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蚜

瓜蚜

棉蚜又叫瓜蚜,主要為害瓜類蔬菜,以成蟲及若蟲在葉背和嫩莖上吸食植物汁液。

概述

學 名:Aphis gossypii Glover
英 名:Cotton aphid ,同翅目蚜科
別名棉蚜。分布:除西藏未見報導外,全國各地均有發生。
寄主黃瓜、南瓜、西葫蘆、西瓜、豆類、茄子、菠菜、蔥、洋蔥等蔬菜及棉、菸草、黃秋葵、甜瓜、哈密瓜、食用仙人掌、菜用番木瓜、甜菜等農作物。

為害特點

以成蟲及若蟲在葉背和嫩莖上吸食作物汁液。瓜苗嫩葉及生長點被害後,葉片捲縮,瓜苗萎蔫,甚至枯死。老葉受害,提前枯落,縮短結瓜期,造成減產。
形態特徵無翅胎生雌蚜體長1.5~1.9mm,夏季黃綠色,春、秋墨綠色。觸角第3節無感覺圈,第5節有1個,第6節膨大部有3~4個。體表被薄蠟粉。尾片兩側各具毛3根。
1、成蚜 分為乾母、有翅孤雌胎生蚜、無翅胎生蚜等。乾母是由越冬卵孵化的無翅孤雌胎生蚜,體和1.7毫米,暗綠色,複眼紅褐色;有翅孤雌胎生蚜體長1.2-1.9毫米,黃色、淺綠色或深綠色;頭胸大部分為黑色,具有翅膀;無翅胎生蚜體長1.5-1.9毫米,黃色、綠色或深綠色,夏季以黃色居多。
2、若蚜 分為有翅蚜和無翅蚜兩種。無翅若蚜體長1.63毫米,夏季體色淡黃色或黃綠色,複眼紅色;有翅若蚜體型類似無翅若蚜,夏季淡黃色、秋季灰黃色,2齡出現翅芽,翅芽後半部為灰黑色。

發生規律

蚜蟲以卵在花椒樹、木槿樹、石榴樹等枝條上越冬。也可以成蚜或若蚜在溫室的蔬菜、花卉植株上越冬。越冬卵孵化出的蚜蟲稱為乾母,乾母生出的後代稱為乾雌,乾雌在越冬寄主上繁殖2-3代後產生有翅蚜,有翅蚜向其他黃瓜植株或其他寄主上遷飛擴散,並不斷地以孤雌胎生(母蚜不經過交配,直接產生若蚜))的方式繁殖有翅和無翅蚜,增殖擴散加重危害。遷回越冬寄主的蚜蟲產生無翅的雌蚜和有翅的雄蚜,雌雄交配產卵,以卵越冬。
瓜蚜的繁殖能力很強,當5天的平均氣溫上升到12℃以上時,開始繁殖,在氣溫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一個世代需要19-20天,在夏季溫暖的條件下只需要4-5天。華北地區年發生10餘代,長江流域20-30天。每個雌蚜可產若蚜60餘頭。
瓜蚜的發生一溫度有密切的關係。16-22℃是繁殖的最適宜的溫度,北方濕度超過25℃,南方超過27℃,相對濕度大75%以上,均不利於蚜蟲的繁殖與發育,乾燥氣候適於蚜蟲的發生,故北方蚜蟲危害比南方為重。北方露地以6-7月中旬密度最大,7月中旬以後,因高溫、高濕和降雨的沖刷,不利於蚜蟲的發育生長,故危害的程度減輕。一般雜草多及通風不良的地塊發病重。

生活習性

華北地區年發生10餘代,長江流域20~30代,以卵在越冬寄主上或以成蚜、若蚜在溫室內蔬菜上越冬或繼續繁殖。春季氣溫達6℃以上開始活動,在越冬寄主上繁殖2~3代後,於4月底產生有翅蚜遷飛到露地蔬菜上繁殖為害,直至秋末冬初又產生有翅蚜遷入保護地,可產生雄蚜與雌蚜交配產卵越冬。春、秋季10餘天完成1代,夏季4~5天1代,每雌可產若蚜60餘頭。繁殖的適溫為16~20℃,北方超過25℃、南方超過27℃、相對濕度達75%以上,不利於瓜蚜繁殖。北方露地以6~7月中旬蟲口密度最大,為害最重。7月中旬以後,因高溫、高濕和降雨沖刷,不利於瓜蚜生長發育,為害程度也減輕。通常,窩風地受害重於通風地。

防 治:

[農業防治]:
A、結合間苗清潔田園。
[物理防治]:
A. 黃板(盆)誘殺成蟲—將黃色板套塑膠膜塗機油,掛於植株之上,定期更換塑膠膜。也可用黃色的盆盛清水加一定量的洗衣粉,放置在植株行間,高度略低於生長 點,注意定期清除水面漂浮的成蟲或換水。
B. 覆蓋銀灰色膜或懸掛銀灰色膜條,驅避防蚜。
[藥劑防治]: 儘量選擇兼有觸殺、內吸、薰蒸三重作用的農藥。注意不宜選用辟蚜霧,可選用下列藥劑噴霧防治:
A、40%樂果乳油800-1200倍液

形態形態

B、或40%菊殺乳油2000倍液
C、或40%菊馬乳油2000倍液
D、或20%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
E、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
F、或10%多來寶懸浮劑2500倍液
G、或5.7%百樹得乳油3500倍液
H、或2.5%保得乳油3500倍液
I、或0.65%茼蒿素殺蟲水劑300-400倍液
J、保護地可用20%滅蚜煙劑0.25kg/畝薰煙,或用5%滅蚜粉塵劑1kg/畝噴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