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赫坦戈夫劇院
正文
Е.Б.瓦赫坦戈夫創建於1913年的戲劇講習所。1921年11月3日改名為莫斯科藝術劇院第三實驗培訓所。1922年演出C.戈齊的《杜朗多》,大獲成功,從此形成劇院追求情感真實和鮮明舞台形式相結合的藝術風格,演員的表演也重視外部造型的表現力。1922年瓦赫坦戈夫逝世後,劇院由Р.Н.西蒙諾夫、查哈瓦等瓦赫坦戈夫的幾位學生集體領導。1926年更名為瓦赫坦戈夫劇院。劇院主要演出現代劇和革命歷史題材劇。20~30年代演出的著名劇目有:謝芙琳娜的《維里尼婭》(1925),拉甫列尼約夫的《決裂》(1927),Н.Φ.波戈廷的《速度》(1930)、《貴族們》(1935),А.Н.阿菲諾格諾夫的《遠方》(1935),М.高爾基的《葉戈爾·布雷喬夫》(1932),波戈廷的《帶槍的人》(1937)等。這個時期劇院著名導表演藝術家有Р.Н.西蒙諾夫、Б.Е.查哈瓦、曼蘇洛娃、Б.В.史楚金、巴索夫、傑爾尚夫、列米佐娃等。衛國戰爭時期(1941~1943),劇院轉移到奧姆斯克市,1942年演出了衛國戰爭題材的名劇《前線》和《俄羅斯人》。
戰後的劇目題材趨向多樣,有寫伊凡雷帝的歷史劇《偉大的國君》(1945),有反映現代生活的《馬卡爾·杜勃拉瓦》(1948),有中國戲《白毛女》(1952),也有從俄國文學名著改編的《白痴》(1958)等,但影響較大的還是50年代末演出的兩齣現代戲──《廚娘》(1959)和《伊爾庫茨克的故事》(1959)。
1968年Р.Н.西蒙諾夫去世,其子葉夫根尼·西蒙諾夫繼任總導演。較為轟動的演出有重新排演、由烏里揚諾夫主演列寧的《帶槍的人》(1970),反映經濟改革的《一天》(1974)和由艾特瑪托夫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一天長於一百年》(1985)等。
瓦赫坦戈夫劇院於1946年獲勞動紅旗勳章,1971年獲列寧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