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政協委員]

王益是政協委員。

政協委員王益

姓名:王益

籍貫:江蘇無錫人

簡歷

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上海新文字書店經理,大眾書店經理,新四軍政治部宣傳部出版發行科科長,山東新華書店、華東新華書店經理。建國後,歷任華東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新華書店總店總經理,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發行管理局副局長,文化部出版局局長,人民出版社黨委書記,國家出版局副局長,文化部出版局顧問,中國印刷技術協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中國印刷和設備器材協會第一屆副會長。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圖書發行體制改革的首創者和奠基人

我國出版改革是從發行體制改革起步的,而發行改革則是由王益提出並組織實施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經過撥亂反正,我國出版事業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圖書品種和印數迅速增長,廣大城鄉讀者對圖書需求更是與日俱增,出現了社會普遍關注、反映強烈的出書難、買書難的狀況。這首先是由於印刷落後、出版周期過長造成的,而發行體制存在弊端使流通不暢也是重要原因。從50年代初開始,實行專業分工,出版社集中精力搞編輯出版,圖書發行由新華書店獨家經營。這種體制有其歷史積極作用,但流通渠道太少、購銷形式和所有制形式單一,出版社不得自辦批發;開辦個體、集體書店也受到限制,這已不能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疏通流通渠道,搞活發行體制,增強發行能力,迫在眉睫。
經過充分調查研究,王益早在1982年即提出“以國營書店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多條流通渠道、多種購銷形式,少流轉環節”(“一主三多一少”)的改革思路,並被寫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1983年做出的《關於加強出版工作的決定》,對主渠道的改革、出版社的自辦發行、多種購銷形式的出現和民營書業的發展,都起了推動作用。
1984年,王益又提出,從改變出版與發行絕對分工、出版社也要搞發行入手,推動包銷改為寄銷,適當提高書價,出版社由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轉化,對圖書出版與發行的傳統體制進行綜合配套改革的新思路。王益的意見在新華社《內參》發表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胡喬木於11月8日寫信給鄧力群並中宣部出版局、文化部出版局,說“王益同志所提意見,觸及了現行出版發行制度弊端的癥結所在,這是建國以來沒有人提出過的”。
王益積極倡導和組織實施的出版發行體制改革,既緩解了當時困擾出版界和廣大讀者的“買書難”,又為日後的深入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出版理論方面的貢獻

王益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善於思考和總結,將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他對我國出版的歷史和現狀有比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對外國出版業做過比較系統和深入的考察,寫了大量的立意新穎、論據嚴謹、文風樸實的文章,他對我國出版學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對出版實踐問題的解決,都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一生筆耕不輟,著述甚豐。著有《王益出版發行文集》、《王益印刷文集》、《王益印刷發行文集》(續編、三編、四編)、《出版工作基本知識》等;主編《圖書商品學》,親自撰寫《前言》和有較高理論水平的《總論》(上編)第一至第八章。他在80高齡時,還翻譯出版了美國一位出版家的專著《圖書出版的藝術與科學》,贈送給出席慶祝他從事出版工作60周年座談會的同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