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暉

1. 國民黨高級將領

王春暉(1900--1950)中將軍銜。

1900年生於湖南省湘鄉縣。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中學、中央警察學校軍官班第一期、中央訓練團警憲研究班,中央軍校高教班第10期。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曾任湖南省軍管區調查室副主任,1937年任軍事委員會運輸統制局巡警總隊總隊長,1938年3月任忠義救國軍教導2團團長,1940年任忠義救國軍第1團團長,1944年任忠義救國軍少將副總指揮,1946年3月任交通警察第12總隊總隊長,12月任交通總局專門委員,後任上海鐵路局警務處副處長,1949年任交通總局東南辦事處中將主任兼交通警備第2旅旅長,粵漢鐵路交警總隊司令,駐韶關。

1949年王春暉率部1000多人被解放軍消滅,王春暉負傷後化裝成商人潛逃。12月24日被解放軍第四十六軍參謀姚文奇率領的搜捕隊在湘潭易家灣湘江渡口擒獲。

1950年4月8日,王春暉在湖南省衡陽縣“鎮反運動”公審後處決。

2. 書法家

王春暉,1972年生,字草庵,號悟堂,學書自晉人書入兼研章草各種書體,作品多次入圍中國書協舉辦的各類展賽並獲獎。其書風古淡、雋永、嚴謹之中見瀟灑,舒展之外存含蓄,中國書協主席沈鵬先生見其書稱:兼擅各體,書風清雅,並為其題寫書名。

王春暉王春暉

王春暉在傳統中不斷汲取營養,遍習歷代名帖,創作手法形式多變,其楷書追求式態,不拘於前法,在靈動中求變化,清雅而見個人風格;隸書則根於漢張遷碑,又熔伊秉綬、金農、小爨、漢簡於一爐,蒼朴雄渾,墨氣淋漓,獨見風貌;篆書則以散氏盤為基礎,參以清人之筆墨漸入佳境;章草則以敦煌寫經,月儀等各帖入手,並溶以隸書之古樸,猶為喜人;其行草書則以晉人、宋人之韻,典雅閒適,自然生動。其創作源流紮根傳統,追求現代美,以墨、線去抒發生命之韻律,即古即新,變化之中求已見,實在難得。
中國書協副主席劉炳森先生見春暉書法後稱:筆筆見靈秀,字字見真功;中國書協秘書長張旭光先生為其《金剛經》長卷題跋時稱:春暉兄所書金剛經長卷,熔張黑女、唐人寫經於一爐,又顧張即之之靈越,清和靈秀,令人感動;原中國書協理事鄒德忠、邱零等諸多名家都對其書法高度認可,稱其為一奇才。
學書之外,春暉還注重字外功夫的修煉,其詩詞聯皆於其書有相通之處,出口即見不凡之處;尤其嵌名聯更為一絕,其反應靈敏,文詞之雅絕非天賜而能得到的。
2003年,在書道內得到認可的他,又被國務院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等地收藏,其所書《金剛經》、《道德經》、《前後出師表》小楷長卷還被幾位國家領導人收藏並受到親切接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春暉為人坦蕩、豪爽,朋友天下,這也可能是其走向成功的一個重要動力吧,我們想春暉絕對不負眾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