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氏盲蛇

畢氏盲蛇

畢氏盲蛇分布於辛巴威東部,南非等地,棲息於草原等地帶。善於挖掘,卵生。

基本信息

畢氏盲蛇

畢氏盲蛇 Typhlops bibronii (Bibron's blind snake)
蛇目。體長29—48厘米。身體呈筒形,眼睛較明顯,頭部和頸部區分不明顯,身體背面主要為褐色至橄欖褐色。腹面顏色較淺。

分布地點

分布於辛巴威東部,南非等地,棲息草原等地帶。善於挖掘,卵生,每窩產卵5—14枚,孵化期為5—6天,幼體剛出生時體長為10—13厘米。

相關資訊

根據美國的報導,美國的動物學家日前稱,他們最近在加勒比海的巴貝多海島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蛇。這種蛇被科學家們命名為“Leptotyphlops carlae”,平均長度只有10厘米,粗度則只相當於一根意大利麵條。並給他命名為盲蛇。盲蛇屬還有:烏盧古魯盲蛇特立尼達盲蛇丁氏盲蛇舒氏盲蛇東非盲蛇福氏盲蛇環紋盲蛇斯里蘭卡盲蛇畢氏盲蛇翹首盲蛇 細盲蛇科體型比盲蛇纖細,多數種類不超過30厘米,也包括一些體型最小的蛇。這種蛇通常無毒性,
盲蛇屬還有:
烏盧古魯盲蛇、特立尼達盲蛇、丁氏盲蛇、舒氏盲蛇、東非盲蛇、福氏盲蛇、環紋盲蛇、斯里蘭卡盲蛇、畢氏盲蛇翹首盲蛇;細盲蛇科體型比盲蛇纖細,多數種類不超過30厘米,也包括一些體型最小的蛇。這種蛇通常無毒性,外形像蝡蟲,眼睛退化,無視覺作用。赫吉斯還發現,這種蛇的體型非常微小,它們盤起直徑只有2.4厘米,相當於一枚25美分的硬幣。由於它的體型過於微小,它們的體內剛好只能夠孕育一個蛇卵,由此也可以推斷出世界上不可能再找到比這更小的蛇了。如果是體型再細小一些,那么從生物學的角度上說它們是不可能產卵繁殖的。

盲蛇

盲蛇是脊椎動物,體表還有一些小小的鱗片。身長也只能長到30厘米左右。地球上的其他各大洲都可以見到盲蛇。
盲蛇,又稱鉤盲蛇,為台灣地區所產蛇類中體形最小,體長不超過20公分,呈圓筒狀,形似蚯蚓,故又稱“蚯蚓蛇”。頭小呈半圓形,與頸不易區分,眼睛極小且退化成感光眼點呈黑點狀。鼻鱗有一溝將鼻鱗分成前後兩半。體鱗20列。尾部短而呈鈍形。全身大致為黑褐色或褐色。 蛇目的一科,是世界上最小的蛇。無毒,體呈圓柱形,從頭到尾粗細相似,尾短、周身被大小一致的、覆瓦狀排列的圓鱗,沒有腹鱗的分化。已知約3屬160餘種,廣泛分布於中美、南美、西印度群島、歐洲南部、非洲、亞洲南部和澳大利亞等暖溫帶及熱帶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