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產業工人與中國工會

新型產業工人與中國工會

《新型產業工人與中國工會點擊認》,作者韓福國,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於2008年1月1日出版。描述的是對義烏工會社會化維權模式的內生原因和外部條件等進行了系統描述和翔實論述,是十分可貴和值得稱道的學術成果。作者在研究中發現,義烏工會作為維權的組織力量具有來自國家和農民工群體的雙重信任。這樣工會不僅承擔了作為市場、社會權力和國家之間的博弈載體的使命,而且在承擔這一使命中完成了自身的轉型。

基本信息

簡介

新型產業工人與中國工會

作者:韓福國等著

ISBN:10位[7208076545]13位[9787208076549]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價:¥48.00元

內容提要

本書對義烏工會社會化維權模式的內生原因和外部條件等進行了系統描述和翔實論述,是十分可貴和值得稱道的學術成果。作者在研究中發現,義烏工會作為維權的組織力量具有來自國家和農民工群體的雙重信任。這樣工會不僅承擔了作為市場、社會權力和國家之間的博弈載體的使命,而且在承擔這一使命中完成了自身的轉型。

編輯推薦

質樸而有效的“義烏工會社會化維權模式”具有相當透力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效應,這種效應正是我們實現科學發展,創造社會和諧所需要的。本書總結研究所貢獻的不是 種模式,而是一種精神,思想的進步,工作的創新以及發展的推動。都應該立足社會,紮根社會,用最實際的社會力量和社會邏輯來解決社會問題,推進社會進步。

——復旦大學林尚立教授

義烏工會提供了一種社會整合機制,其特點是低政治化,非商業性,高效率,可以動員政府,社會等多方資源,主要面向勞資糾紛依法解決,從而在客觀上推進法律實施。這一機制補充了有關制度供給的不足,後果是降低了社會沖突轉化為政治衝突的機率。與此同時,義烏工會本身也為自己找到了滿足社會需要,適合中國體制的發展戰略,來回應轉型時期面臨的生存挑戰

——北京大學 張靜教授

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引言義烏工會社會化維權模式

(一)建立社會化維權平台,創新維權理念

(二)完善社會化維權網路,創新維權途徑

(三)構建社會化維權格局,創新維權形式

(四)運用社會化維權手段,創新維權機制

(五)樹立社會化工會理念,創新工作模式

第一部分制度緣起:民工群體與組織功能

第一章制度創新基礎:工會的民營經濟基礎

一、民營經濟與農民工的歷史共生性

(一)歷史發展中的農民工群體

(二)義烏民營經濟與農民工群體

(三)農民工:城市新民與新型產業工人的結合體

二、社會群體變遷對工會組織的需求

(一)農民工權利維護的組織需求

(二)農民工保障體系建立需求

(三)農民工再教育的需求

(四)農民工公共服務和政策需求

(五)農民工的群體整合需求

(六)農民工的制度改革需求

第二章原生制度形態

義烏農民工原生組織考察

一、原生組織:非政府組織和非正式組織

(一)原生組織的界定

(二)義烏同鄉會的現狀考察

(三)義烏其他社會組織的狀況分析

二、義烏農民工原生組織的有效性

(一)義烏同鄉會解決問題的效果

(二)原生組織與農民工群體的關聯性

三、義烏原生組織的困境

(一)原生組織的最大困境是其在合法性上的困境

(二)原生組織有很強的封閉性和排他性

(三)原生組織阻礙了農民工融入城市的進程

(四)原生組織黑幫化可能性

(五)原生組織的內部建設問題

四、傳統國家體制的不足

(一)政府管理職能功能不足

(二)國家司法保障的不足

(三)工會組織工作的被動性

第二部分制度創新:義烏工會社會化維權模式第三部分制度創新的歸屬:科學維權觀第四部分制度變遷與制度和諧附錄

附錄一:專家評論意見

附錄二:義烏工會社會化維權模式訪談記錄

附錄三:《新型產業工人與中國工會——“義烏工會社會化維權模式”研究》的數據資料

參考文獻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