品、生前照片等。

畫家著作

著作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古畫微》、《畫學編》、《金石書畫編》、《畫法要旨》、《八十感言》等,與鄧實合輯《美術叢書》並有輯本《黃賓虹畫語錄》。
在我國近現代繪畫史上,有“南黃北齊”之說,“北齊”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鳥畫巨匠齊白石,而“南黃”說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畫大師黃賓虹。由於黃賓虹在美術史上的突出貢獻,被國家授予“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稱號。
個人著作:
1、《黃賓虹畫集》(上、下卷) 人民美術出版社
研究著作:
1、《畫之大者—黃賓虹傳》 吳晶 浙江人民出版社
2、《黃賓虹—中國名畫家全集》王魯湘 河北教育出版社
3、《黃賓虹文集》(全六冊) 上海書畫出版社
4、《黃賓虹年譜王中秀 上海書畫出版社
5、《黃賓虹畫語錄》 王伯敏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