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工人化

產業工人化

產業工人化,農民工在傳統施工方式下如何才能轉變為一個合格的產業工人,卻是2億多農民工今天所面臨的共性課題,農民工須經過工業化、城鎮化兩道坎兒,國有大企業以其“大機器生產”的特色,成為工業化的主力。在推進工業化生產的資本、技術、裝備、勞動力四大要素中,培育產業化工人,實現勞動力的變革,正開始成為必經的門檻,也將奠定和規範產業化的重要基石。

概述

產業工人化產業工人化

產業工人化,農民工傳統施工方式下的中國特色語彙,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的農民,需要什麼條件、多長時間,才能轉變為一個合格的產業工人,這個貌似平淡無奇的問題,卻是2億多農民工今天所面臨的共性課題, 要找到出路,農民工須經過工業化、城鎮化兩道坎兒,國有大企業以其“大機器生產”的特色,成為工業化的主力,也成為把農民工從富餘勞動力轉化為合格產業工人的熔爐。在現實的推動下,勞動力因素的變革趨勢正在逐漸顯現,這也終將推動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而一個全新的概念必將替代“農民工”,成為新的建造方式的代名詞。

職業現象

1、2010年10月份CPI4.4%的增幅,讓所有人都體會到通脹的嚴峻,似乎所有商品都在漲價。而一組數據更發引業內關註:2010年上半年,河北普通建築工人工資上漲6.5%;三季度山東煙臺建築工人工資指數同比上漲20.1%;重慶一個普通雜工日工資不能低於120元,一些專業技術工人日工資高達300元~400元;而在長春一個“好農民工”月收入可以上萬元,建築工人相關成本呈不斷上升之勢。
2、這個現象早已引起了部分先知先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注意,而施工企業更是感觸深刻。一方面,勞動力費用上漲導致了住宅產品的成本增加;而另一方面,大量農民工現場作業難以避免住宅質量問題,更是引發了對傳統施工方式種種弊端的深度思考,進而形成了推動住宅產業化、轉變住宅生產方式、提升住宅品質的重要動力。
3、事實上對許多建築工人來說,無論是逼近40℃的酷暑高溫,還是大風霜凍、梅雨紛飛,或是冰點時分的嚴寒濕冷,都得在髒亂的建築工地辛苦作業,滿臉汗水、滿身泥漿,早已成為他們的形象標籤。在傳統的施工方式下,建築工人所處的惡劣工作環境已經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4、現場施工、高空作業的高危險也長期威脅著建築工人的生命安全。再堅固的腳手架,也難以保障建築工人的安全,在中國每年都有大量建築工人傷亡。

工人結構

產業工人化產業工人化

1、依賴建築工人現場濕作業、“純手工打造”的住宅生產方式,已經開始暴露出種種弊端,並引發業內深思。一方面數億建築工人成為無可置疑的城市建設中默默無聞的“功臣”,另一方面工人現場作業的生產方式卻成為種種住宅質量通病的根源。
2、近年來中國的工人隊伍構成早已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數據顯示有79.8%的農民工進入建築業,由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缺乏職業技能的農民工進行“手工”作業,這種施工生產方式正是“滴、漏、跑、冒、滲”等住宅質量通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進而導致了住宅性能不高、資源浪費嚴重。
3、中國每年近千萬套、近十億平方米的住宅,正是通過無數個工地上的人海戰術,通過簡單的勞動力再生產,以勞動力的低工資、艱苦的勞動和生活條件,建造出來的。在這種粗放的建築方式下,工人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不可否認廣大農民工推動了城市的日新月異,然而在這個頗具“中國特色”的語彙背後,是“中國特色”的傳統住宅生產方式,亦是“中國特色”的住宅產品的源頭。

勞動變革

1、勞動力因素變革趨勢漸顯,如果說深層次緣由暫時還難以在全行業層面上形成共識,那么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越來越明顯的“用工荒”,已經使不少房地產開發企業和建築施工企業感受到了現實的緊迫。
2、事實上正是立足於人口大國勞動力的廉價,才長期形成了以人工為主的施工方式。與此同時伴隨著旺盛的需求,勞動力短缺也正成為趨勢。現在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幾乎找不到35歲以下的人。而許多“80後”農民工寧願進入掙錢少的行業,也不願意去建築工地,因為“又苦又累又沒有社會地位”。
3、事實上勞動力成本的上漲,短期來看,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壓力,而從長期來看,這種壓力可能促進新趨勢的形成。為降低高昂的勞動力成本,一些企業就開始考慮提高建築過程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不經意間推動了住宅產業化的發展。

社會所需

產業工人化產業工人化

1、產業工人是住宅產業化的重要基石,歷史緣由與緊迫現實的疊加,使加快住宅產業化進程、提高工業化水平,被視為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住宅質量、減少氣候等外部環境影響、實現精細化管理的“終極途徑”。
2、由於採用了工業化生產方式,其建設的洛克小鎮14號樓與傳統的生產方式相比,建造工人減少了50%左右,建設周期縮短40%以上。同時克服了東北地區近半年冬歇期的客觀條件制約,幾乎可以全年施工。
3、誠然要實現工業化生產,以往一腳農田一腳工地的農民工將難以適應,大量的建築工人將由露天作業向以工廠製作為主的產業工人轉變。經過近40年的發展,日本每個建築商都擁有大量的熟練技術工人。這些建築工人入行前都必須經過兩年系統的培訓實踐才有資格進入工地。正因如此,已開發國家在採用工廠化方式後,施工失誤率可降低到0.01%,外牆滲漏率水平為0.01%,精度偏差以毫米算小於0.1%。

職業體系

1、在城鎮化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進入後工業化時期,有近3億適齡的農村勞動力會湧入城市。而這些適齡勞動力首先會大量進入門檻較低的建設行業。因此無論從社會效益還是行業效益來說,思考農民工學校如何促進農民工轉變為產業化工人的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絕不僅僅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么簡單。中國建築工人中2/3是農民工,但對這個群體的人力資本投資嚴重不足,農民工培訓和教育問題,已經十分迫切。
2、農民工的培訓不能僅依靠農民工學校,作為勞務輸入型省份,農民工流動量大,教育培訓通常無法延續。如果讓農民工學校承擔農民工向產業化工人轉型升級的培訓任務,並不現實。
3、中國的建築業需要成熟的產業化工人,這點毋庸置疑。但現階段農民工若想轉化為產業工人,仍要有很長的路需要走。所以農民工學校更應被看做是企業內部對於項目的管理運營方式,而非過多地將培訓教育職責賦予其中,否則可能會加重企業的負擔。
4、農民工的產業化轉型,需要的是勞務輸出地與最終用戶企業的密切配合,這尚待中國建立一個更趨完善的職業培訓體系,農民工學校所起到的作用,目前仍只能停留在不斷探索的階段。

措施建議

產業工人化產業工人化

1、中國工人進入門檻低、技術要求不高,產業工人的極度缺乏,或將成為制約住宅產業化進程的重要因素。在追求利潤空間的前提下,要使企業加大時間、精力與資金投入,強化對工人的技術培訓與產業培育,目前來看,還為時尚早。
2、不過一些可喜的變化已經出現。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便在2010年3月發布的《北京建築業發展年度報告》中表示,2010年將培訓500名產業化技術工人,為推進住宅產業化積累專業人才。
3、把房地產業簡單的低智慧型、勞動力密集型、民工型蓋房模式轉變為技術工人生產模式,將可完成產業升級。
4、在推進住宅工業化生產的資本技術、裝備、勞動力四大要素中,培育產業化工人,實現勞動力的變革,正開始成為必經的門檻,也將奠定住宅產業化的重要基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