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簡稱北京人藝,英文名BeijingPeople'sArtTheatre,是一個具有獨特表演風格的國家級話劇院,始建於1952年6月12日,首任院長為戲劇大師曹禺。劇院自建院以來共上演古今中外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劇目近300個。北京人藝在半個世紀的歷程中,演出活動遍及全國,其鮮明“人藝演劇風格”已紮根於廣大觀眾之中。
基本簡介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國話劇團體。1950年初建時為歌劇、話劇、舞蹈等綜合性藝術團體,1952年6月其話劇團與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合併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曹禺任院長,焦菊隱任總導演。劇院受到郭沫若、老舍、曹禺、焦菊隱的精心培育,並擁有舒繡文、于是之、英若誠等一批藝術家,始終堅持現實主義創作道路,重視從中外各種戲劇流派特別是中國戲曲傳統中吸取營養,形成了真實、深刻、質樸、含蓄及人物形象鮮明、生活氣息濃郁、舞台形象和諧統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北京人藝風格。40多年來上演的主要劇目有《蔡文姬》、《關漢卿》、《茶館》、《雷雨》、《丹心譜》、《小井胡同》、《推銷員之死》等,其中《茶館》曾到歐、亞、美不少國家演出,在國際上產生了強烈反響。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於1952年6月12日,是中國話劇團體。戲劇大師曹禺是這個劇院的首任院長。近50年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和我們的首都一樣,走過了輝煌的歷程。老舍的名劇《龍鬚溝》是她的奠基之作,不久又接連演出了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以及郭沫若的名劇《虎符》。到建國十周年時,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出風格已基本形成並一舉推出《茶館》、《蔡文姬》、《駱駝祥子》、《伊索》等八台大戲向國慶獻禮,這在當時的京城是獨一無二的。與此同時,以焦菊隱、歐陽山尊、刁光覃、于是之、辛純、宋垠等為代表的幾十位導表演藝術家和舞台美術家也隨之蜚聲祖國大江南北。兩年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帶著五台大戲南下上海,演出轟動了整個華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戲被譽為“中國話劇的典範”。在文革前的14年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創造了共上演大小劇目121部的輝煌成就。
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舞台呈現出再度輝煌,20年來共推出新戲80餘部,恢復上演保留劇目12部,許多戲久演不衰,場場爆滿。除文革前的保留劇目外,像新時期以來的《丹心譜》、《王昭君》、《絕對信號》、《推銷員之死》、《紅白喜事》、《小井胡同》、《狗兒爺涅盤》、《譁變》、《天下第一樓》、《李白》、《鳥人》、《北京大爺》、《古玩》等,其中許多戲演出超過百場,《茶館》和《天下第一樓》累計演出均高達350場以上!1988年底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又是帶著五台大戲,來到了闊別27年的大上海作匯報演出。21場戲的4萬張戲票在公演前預售一空,上海各報爭先報導多年不見的“五台大戲,萬人空巷”的盛況。當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江澤民同志,不僅看了全部五台戲的演出,還親自主持召開座談會,與南北戲劇家共商繁榮話劇的大計。就是在他擔任總書記之後,也一直惦記著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並多次來人藝看戲和慰問藝術家們。
幾十年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出活動遍及祖國31個省市、自治區和香港、台灣地區。從1980年起《茶館》、《天下第一樓》、《狗兒爺涅盤》、《推銷員之死》等劇目先後應邀赴德國、法蘭西共和國、瑞士、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韓國等國家的20多個城市訪問演出。將話劇這個“舶來品”“返銷”國外,這是中國幾代話劇人的夢想,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開創了中國話劇走出國門的歷史。
劇院現有著名藝術家:林兆華、郭啟宏、李龍雲、顧威、呂中、修宗迪、 王領、任鳴、濮存昕、英達、梁冠華、楊立新、張志中、徐帆、宋丹丹、鄭天緯、馮遠征、何冰、龔麗君、陳小藝等。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在中國話劇史上,創造了許許多多的輝煌,她無愧於國家級藝術殿堂的稱號,她是“國寶”級的明珠,是中國話劇的希望所在。
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劇院以演出郭沫若、老舍、曹禺和田漢的劇作而聞名於世,其代表性的劇目有《虎符》、 《蔡文姬》 、 《武則天》、《龍鬚溝》、《駱駝祥子》、《茶館》、《雷雨》、《日出》、《北京人》、《名優之死》、《關漢卿》以及外國劇目《慳吝人》、《伊索》、《帶槍的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等。著名戲劇大師焦菊隱曾擔任劇院的總導演,培養出了以于是之為代表的一大批表演藝術家。進入八十年代以來,一大批優秀青年演員脫穎而出。主要劇目有《王昭君》、《絕對信號》、《小井胡同》、《紅白喜事》、《狗兒爺涅盤》、《天下第一樓》、《李白》、《鳥人》、《旮旯胡同》、《北京大爺》、《古玩》、《風月無邊》、《萬家燈火》、《趙氏孤兒》等。上演的外國劇目主要有《貴婦還鄉》、《上帝的寵兒》、《推銷員之死》、《洋麻將》、《譁變》。其中多部劇作演出百場以上,多次分獲國家級的“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和北京市政府頒發的“金菊花獎”、 “文學藝術獎”。
北京人藝在半個世紀的歷程中,演出活動遍及全國,其鮮明“人藝演劇風格”已紮根於廣大觀眾之中。1980年,《茶館》赴德國、法國和瑞士演出,開創了中國話劇走出國門之先河。此後,劇院的《茶館》、《王昭君》、《天下第一樓》、《推銷員之死》、《狗兒爺涅盤》、《鳥人》、《阮玲玉》、《古玩》、《無常女吊》等戲先後出訪了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韓國、埃及等國及香港、台灣、澳門等地區進行演出。
歷史
1950年初建時為歌劇、話劇、舞蹈等綜合性藝術團體。
1952年6月其話劇團與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合併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曹禺任院長,焦菊隱任總導演。
1952年6月12日晚,東城區史家胡同56號(今20號)院內舉行建院大會。北京市副市長吳晗代表市政府宣布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並宣布曹禺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焦菊隱、歐陽山尊為副院長、趙起揚為秘書長。
1953年4月1日,《春華秋實》在青年宮首演。這是建院後上演的第一部大戲。
1957年1月31日,《虎符》首演。
三大劇場
劇院現有以演出話劇為主的三個劇場:首都劇場、人藝小劇場、人藝實驗劇場。劇院所屬的舞台美術製作中心建有專業化的製作基地,擔當本劇院及其它演出院團布景、服裝、道具的製作。
首都劇場
首都劇場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所屬的專用演出場所,始建於1954年。40多年裡,首都劇場曾展現了北京人藝幾代藝術家們所創造的業績,其劇場建築也以其古樸、凝重、宏偉的建築風格載入世界建築史冊。
首都劇場坐落於北京繁華市區--王府井大街。劇場大樓長116米,寬42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占地面積6300平方米,集演出、排練和劇院辦公為一體。劇場休息廳和觀眾廳,古典華貴,氣勢恢宏,並以造型多異的燈飾裝點著淡 雅的環境。舞台表演區面積517平方米,進伸22.7米,高22米,台口寬 13米,高9米,鏇轉舞台直徑16米,配有雙路供電和中央空調。是全國規模最大、設備最好的劇場之一
北京人藝小劇場
北京人藝小劇場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發展基金會投資興建的一座新型多功能廳。坐落在繁華的王府井大街22號首都劇場院內,交通便利。占地600平方米,使用面積450平方米,活動舞台、活動座椅、可根據需要任意調整舞台方向和座位數量,最多時可容納400人。小劇場可安排各種中、小形式的演出和中、小型會議,也可做工藝、美術、圖片、攝影、時裝展覽場所,特別適宜做錄音、錄相、拍攝MTV節目製作的場所。
小劇場音響、燈光設備齊全,電容量達15萬,擁有16路自動升降吊點裝置和96迴路燈光遙控設備,並配有計算機自動調光控制系統等。此外,劇場還配有貴賓休息室、化妝室、冷熱通風設備等相關設施。
北京人藝實驗劇場
2003年3月,北京人藝實驗劇場落成並正式啟用。從此,北京人藝將形成首都劇場、人藝小劇場、人藝實驗劇場鼎足而立之勢。
北京人藝實驗劇場建於現在首都劇場三層,面積達400多平米,可容納200--250名觀眾,專業的演出設備與配套設施可充分滿足各種小型藝術演出與團體活動的要求;劇場南北兩側分設開放式會議廳,主要用於各種會議接待和學術研討活動,也可進一步擴充舞台空間以配合演出;同時劇場後台配備貴賓休息廳、演員化妝間等相關設施,可為各藝術團體提供配套服務;此外,設在劇場內的小型咖啡廳不僅可以為觀眾提供演出前的小憩之地,而且可舉辦畫展、影展及藝術沙龍等活動,更加體現劇場的人文關懷與整體文化氛圍。
藝術風格
深入體驗生活
北京人藝是很幸運的,在它建院之初,便得到了老舍先生的支持,劇院在50年前所上演的老舍先生的《龍鬚溝》,它的創作與演出,當時的確成為了轟動中國話劇界的一件大事。老舍先生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同時,這個戲也成就了在戲裡成功扮演了程瘋子的于是之,他在23歲那年就已經大紅大紫。當年,在大導演焦菊隱的帶隊下,劇組親自來到了北京南城的龍鬚溝體驗生活。所以,演員在創作中,給觀眾留下的是個性鮮活的人物,是流淌著現實生活的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龍鬚溝》的創作和演出,不但使人真切感受到老舍先生筆下眾多性格各異的小人物的命運變化,更重要的是,在表演創作上,北京人藝開始在自覺地走著一條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並成為北京人藝演劇風格的開端。
精心琢磨角色
在話劇界,似乎有一個不成文的標準,無論是一個劇院或是哪位演員,要考驗其實力或表演才華,得須過一過演出《雷雨》的這道門檻。在中國,《雷雨》是演出最多的一部戲,它擁有的觀眾也同樣是最多的。北京人藝是在全國解放之後的1954年,第一個在中國話劇舞台上演出《雷雨》的劇院。作為戲劇大師曹禺的劇作,《雷雨》並不是那種簡單化地反映生活的作品,每一個演員對它的理解都需要有一定的認識水平和藝術修養。至今,在許多老演員的記憶中,當年《雷雨》的排練工作漫長而艱辛,總共用了八個月,其中僅體驗生活、做分析人物的案頭工作就占去了四個多月,這在北京人藝的排戲歷史上也是最長的。想像一下,當年在《雷雨》中出演角色的都是話劇圈中的著名演員——鄭榕、朱琳、于是之、蘇民、胡宗溫、董行佶……《雷雨》的演出,由此奠定了北京人藝的風格,表明了這個劇院的導、表演藝術走向了成熟。
《茶館》是一代大師們的心智,也是一部悲愴的生命交響樂,它的榮辱毀譽,足可稱之為中國政治的晴雨表,它走過的每一步都必不可免地留下了一串串歷史的印記,顯現出非同一般的沉重。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名劇《茶館》是現實主義風格的經典之作,鮮明地體現了這個劇院的表演特色。從著名作家老舍,導演焦菊隱、夏淳,到為觀眾所熟悉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們,如于是之、鄭榕、藍天野、英若誠、胡宗溫、黃宗洛、林連昆等,均與本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成為《茶館》風起雲湧、一波三折滄桑變故的見證人。他們曾有過興奮、激動、苦悶和淚水,於大惑不解中生髮出對藝術的大徹大悟,所以,他們能成為中國當代最優秀、最有氣魄的表演藝術家。
當年台上的瀟灑、英俊,恍然之間已變為無情的白髮與老邁……在許許多多觀眾看來,演出了374場的老《茶館》不應該是絕唱。1999年的秋天,在紀念老舍先生百年誕辰之時,北京人藝新《茶館》轟轟烈烈地開了張,以全新陣容再次演繹這部經典作品,也同樣把個偌大的京城攪得沸沸揚揚,不僅廣泛受到好評,並創下了連續演出66場,票房突破400萬元的紀錄。
大膽標新立異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北京人藝《絕對信號》的演出,在話劇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觀眾對這部戲的興奮點來自於對林兆華導演藝術的驚嘆。原來話劇的演出也可以像中國戲曲那樣,具有舞台的假定性,演員在表演時空上可靈活地跳入跳出,與觀眾近距離地交流。當年的演出,無論是從表達導演的美學思想還是外在的舞台表現形式上,都令觀眾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興奮。在今天看來,這種形式司空見慣,但在當年,中國小劇場的演出,則是由北京人藝、由林兆華首開先河的。
1986年,在劇院的歷史上,出現了一部引起戲劇界為之矚目、紛紛評說的戲,這就是劇作家錦雲創作的《狗兒爺涅槃》 。在北京人藝的舞台上,從寫作風格到導演的藝術處理,乃至劇中的狗兒爺形象都是嶄新的。作者採用了意識流的手法來揭示人物錯亂而複雜的內心活動,全劇把展現現實、倒敘回憶、幻覺穿插等場面連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當年,曹禺在看過了這部戲後曾這樣表達他的感受:兩個小時的戲,使我看到了狗兒爺的一生。
外國戲在北京人藝的演出史上,同樣是表達其風格與特點的極重要的一個方面。“文革”前有《三姐妹》《帶槍的人》《慳吝人》等劇目為代表。在1988年演出的美國劇《譁變》,則成為了充分展現表演藝術最為重要的一部戲。人們驚嘆於北京人藝的演員們以精到的台詞功力,在中國的舞台上繪聲繪色地打了一場美國官司,尤其是朱旭在劇中所塑造的凱恩號艦長魁格的形象,其台詞功夫之深,表演之妙,使得觀眾大為欣賞。
確立京味兒特色
在眾多觀眾看來,“京味兒”話劇成為了北京人藝的一大特點。諸位名家生長在北京,一生一世受其薰染影響,“京味兒”天然而成。前有《龍鬚溝》《茶館》《駱駝祥子》《女店員》,後有《小井胡同》《鳥人》《旮旯胡同》《古玩》等。而1993年《鳥人》的演出,則是耐人尋味的。從票房看,在北京人藝的門前,不僅出現了觀眾排長隊買票的“奇觀”,而且,在極短的時間內,一個月的演出戲票便一售而空。像鏇風般驟然在京城掀起的“鳥人熱”,成為當時的一大奇觀。對此劇,專家與普通觀眾一致叫好,可謂“雅士賞之”,“俗人愛之”。
對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林連昆來說,他在《北京大爺》中精湛的表演,為他的表演藝術巔峰期畫上的一個完美的句號。由青年導演任鳴執導的這部戲,在九十年代中期的舞台上引起了巨大反響。這台體現著現實主義創作風格、尤其是體現出劇院表演特色的作品,其鋒芒直指北京人,故事中所展現的“四合院文化”,暴露了當代一些人的自滿、自負與落伍。
北京人藝在對其風格的繼承上所持的態度是發展的、多樣的。既有像《雷雨》《天下第一樓》這樣傳統意義上的戲在演出,同時在演出的樣式上也在不間斷地進行著嘗試。網路話劇《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在2001年開春登場,輕鬆地賺進了50萬。這大概可歸於成功地將網路與戲劇的完美結合。在經受了工作、交際的煩亂與紛雜後,它的簡單、浪漫使人們尋找到心靈一角的寧靜。
機構設定
綜述
在劇院的建制上,主要分為藝術演出、舞台美術製作、藝術行政以及劇場經營管理四大職能部門。
演員隊
——劇院的演員隊伍現約有60人,在年齡結構上,絕大部分是在22歲至45歲之間,演員正是在舞台上不斷磨練,發揮表演特長的年紀。演員隊伍的組成主要來自北京人藝演員表演訓練班、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有少部分演員是陸續從其它話劇院團調入的。1992年之後,老一輩的演員陸續離退。在劇院舞台上,一批在表演上顯示其才華的演員正在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濮存昕、徐帆、陳小藝、梁冠華、楊立新、何冰、馮遠征等。
創作室
——負責組織劇本的工作。對任何一個劇院而言,抓劇本創作的工作至關重要,在北京人藝的歷史上,歷屆院領導首先注重的即是劇本工作。同時,還負責對本劇院導演、編劇、設計人員的管理工作。
藝術處
——主要負責劇院藝術生產方面的對外宣傳工作,一部戲在成立了劇組後,藝術處便開始進入宣傳組織工作。並負責組織與藝術相關的座談等活動。此外,還承擔著劇院資料的管理和使用,演出資料的攝影、攝相。
舞台美術製作中心
——北京人藝舞台美術製作中心是一個在中國演出界具有一定影響的專業舞台美術製作單位。地點位於北京大興區的舊宮。除負責本劇院的布景、道具、服裝、化妝、燈光、音響等方面的製作或管理外,還承擔著其它院團的布景製作。許多院團的演出布景均是由北京人藝舞台美術製作中心製作完成的。
行政等機構
院辦公室——負責協調劇院的行政管理以及各類大的活動;負責劇院的外事聯絡與接待。
行政處——負責劇院所屬的房屋管理、維修,車輛的使用以及對食堂的管理。
人事處——負責管理劇院的人事檔案、調整工資、劇院的安全和保衛等工作。
計財處——負責制定劇院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統籌安排專項基金使用。管理劇院的預算與分配、藝術生產及行政建設等日常資金的使用。
演出處——負責聯絡和組織劇院在國內的巡迴演出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