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頸鴨

環頸鴨

環頸鴨(學名:Callonetta leucophrys)為雁形目鴨科的鳥類。善潛水,活動於湖泊、水庫、池塘中,有時也混入其它鴨群活動於淺水處。繁殖在北半球北部的廣大地區,對多在冬季末或在春季遷徙的路上形成,以魚、蝦、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為食,也採食水生植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環頸鴨
外文名稱: Ringed Teal
環頸鴨環頸鴨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鳥綱
亞綱: 今鳥亞綱
目: 雁形目
科: 鴨科
屬: 環頸鴨屬
拉丁學名: Callonetta leucophrys
命名時間: Vieillot, 1816
環頸鴨環頸鴨

資料

鴨科(Anatidae)水禽,一種潛水鴨,學名為Aythyacollaris。是受歡迎的獵禽,被視為美味。體長約43公分(17吋)。雄性頭羽紫黑色,有虹彩光澤。兩脅黑或灰色,翅前方有垂直的楔形白斑。雌性褐色,具白色眼環。兩性均有不明顯的褐色頸環,但嘴上有兩個明顯的白環。主要繁殖於加拿大大草原地區,喜到淡水裡越冬。草食性,在淺水覓食。覓食處的水較其他潛水鴨覓食處淺。常回到喜歡的覓食處所,即使遭獵殺也是如此。巢是用壓扁的蘆葦築成,常浮在淺水中的植物上。

外形特徵

環頸鴨身長35-38cm,體重190 - 360g。雄鴨擁有色彩豐富的板栗色雙翼,下體側面淺灰色,胸部鮭魚色有黑色斑點。有一道黑色寬頻紋由頭頂延至頸背。雌鴨有橄欖褐色斑點雙翼,頭部和臉頰有白色條紋,胸部和腹部蒼白有斑紋。雌雄都有黑色的尾巴,臀部白色,飛翼上有獨特的白色斑,鴨喙灰色,腿和腳粉紅色,虹膜棕色。

環頸鴨環頸鴨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

環頸鴨環頸鴨

生活習性

棲息於熱帶的沼澤森林和沼澤空地,在樹木茂盛的低地,以及僻靜的小溪流和水塘游泳活動。通過潛水覓食。食物主要為昆蟲及其幼蟲、蠕蟲、甲殼類,軟體動物、小魚、蛙以及蝌蚪等各種所能利用的淡水和鹹水水生動物。 [1]

生長繁殖

一般在富有水生動物的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澤地上繁殖。通常營巢於水域岸邊天然樹洞中,每窩產5至12枚白色的卵,孵化需要23至26天。孵卵的初期雌鳥在早晨和下午離巢覓食,離巢前用巢邊絨羽將卵蓋住,在孵卵後期則很少離巢或不離巢。雛鳥早成性,孵出後第二天即能獨自從樹洞中跳下來進入水中,進行游泳和潛水。[1]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

環頸鴨環頸鴨

物種分類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今顎總目->雁形目->->->鴨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