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黑龍江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位於黑龍江省虎林市東部,地處穆興低平原的東南部,烏蘇里江中上游左岸。北與東方紅林業局接壤,南包含月牙泡在內,東臨烏蘇里江國境線與俄羅斯接壤,西為虎林市的珍寶島鄉和虎頭鎮。行政區劃上分別隸屬於虎頭鎮和珍寶島鄉,主要為虎頭林場和小木河林場的施業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33°28¢44″~133°47¢40″,北緯45°52¢00″~46°17¢23″。
概況簡述
珍寶島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虎林市東部,完達山南麓,以烏蘇里江為界與俄羅斯聯邦隔水相望,是三江平原沼澤濕
地集中分布地區。2002年4月,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4月,將原有的珍寶島自然保護區與其南部相鄰的月牙湖自然保護區合併,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包括虎頭鎮以北,虎饒公里以東、三小邊境路以南、烏蘇里江國界以西的地域,總面積為44364公頃,其中濕地面積為29275公頃,占總面積的66%。
珍寶島自然保護區主要以沼澤濕地和島狀林為主,大面積的淡水濕地集中連片,是同緯度地區保護原始區域最具有代表性和類型最為典型的沼澤生態系統,濕地大部分保持原始狀態,核心區內無任何居民點和生產點,其內的生態系統一直按照其自身規律演替和發展,已成為亞洲北部水禽南遷的必經之地和東北亞地區水禽繁殖中心。保護區內容納了三江平原地區所有的生物物種,其中包括大量瀕危的稀有物種,是一個豐富的物質資源基因庫,成為現在三江平原地區少有的系統類型齊全的原始自然沼澤景觀,現已被列為國家重要濕地區域,得到全球的共同關心和保護。保護區內自然風光十分秀美,野生荷花堪稱塞外一絕,有“風吹荷香千里外,不是江南勝江南”的美譽。
保護區內有國家一級珍稀保護獸類東北虎、棕熊、黑熊等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1種,具有重要科學研究和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130種。有鳥類169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丹頂鶴和東方白鸛;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大天鵝、白鸛、白枕鶴、白尾海雕、金雕等21種都在此棲息繁衍。魚類資源豐富,有“三花五羅”等名貴淡水魚類40餘種。高等植物600餘種,分屬130科,有國家珍稀瀕危植物胡桃楸、水曲柳、黃菠羅、野大豆、五味子、蓮、烏蘇里狐尾藻等。
保護區內濕地的典型性、多樣性、脆弱性,景觀結構的獨特複雜性和稀有性,在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醫學等領域均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對於科學家來說是不可多得的科研基地。美國環境基金會首席經濟師杜丹德博士,中國人民大學馬中教授,曾為全球環境基金項目(GEF)來保護區考察,對本區的濕地的典型性與獨特性給予了較高的評價。珍寶島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將對保護我國三江平原濕地生態系統和物種資源、調節東北亞氣候、維持全球濕地多樣性、從事濕地生態演替研究、實現濕地可持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自然環境概況
濕地所處一級大地構造單元為興凱湖——布列亞山地塊,屬平原地貌。平均海拔為160米左右,平均坡降為1/8000。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0.9~4.4℃,年活動積溫為2068.6~2864.0℃,無霜期為114~146天,年平均降水量為552.2毫米,全年日照時數2308.6小時,蒸發量平均為1149.6毫米,全年平均風速4.1米/秒。土壤有暗棕壤、白漿土、草甸土、沼澤土、泥炭土和河淤土。水環境狀況
黑龍江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屬烏蘇里江水系,境內的主要河流有烏蘇里江、小木河、阿布沁河、七虎林河。湖泊主要有月牙泡、劉寡婦泡,水深在0.5~4米之間,水補給主要是大氣降水及江河回水。珍寶島濕地位於穆稜~~興凱平原的局部微承壓潛水區,主要含水層為細砂、中粗砂、砂礫石夾亞粘土。境內地下水埋藏較深,並有粘土層間隔,切斷了與地表水的聯繫。水質以重碳酸鈉型為主。主要動物種類
共有脊椎動物289種,隸屬於34目82科。其中鳥類171種;隸屬於16目43科。魚類61種;隸屬於2綱7目14科;獸類41種,隸屬於6目15科;兩棲類8種;爬行類8種。
主要植物種類
濕地野生植物種類有87科221屬393種。其中蕨類植物3科6屬9種;裸子植物1科2屬3種;被子植物有83科213屬381種。在植物中菊科37種;毛莨科32種;蓼科23種,禾本科22種,莎草科22種,薔薇科21種,唇形科13種,豆科13種。
保護管理狀況
黑龍江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於2002年由黑龍江省政府黑政[2002]36號文批准建立黑龍江省珍寶島省級保護區,2004年國務院國辦發[2004]54號檔案批准為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批覆總面積為44364公頃。主要保護對象:內陸濕地水域自然生態系統。丹頂鶴、大天鵝、白鸛等。
濕地功能與利用方式
黑龍江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是烏蘇里江沿岸重要的生態環境系統組成部分,為賴以濕地環境生存的生物提供生長、棲息、繁殖及遷徙停歇地。利用方式是目前只是開展了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