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崖紅軍游擊戰

瓊崖紅軍游擊戰,是指發生在1927年9月~1938年12月在海南島(今海南省)地區進行的游擊戰爭。

戰役介紹

11月下旬~12月,東路軍配合陵水縣農軍,先後攻占陵水縣新村港、藤橋圩和三亞鎮,殲國民黨軍400餘人;中、西路軍和農軍先後攻占21座圩鎮,殲國民黨軍600餘人。

1928年2月,瓊崖工農革命軍改稱為瓊崖工農紅軍。3月,瓊崖工農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十師4000餘人的"清剿"中遭受嚴重損失,馮平犧牲,餘部130餘人由王文明率領轉移到定安縣母瑞山區堅持鬥爭。

1929年冬,在母瑞山成立瓊崖工農紅軍獨立團。1930年1月,王文明病逝。4月,中共澄邁縣委書記、臨時特委委員馮白駒繼任特委書記。8月,瓊崖工農紅軍獨立團擴編為瓊岸工農紅軍獨立師。9月,經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命名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獨立師(後改稱第二獨立師),任命梁秉樞為師長,楊學哲為政治委員,共1300餘人。

戰役結果

1931年底,第二獨立師發展到2000人。1932年7月,國民黨軍第一集團軍警衛旅和空軍1個分隊共300O餘人,"圍剿"第二獨立師和各蘇區。第二獨立師反"圍剿"作戰持續5個多月,在向國民黨軍集中的海口和其他縣城進攻中,部隊遭受嚴重損失,師長王文宇、政治委員馮國卿先後犧牲。餘部在馮白駒等領導下,在母瑞山堅持鬥爭8個多月,最後只剩下26人,於1933年4月轉移到瓊山、文昌地區,進行隱蔽鬥爭。

1936年5月,以餘部和收攏起來的紅軍指戰員為基礎,組成瓊崖工農紅軍游擊隊司令部,繼續堅持武裝鬥爭。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共瓊崖特委根據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與海南島國民黨當局談判達成協定,乾1938年12月5日,在瓊山縣雲尤墟將瓊崖工農紅軍改編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馮白駒任隊長,轄第一、第二、第三中隊,共300餘人。

戰役意義

瓊崖紅軍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從客觀實際出發,不斷總結鬥爭的經驗教訓,適時改變鬥爭形式和組織形式,採取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和鬥爭策略,終於戰勝了強大敵人的殘酷"清剿"、"圍剿"和種種反革命詭計,克服了重重艱難困苦,保存了自己的力量和陣地,為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他們的勝利是在堅持黨的絕對領導、緊緊地依靠廣大人民民眾、採取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對敵鬥爭策略和戰術的情況下取得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