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突頭蛛

形態描述

編號:
13072

拉丁目名:

ARANEAE

中文目名:

蜘蛛目

拉丁亞目:

Metathelae

中文亞目:

新蛛亞目

中文科名:

球蛛科

拉丁科名:

Theridiidae

中文屬名:

突頭蛛屬

拉丁屬名:

Phoroncidia

拉丁種名:

crustula

定名人:

Zhu

年代:

1998

中文名:

瓢突頭蛛

原始文獻:

中國動物志 蛛形綱 蜘蛛目 球蛛科:29-30

模式產地:

海南尖峰嶺

國內分布:

海南(尖峰嶺)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蛛形綱 蜘蛛目 球蛛科:29-30

雌蛛體長2.03,頭胸部長0.83,寬0.73;腹部長1.98,寬1.83
,高0.70。頭胸部高度骨化,眼域強烈前突,突起的基部左右加寬而略前隆,形似兩肩。背甲光滑無毛,暗棕色,胸部黃色,眼域及額部具有黃褐色細毛。額部向後下方傾斜,相當寬。兩眼列均後凹,後眼列稍長於前眼列。前中眼間距大於前中側眼間距(0.05:0.02),後中眼間距大於後中側眼間距(0.10:0.04)。側眼相接,並著生在突起的左右兩側。中眼區長方形,長小於寬(0.18:0.20),前邊等於後邊(0.20:0.20)。前中眼>前側眼一後中眼一後側眼(0.08:0.06:0.06:0.06)。各眼基均圍有窄的黑色環。
額高為前中眼直徑的3倍。螯肢黃色,短小,前齒堤有2大齒,後齒堤無齒。顎葉、下唇黃褐色。胸板黃色,具明顯的棕色邊,前緣稍後凹,後端形成一突出物,插入第四對步足基節間,後緣呈弧形。步足短粗,黃色,但第二步足的腿節、脛節及第四步足腿節和脛節的端半部呈褐色。步足測量:I 1.43(0.48+0.50+0.20+0.25),Ⅱ1.35(0.45+0.45+0.20+0.25),Ⅲ1.35(0.40+0.45+0.25+0.25),Ⅳ1.93(0.63+0.70+0.30+0.30)。足式:4,1,2,3。
腹部呈瓢甲形,高度骨化,前方強烈向前突出,而覆蓋在頭胸部的後上方,背面觀只能看到前中眼及中眼區的前半部分。在近前緣的背面中央有一小丘突。背面銀白色,有黃褐色斑,但成雲狀,界限不清;背面和側面布有39個大的棕色印痕,密被黃色細毛,每個毛的基部均有一棕色小環。腹部腹面銀白色,布有棕色印痕和黃色細毛。紡器黃褐色,其基部圍有寬的棕色骨化環。外雌器暗褐色,在後緣的中央看一卵圓形陷窩

分類討論

本新種與琉球突頭蛛Phoronncidia ryukyuensis Yoshida(1979:49,figs.7—11)相似,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外雌器的連線管細長;腹部呈瓢甲形,背丘小,位於腹部背面近前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