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禮學思想研究

王船山禮學思想研究

作者逐字逐句研究王船山的《禮記章句》,鉤沉其深層義涵,發明其內在結構機理。他著眼於本體論、人性論、人生論、道德論、倫理學、政治哲學、歷史哲學的視角,從點到面,從面到點,從王船山整體思想體系出發,解讀王船山禮學的深層結構和義涵。同時,作者注意在中國禮學文化史大背景下研究王船山的禮哲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王船山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巨擘,禮學思想是其哲學思想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學術界對其禮學思想的研究尚不夠全面深入。《王船山禮學思想研究》作者從《船山全書》原著中獲取完整的一手材料,通過整理爬梳,認為船山禮學思想一以貫之的思想主題是“依人建極”與“以人為依”。作者緊扣這一思想主題,遵循船山禮學思想由形上層面向形下層面過渡的基本理路,從禮之形上層面、禮之源流、禮之人生哲學價值與禮之政治哲學價值等層面為基本考察點,深入闡釋了船山在一系列問題上的理論創新。並通過論證,系統地闡釋了船山禮學思想是由傳統禮學思想中由人適應禮,轉向禮適應人的禮學思想的“哥白尼式”革命。

本書目錄

導論
一 禮的價值構築了禮在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二 禮文化的歷史發展及船山禮學思想的歷史蘊涵
三 學術界關於船山禮學思想的研究現狀及缺憾
四 研究船山禮學的意義
五 本書基本思路一
第一章 以人為依:船山禮學思想之邏輯起點
第一節 “以人為依”思想宗承朱子
一 時代與船山
二 船山哲學思想“由關而洛而閩”
三 依人建極:《朱子家禮》關注對象的轉移
四 《朱子家禮》對後世習俗與學術的影響
第二節 天地之生人為貴
一 天地人物之生其原一也
二 神化與萬物生生不息
三 天下之生莫貴於人
第三節 人乃禮之“主持者”
一 禮者人道也
二 人者道之所自存
第四節 道行於乾坤之全而其用必以人為依
第二章 “禮為天理之經”與禮即氣之禮
第一節 船山論何謂禮
一 “禮”之詞義學解釋
二 前船山時期禮之釋義及其缺憾
三 船山“禮”之內涵
第二節 禮用器以載道
一 船山之道、器、物的基本內涵
二 道器相須而大成禮
第三節 禮即氣之禮
一 船山之“理”及其形上層面的雙重迷惑
二 理氣關係之微與禮之形上屬性一
第三章 船山禮之源流三論一
第一節 人性為善:禮本心生一
一 人性趨善:“禮本心生”的人性論依據
二 仁以生禮
三 禮本心生
第二節 “因《易》以生禮”
一 《乾》、《坤》獨以德立名
二 《乾》、《坤》乃德之統宗
三 九卦之德著而盡顯禮之精神
四 “因《易》以生禮”之發生論
第三節 繼天立極:禮由虛生向實生的過渡
一 “天之德,人之性而禮之組也”
二 禮樂之原與乾坤合其撰
三 天人相紹
四 聖人繼天而立人極
第四章 船山之禮與人生哲學
第一節 以禮立身循禮居正
一 立禮為則、以禮立身
二 視聽言動一依於禮
三 以禮為尚乃知所擇也
第二節 矯情復陛:船山禮學之性情論
一 船山“性”、“情”基本內涵
二 性以發情與情以充性
三 禮之所自製因乎人性情之交
四 禮以矯情而復性
第三節 船山禮學之仁義論
一 “仁”、“義”的基本內涵
二 本仁行禮
三 義立禮行
四 禮貫於仁義之中而生仁義之大用
第四節 禮所以行敬之道
一 船山論“敬”
二 敬本禮末與敬內禮外
三 君子行禮無所不用其敬
四 存敬立本
第五章 政即禮也:船山之禮與政治哲學
第一節 齊民以禮而不以刑
一 “法”之內涵及儒家禮治德教
二 法易簡而天下之理皆得
三 刑以輔禮
四 守義禮為法乃以成正而無缺
第二節 禮之既立政即行焉
一禮所以運天下而使之各得其宜
二以禮齊民而民用成俗也
三 禮行政立
第三節 禮宜樂和的政治理想
一 禮宜樂和的政治理想中的禮與樂
二 禮宜樂和:政治理想中的禮樂價值
第四節 禮以“合小康之世而為大同”
一船山禮學視閾中的小康與大同社會
二禮以治情:“合小康之世而為大同”
第六章 船山禮之修養、教化論
第一節 船山禮之修養工夫論
一 正心修身乃禮之本
二 克己復禮乃互養之功
第二節 船山禮之教化論
一 坊民之本、立教作則
二 禮樂乃立教之本
三 禮之教化的方法論
第七章 船山禮用特色與禮之本質論
第一節 重質輕文與禮之文質“相救相成”
一 文、質概念的提出
二 船山文質內涵探微
三 船山禮之文質關係論
第二節 循禮之經與行禮之權的辯證統一
一 “經權”的詞義學含義及早期經權思想
二 船山關於禮之經權思想必要性的探討
三 循禮之經與行禮之權
四禮之經權以“求其稱而已”
第三節 禮以分殊辨別人禽與夷夏
一 禮以分殊人禽
二 禮以辨別夷夏
餘論 船山禮學的主要貢獻及定位
一 船山禮學思想的主要貢獻
二 船山禮學對傳統禮學的發微之處
三 船山禮學思想在其哲學思想中的地位
四 船山禮學思想的當代價值
參考文獻
後記
……

文摘

船山提出了“禮為天理之經”的命題,這使船山之禮的形上層面蒙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色彩。船山禮之形上層面的撲朔迷離性,主要來自於宋明理學理本論哲學對船山禮學思想的干擾。如前所述,關於理之形上層面的闡釋肇始於二程,二程自稱“天理二字是自家體貼出來的”,並在形上層面進一步將其發揮,他認為理是宇宙萬事萬物之“所以然”,是萬事萬物之本,程子說:“有理而後有象,有象而後有數。”又說:“理無形也,故因象以明理。理既見乎辭,則可以由辭而觀象。故日:得其理則得其象矣。”在這裡,二程認為理先氣後,即將理看成是第一性的本體的東西,而氣或物只是由理派生的第二性的東西。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將理氣作為一對中心範疇對舉,從而形成了龐大的理本體論哲學思想體系。朱熹理本論思想非常明顯。他認為理的存在,是先於宇宙萬物的存在而先在的存在了,在宇宙萬物未有之先,已經有先在於宇宙萬物的理存在了。他說:“未有天地之先,畢竟先有此理。”“有是理,後生是氣。”凸顯出朱子理本氣末的哲學思辨。

作者簡介

陳力祥,1974年生,湖南省邵東縣人。1994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學習,1998年獲哲學學士學位;1998—2001年分別就職於北京文博文化公司、德仁軒文化公司,2001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2004年獲哲學碩士學位;2004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師從姜日天教授學習中國哲學,200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主編《中國歷代新政通鑑》、《共和國英模譜》等著作總計十餘部,出版專著(含合著)3部,參與課題3項,在《江漢論壇》、《江淮論壇》、《船山學刊》等雜誌上發表論文十餘篇。現為中南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學院哲學系講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