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分配

畢業分配

畢業分配是指在計畫經濟體制下,大學和中專畢業生就業按國家下撥的計畫指標進行統一安排。畢業分配製度強調的是“服從國家 ”,對個體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及就業要求等不太重視。

定義

畢業分配 畢業分配

畢業分配是指在計畫經濟體制下,大學和中專畢業生就業按國家下撥的計畫指標進行統一安排。畢業分配製度強調的是“服從國家”,對個體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及就業要求等不太重視。畢業分配在特定時期內,起到了推動人才流動和資源調配、協調不同行業和地區利益的作用。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其弊端愈發顯現。

歷史發展

提出

新中國建立後,對大學生畢業分配十分重視——1951年10月1日,當時的政務院決定“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

發展

文化大革命之後,百廢待興,恢復高考後的頭幾屆大學生,個個是香餑餑,這一時期依然沿襲“文革”期間中斷了的統一分配製度,個人無需為工作操心,卻也沒有自主權,“一個蘿蔔一個坑”。

終止

中央在1985年就表示,要改革大學生的招生制度和畢業生分配製度。 1987年,首次出現大學畢業生分配後被退回的“寒潮”,分配製度的不合理性凸顯。到了1993年,黨中央和國務院正式提出,改革高等學校畢業生統包統分和“包當幹部”的就業制度,實行少數畢業生由國家安排就業,多數由畢業生“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經過兩三年的調整過渡,到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畢業分配基本退出了歷史舞台。2007年4月,隨著西藏取消大學生畢業分配,延續了50多年的畢業分配製度,終成往事。

存在的問題

具體來說,主要問題有:

1、統得過死,包得過多,畢業生、學校與用人單位不能事先了解、互相選擇,容易造成人才配置與崗位的不適應,不利於調動三方積極性。

2、對用人單位來說,只有接收的義務,沒有選擇的權利。不管是否需要,全部按計畫分配,容易在造成人才積壓浪費的同時,又難以得到急需人才的指標。

3、對學校來說,統一分配畢業生,割斷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繫,課程的設定和專業結構可以不考慮社會需求,教育效果難以得到實踐檢驗。

4、對學生來說,一進校門,就捧上“鐵飯碗”,成了當然的“國家幹部”,畢業即就業,缺乏學習動力;分配時,處在“聽天由命”的被動地位,無法按自己的能力、特長和愛好選擇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