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傳播

生活中的傳播

生活中的傳播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生活中的傳播(第4版)》第一部分介紹了傳播學的基礎概念、分支、社會價值,並且分析和解釋了日常生活中的傳播現象;第二部分對各類傳播活動的規律和技巧進行了闡述和總結。作者將生活中的傳播活動分為三類:以建立、維護和發展個人親密關係為目的的傳播活動;在工作中為了完成某項任務而與他人進行的傳播活動;在公眾場合的傳播活動。

作者簡介

朱莉婭·伍德(Julia T.Wood),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人類學特聘教授和傳播學教授。她一直致力於傳播學研究,撰寫了大量有關人際交往中的傳播以及性別、溝通和文化方面的文章。除了發表70餘篇論文之外,她還寫作或與他人合著了17本書。伍德教授在科研、著書和教學上傾注了大量的精力。

譯者簡介

董璐,博士,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文化與傳播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傳播學理論、社會科學調查研究方法、媒介經營與管理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傳媒內容生產製作、傳媒項目運營管理、媒介經營管理諮詢等方面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參與、負責多項與上述領域相關的課題和項目,並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15餘萬字;著有《傳媒併購新論》、《傳播學核心理論與概念》等。

編輯推薦

《生活中的傳播(第4版)》是世界傳播學經典教材中文版叢書之一。

目錄

導言

關於作者的介紹

關於這本書的介紹

覆蓋範圍

學生範圍

理論與實踐

本書編排特色

引導性問題

從整體上關注文化多元化

學生的評論

傳播的亮點

磨鍊你的技藝

批判思維

道德倫理

進一步的思考與討論

第一部分傳播學基礎

第一章 傳播的世界

為什麼學習傳播?

定義傳播

傳播的價值

對於個人的價值

在人際關係中的價值

在職場中的價值

在文化傳播中的價值

傳播的理論模式

線性模式

互動模式

過程模式

傳播活動的範圍

自我傳播

人際傳播

小團體傳播

大眾傳播與新傳播技術

公共傳播

組織傳播

跨文化傳播

傳播領域內的共同主題

象徵性活動

意義

批判思維

道德規範與傳播

傳播領域的工作機會

科學研究

教育

傳媒生產、批評和分析

培訓與諮詢

人際關係與管理

本章總結

核心概念

進一步的思考與討論

第二章 感知與傳播

人類的感知

選擇

組織

闡釋

影響感知的因素

生理因素

文化

社會角色

認知能力

提高溝通能力

感覺、傳播和概括

增強傳播能力的方針

本章總結

核心概念

進一步的思考與討論

第三章 傳播與個人身份

什麼是自我?

自我從與他人的交流中產生

自我是多維度的

自我的形成是一個過程

自我內化以及按照社會觀點行動

有關自我的社會觀念是可建構而且可變的

增強自我意識

下決心改進自我

汲取知識以改造自我

設定符合實際的目標

承認自己處於一個動態的過程中

創造改變自我的有利環境

本章總結

核心概念

進一步的思考與討論

第四章 傳播與文化

理解文化

單一社會中可能有多種社會群體並存

文化是系統

傳播與文化和社會組織的關係

傳播表達並維持文化

文化由物質的和非物質的因素構成

文化受歷史和地理因素的影響

我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文化

文化是動態的

促進不同文化和社會組織之間的交流

避免族群中心主義偏見

適應多文化的現實是一個過程

本章總結

核心概念

進一步的思考與討論

第五章 傳播的語言維度

符號和含義

符號是人為確定的

符號是意義模糊的

符號是抽象的

言語傳播的原則

闡釋創造意義

傳播行為受規則的指導

標點影響意義

符號的功能

符號的定義功能

符號的評價功能

符號的組織感知功能

符號使假想成為可能

符號使自我反思成為可能

增強語言傳播的效果

採用雙重視角

掌控自己的感覺和想法

尊重他人所表達的觀點和感覺

努力做到準確與清晰

本章總結

核心概念

進一步的思考與討論

第六章 傳播的非語言維度

第七章 有效地傾聽

第二部分 人際、群體和大眾傳播

第八章 人際傳播基礎

第九章 個人關係中的傳播活動

第十章 群體和小組的傳播基礎

第十一章 工作小組中的有效傳播

第十二章 大眾傳播和媒介素養

第三部分 公共傳播

第十三章 準備公共演講

第十四章 為演講做調研和尋找論據

第十五章 演講的組織與實施

第十六章 告知性演講

第十七章 說明性演講

結語 觀點的總匯

附錄A 附有注釋的演講範例

附錄B 訪談

辭彙表

參考文獻

……

序言

傳播學是20世紀誕生於美國和歐洲的一門新興學科,引進中國只有二三十年的時間。五年前國家教育部才將它列入正式學科目錄。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帶動了媒體產業的大改革、大發展,傳播學就成了順應時代潮流的熱門學科。

然而由於這是一門年輕的“舶來”學科,按照一些學者的說法,尚處在從“譯介”到“本土化”的初級階段。在教學、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常感到對一些術語、概念、理論難以把握,往往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時在激烈爭論之後才發覺問題出現在翻譯上。例如將communication譯為“傳播”,有人就方便地將傳播誤解為“宣傳+廣播”。有人將新聞與傳播混為一談,用“新聞傳播學”(news communication)來涵容傳播學。有人說,新聞學研究新聞媒體,新聞媒體就是大眾媒體,所以新聞學與傳播學沒有多大區別,因為新聞學研究的就是大眾傳播。於是出現了將傳播學視為新聞學之分支的怪現狀。究其原因,一些模糊或錯誤概念的產生,根子還在對原義的理解。例如英文communication在中文裡沒有對等詞,譯為“傳播”是很勉強的。communication含有雙向的意思,如:to sllare or exchange opinions(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English),而中文的“傳播”有明顯的從一方傳往另一方的傾向。如果直接閱讀英文詞典或原著中對communication的界定和解釋,就很容易把握原義,在討論中也可以避免因譯文歧義而白費口舌。

文摘

第一部分 傳播學基礎

第一章 傳播的世界

引導性問題

1.當你已經身處傳播無處不在的世界時,為什麼還要學習傳播?

2.傳播是什麼?

3.傳播活動在什麼樣的範圍內進行?

4.傳播領域內有哪些共同的主題?

5.傳播的內涵分布於哪些層次?

6.哪些職業向擁有堅實的傳播學背景的人敞開大門?

邁克搖著頭掛上了電話——現在與遠在800英里之外的克里斯交談看起來有點隔靴搔癢的味道。他們在高中時曾經是一對親密無間的好朋友,但是畢業後選擇了不同的大學使得他們分開了。儘管他們幾乎每周都會通電話,並且經常互發電子郵件,但是彼此都感覺不是很盡興。邁克希望自己知道怎樣保持這份友誼曾有的濃度,哪怕他們現在無法像從前那樣形影不離。他聳了聳肩,打開了電視,同時為赴與科瑞恩的約會而開始穿戴。電視裡的焦點新聞是關於在一所高中所發生的槍擊事件。邁克的臉色變得黯淡,他覺得這個世界開始變成一個醜陋的地方。他的思緒又回到科瑞恩身上,邁克希望今天晚上她不會再談論有關他們的關係的話題。他實在看不出在一切正常發展的時候,喋喋不休地討論和分析他們之間的關係有什麼意義,但是科瑞恩卻十分熱衷於這樣的話題。

邁克一邊穿衣服,一邊又想起了星期四他將在社會學課上作課堂演講。他有一些好的主意,但是還沒想好如何把它們變成一次精彩的演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