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森

王雲森

王雲森(1896—2002),農業教育家,中國土壤科學史研究的開拓者。致力於土壤學教學和科研近70年。早年編著了我國第一本專業教科書《土壤學》,晚年出版了《中國古代土壤科學》和《中國古代土壤科學技術發展史》兩部專著。

基本信息

人物觀點

王雲森 王雲森

知中國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先人以農立國,靠土地而生存,賴土地而發展,從而創造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優良的農業傳統,激發了他矢志於農,紮根於土壤科學的抱負。

明農救國

1921年大學畢業後,他在江西省農業專門學校任教,主講土壤肥國家的興旺貢獻自己的一生。同時,他還深入農村,了解農業生產狀況。鑒於當時江西農業生產十分落後,農業經濟凋敝,農民生活貧困,他於1924年發表了《怎樣來改進江西農業,繁榮農村》萬言書,並建議當局成立教育、科研、生產相結合的統一領導機構。不久,江西省成立了三位一體的農業院。

土壤改良

1940年,王雲森調任中央農林部江西農管處簡任技正,兼農林部江西泰和麻業改良場場長,以改良麻作為主,同時開展土壤改良工作。經過4年的努力,取得了明顯的效益,受到普遍的好評。當時的中央農林部嘉獎他做了“沒有人做過的事業”。

圖書著作

《中國古代土壤科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南昌大學、湖南農學院、江西農學院、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總校等院校的教授,曾任江西農學院院務委員、農學系系務委員及農化教研室主任。任教期間,主講過土壤學、土壤改良學、肥料學和農業化學。他對教學和科研工作一絲不苟,對學生愛而不溺,嚴而不苛,深受廣大學生的尊敬和愛戴。為了發掘和整理我國古代土壤科學遺產,他利用課餘時間忘我工作。1966年,他蒙受不白之冤,身陷囹圄,但仍不失對黨對國家對前途的信心。他寫道:“老馬是有識途感,正義竟遭鬼蜮殘,虔心革命存真理,才衷未忘一片丹。”正是在這種信念的驅使下,經過長時間潛心鑽研,歷盡艱難,他撰寫的《中國古代土壤科學》一書終於在1980年問世。

1975年,王雲森退休,但仍壯心不已,繼續著書立說。由中國農史學會和中央農業部科教局約寫的《中國土壤科學技術發展史》一書也已付印。同時,他還經常不辭辛苦地為全國各地寄來的有關書稿和論文進行審稿和諮詢工作。

數十年來,王雲森致力於土壤學教學和科研,努力工作,潛心鑽研,注意理論聯繫實際,在學術上有較深的造詣,為發展我國土壤科學和農業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為了表彰他的先進事跡,1983年和1987年中國土壤學會先後兩次授予他榮譽證書。1990年國家教委也授予他榮譽證書,以獎勵他從教近70年。

《土壤學》

王雲森在京師大學堂就讀時,目睹學校崇洋媚外之風盛行,很多課程盲目搬用外國教本,土壤學也不例外,講的都是外國的土壤,脫離中國實際,教者固為感嘆,學者更多困惑。他深感長此下去,我國學術將永無獨立之日,認為不能忘記自己民族走過的路,決不能數典忘祖,於是他矢志改變這種局面,決意編出一本中國自己的《土壤學》。他利用課餘和假日鑽進圖書館,翻閱文獻,蒐集資料,赴農村考察,總結民眾經驗。一面參加勤工儉學活動,一面認真編寫,終於在1933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他編寫的《土壤學》。這是我國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土壤學教科書,被當時的大專院校和高級農業技術學校選用。截至1951年,該書共發行了14版,對傳播和發展現代土壤科學發揮了重要作用。

主要內容

該書既吸收了國外土壤科學的成就,又緊密結合我國實際,並引用了我國古代土壤科學的寶貴經驗。書中首次引用《周禮》(鄭玄注)中“萬物出生焉則曰土,以人所耕而樹藝焉則曰壤”。即“土”指自然土壤,“壤”指農業土壤。這一見解頗有獨到之處,它已成為我國土壤學界人士的共識。

學史研究

付之一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雲森更加煥發出獻身農業科學的精神。他一邊致力教學,一邊從事科學研究。1955年,他欣然接受了科學出版社約寫的《中國古代土壤科學》的任務。他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餘,從歷代古農書以及經、史、子、集等文獻中發掘出有關土壤科學的論述,引證一些出土文物史料,分門別類,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進行歸納、分析和考證,用現代土壤科學理論和實踐來認識、論證。他常常廢寢忘食,白天積累點滴資料,夜晚秉筆疾書。他手寫的筆記摘要就有四五十萬字。由於作了深入的去粗存精和獨具匠心的研究,至1965年,他將散見於各種古代文獻中有關土壤科學的論述系統地、有機地匯成一冊,完成了《中國古代土壤科學》徵求意見稿。

正當《中國古代土壤科學》徵求意見稿分送至國內有關土壤科學研究單位和土壤學術界同仁審閱之際,“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王雲森被扣上“復古”、“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許多圖書資料和文稿被抄走並付之一炬。他精神上雖受到嚴重打擊,但不絕望、頹唐。他深信總有一天形勢會起變化,不但把荒謬的東西糾正過來,還得切實幹點事業出來。

遺產專著

1976年,大地終於在十月的“春風”中解凍,王雲森雖已年逾古稀,但精神煥發,雄心壯志不減當年,執意要完成《中國古代土壤科學》一書。他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姿態,繼續勤奮地工作著。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特別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學院農業遺產研究所將該所保存的《中國古代土壤科學》徵求意見稿提供給他,使他得以在原稿的基礎上修改、充實、提高。不管酷暑炎夏,數九寒天,他對書稿進行反覆琢磨,連住院躺在病床上仍然手不釋卷。就這樣又經過三四個暑往寒來,《中國古代土壤科學》終於和讀者見面了。這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土壤科學遺產的專著。

學術觀點

該書總結了我國幾千年來土壤科學的成就,提出了若干寶貴的學術觀點,其中主要包括:①闡述了中國古代關於“土”和“壤”的科學意義,對土壤的定義提出了明確的見解;②突出了人類耕作活動在土壤形成中的重要作用;③提出土壤不是死的客體,而是一個獨特的、有生命的自然體的觀點;④發掘和發展了中國古代關於土壤肥力“常新壯”的理論;⑤提出從生產實際出發,以“土宜”科學為基礎,因地制宜的生產原則為依據的土壤分類學觀點,論述中國古代土壤分類;⑥系統總結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認土、用土、改土、養土等方面的經驗。該書受到國內土壤學界的好評。經中國科學院東北林業土壤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西南農學院和西北農學院等9個單位的11位專家、學者評審,一致認為該書是國內總結中國古代土壤科學成就的第一部專著,是我國科學史研究中的一項重大成果,對研究我國古代土壤科學和發展現代土壤科學,推動我國土壤科學走自己的道路和促進世界土壤科學的發展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981年10月由科學出版社選送這一專著在法蘭克福舉辦的國際科技書刊展覽會展出。1982年5月被評為江西省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

王雲森將畢生精力貢獻給農業科學,潛心研究土壤學,平生追求真理、主持正義、治學嚴謹、勇於實踐、忠於黨的教育和科技事業,堪稱知識分子的楷模。

人物生平

王雲森 王雲森

1896年8月1日 出生於江西省臨川縣。

1921年 畢業於北京國立京師大學堂農科,獲學士學位。

1922—1940年 歷任江西省農業專門學校教師,先後兼任農業推廣主任、農場主任、教務主任和校長。

1940—1945年 任中央農林部江西農管處簡任技正,兼任農林部江泰和麻業改良場場長。

1946—1947年 任江西農業專科學校教授,兼任中正大學教授。

1948—1949年 任中正大學農藝系教授。

1949—1951年 任南昌大學農學系教授。

1951—1952年 任湖南農學院農學系教授。

1952—1968年 任江西農學院農學系教授。

1969—1975年 任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總校農學系教授。

1975年 退休,繼續從事著作。

2002年 逝世。

論文作品

1 王雲森.土壤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

2 王雲森.中國古代土壤分類簡介.土壤,1978(5):土壤學報,1979(2)轉載.

3 王雲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壤資源.江西科技報,1979年12月25日.

4 王雲森.中國“土”、“壤”科學要義.土壤,1980(2).

5 王雲森.中國古代土壤科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