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行動

春暉行動

春暉行動是共青團貴州省委於2004年根據唐代詩人孟郊《遊子吟》的感人意境,創意、發起的一項大型社會公益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文明,反哺故土親人”,充分發揮“親情、鄉情、友情”的情感紐帶,激發赤子情懷,感召遊子返鄉,共同促進家鄉經濟文化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為推動春暉行動工作持續健康發展,2007年4月,“貴州省春暉行動發展中心”經貴州省編辦批准成立,其機構性質為團貴州省委所屬正縣級事業單位,內設辦公室、項目部、宣傳部、事業發展部等4個部(室),負責組織、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回鄉開展扶貧幫困、捐資助學、敬老愛幼等工作;負責向海內外各界人士宣傳春暉行動,組織開展募捐活動;承擔相關對外交流與合作等工作。

春暉行動簡介

春暉行動是共青團貴州省委於2004年根據唐代詩人孟郊《遊子吟》的感人意境,創意、發起的一項大型社會公益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文明反哺故土親人”,充分發揮“親情、鄉情、友情”的情感紐帶,激發赤子情懷,感召遊子返鄉,共同促進家鄉經濟文化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啟動以來,主要開展“春暉感恩教育”“春暉家園計畫” “春暉行動——我與家鄉共發展”“春暉助學”“春暉扶貧互助社”“春暉親緣招商”“春暉產業帶動”“春暉使者禮聘”等工作,感召32000多名在外遊子情牽故土、反哺家鄉,在貴州省9個市(州、地)88個縣1500多個鄉鎮和全國10多個省(市、區)得到不同程度的開展,相繼在美國底特律、中國台灣、廣東、江蘇、上海等地設立春暉行動聯絡處,形成了“花開貴州、情動全國、香飄海外”的發展局面。2006年,春暉行動榮獲全國首屆社會公益示範工程“十佳示範項目”獎;2011年7月,春暉行動榮獲中國公益與慈善領域政府最高獎——中華慈善獎“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2010年,春暉行動被中宣部盛讚為“一個偉大但人人可為的活動”;2011年6月1日,中共中央主辦的機關刊物、國內最高理論思想陣地《求是》雜誌刊文誇讚春暉行動為“我國社會公益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是“公益中國一亮舉”;在2011年剛剛閉幕的中共貴州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上,春暉行動被寫入《中共貴州省委關於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意見》;201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同志在貴州考察指導工作時,高度評價了春暉行動。從《遊子吟》到春暉行動,這是人間最美好的情感跨越千年的共鳴與對話,這是中華傳統美德穿過時空在今天的弘揚與傳承。

為推動春暉行動工作持續健康發展,2007年4月,“貴州省春暉行動發展中心”經貴州省編辦批准成立,其機構性質為團貴州省委所屬正縣級事業單位,內設辦公室、項目部、宣傳部、事業發展部等4個部(室),負責組織、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回鄉開展扶貧幫困、捐資助學、敬老愛幼等工作;負責向海內外各界人士宣傳春暉行動,組織開展募捐活動;承擔相關對外交流與合作等工作。

組織管理機制不斷完善

在組織管理上,堅持以“縣指導、鄉負責、村為主、戶落實、民眾參與”的組織模式;在組織領導上,層層建立以黨政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春暉行動領導小組,建立健全各級組織協調領導機構,為推進工作提供組織保障;在運行方式上,建立黨委、政府領導,團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配合,鄉鎮和村主辦,社會各方支持,民眾廣泛參與的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

宣傳引導機制不斷深化

加強宣傳載體建設,編寫畫冊《情感的力量》、《春暉使者風采錄》、春暉行動宣傳折頁等宣傳資料30000餘份;邀請中國著名作家蔣巍老師撰寫、貴州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報告文學《靈魂的溫度》一書,並開展了“讀靈魂的溫度·講身邊的春暉”主題讀書教育活動;創建春暉行動網站並榮獲“2009年度貴州省優秀文明誠信守法網站”稱號,全新製作了專題片《報得三春暉》、音樂電視《忘不了你呀媽媽》和《遊子吟》,《春暉》雜誌創刊;推出了春暉行動全新VI標識;通過以上工作,傳播春暉行動,弘揚中華文明,不斷激發人們的參與熱情和社會責任感,鼓勵和推動我國的企業和公民積極參與春暉行動,影響和感召海外華人積極支持春暉行動。

項目運作機制不斷健全

充分發揮基金會服務公益事業的功能;不斷完善春暉項目庫建設,在全省命名30個“春暉行動示範項目”,發揮示範項目的帶動作用;實施了“春暉家園計畫”項目,採取春暉行動發展基金會、春暉使者、社會各界人士、地方黨政相關部門、受益民眾“五位一體”聯動機制,將農村發展需要的各種生產要素整合起來,以撬動社會民間資源參與我省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春暉家園計畫”項目實施以來,以操作模式新穎、實施效果明顯、示範帶動作用大、可操作性強等特點,倍受各級黨政重視、社會各界關注、廣大民眾認同。

政策激勵機制不斷加強

制定出台《加強春暉行動宣傳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春暉行動宣傳工作的獎勵辦法;制定出台《關於推進春暉行動示範基地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優秀春暉使者評選表彰制度》等檔案,對工作完成好的地區和單位,以及在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個人和優秀“春暉使者”進行表彰,調動全社會參與春暉行動的積極性。

五方面意義

(一)春暉行動傳承中華民族飲水思源、反哺故土、回報社會的傳統美德,是加強道德建設、弘揚民族精神的新思路。

(二)緊扣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利用情感的槓桿調動民間資源的社會力量參與政府主導的扶貧大局,是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舉措。

(三)喚起人閃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是增強黨和人民民眾血肉聯繫,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新渠道。

(四)以親情、鄉情、友情激活社會細胞,是引導公民有序進行公眾參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途徑。

(五)是新時期共青團組織以新的導向方式、新的動員方式、新的組織方式、新的參與方式加強自身服務能力建設的新載體。

活動原則

(1)整合資源原則。通過政府、社會、個人的良性互動,促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從依賴外部人力物力資源的“外源型”發展轉變為“內源型”發展。

(2)志願參與原則。動員廣大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社會賢達人士、企業家、個體經營戶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以“志願、公益、互動、長期”的原則,參與家鄉扶貧開發。

(3)形式多樣原則。從個人實際出發,既可是長期行為,也可是短期舉動;既可是資金支持,也可是先進技術幫扶;既可是先進理念傳播,也可是人力資源培訓。

運行管理

(一)組織機制。建立以“縣指導、鄉負責、村為主、戶落實、民眾參與”的組織模式,成立“春暉行動”領導小組,形成黨委、政府領導,組織部門牽頭,團組織發動,有關部門配合,鄉鎮和村主辦,社會各方支持,民眾廣泛參與的科學合理的工作運行機制。

(二)監督機制。建立春暉行動理事會,將村組幹部、民眾代表、社會賢達人士、返鄉青年吸納進來,建立政府、社會、自我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

(三)建立人才庫。以“親緣、業緣”為基礎,以村為單位,對外出人員、插隊知青等在外遊子進行統計造冊,以電話、倡議書、慰問信、座談會等形式,加強聯繫,挖掘和發現人才,儲備農村發展的人力資源。

(四)建立項目庫。以鄉鎮為單位,從教育、醫療衛生、畜牧養殖、鎮(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林種植、生態旅遊、招商引資等方面,列出當前農村發展急需解決的項目,吸引在外鄉友從資金上、技術上、觀念上支援家鄉,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

春暉行動中心

貴州省春暉行動發展中心於2007年4月正式成立,根據《貴州省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成立貴州省春暉行動發展中心的通知》(編辦發51號)檔案規定,其機構性質為團省委所屬正縣級自收自支事業單位。

服務宗旨:為參與貴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春暉行動使者提供指導服務。

業務範圍:(一)負責組織、動員貴州籍人員回鄉投入智力、物力、財力扶貧幫困、捐資助學、敬老愛幼等工作;(二)負責向海內外各界人士宣傳春暉行動,組織開展募捐活動;(三)承擔相關對外交流與合作等工作。

職數設定:中心領導職數設主任1人,副主任3人,內設4個部(室),即:辦公室、項目部、宣傳部、事業發展部。編制18名,其中,管理人員13名,專業技術人員3名,工勤人員2名。

春暉行動基金

2009年3月,“貴州省春暉行動發展基金會”經貴州省民政廳正式批准成立,為春暉行動事業的深入推進搭建了籌資平台,暢通了籌資渠道,拓展了項目扶持的領域。

貴州省春暉行動發展中心和基金會成立以來,以四個機制建設為工作重點,以打造中國著名公益品牌為目標,推動春暉行動向縱深發展。

相關信息

“春暉行動——致公學生培養計畫”公益助學項目24日在北京大學啟動第4年度捐贈,貴州老區第四批103名家庭貧困、品學兼優孩子將免費在京接受6年中學教育。

“在社會各界好心人的資助和關愛中,我們都要學習知識、增長自信、開闊眼界,努力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捐贈儀式上,已在京接受3年國中學習的受助學生姬學銅這樣告訴學弟學妹。

據了解,“春暉行動——致公學生培養計畫”由致公黨中央、共青團貴州省委和北大青鳥集團聯合發起,捐資7650萬元,幫助333名貴州老區的孩子圓進京讀書夢。

接收這些孩子讀書的北大附屬實驗學校校長董琦說,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來自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從最初的羞澀內向變得開朗大方、樂觀自信,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近幾年,國家大力推進教育公平,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企業和團體都參與到助學公益行動中。北大青鳥集團董事長許振東說,人才是國家的未來,孩子們都有夢想,不能因貧困埋沒了人才。我們的助學要幾十年、上百年辦下去,讓數萬名需要幫助的優秀孩子實現成才夢,讓這些學生心懷感恩之情和社會理想,用智慧和力量回報家鄉和社會。

2013屆受助學生徐洋是一名孤兒,他對記者說,我要珍惜學習的機會,將來成長為對社會、民族和國家有擔當、有責任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