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商洛博物館館長
王昌富同志從事文博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先後擔任陝西省商洛市文管辦副主任,商洛考古隊隊長,市博物館副館長,現任陝西省商洛市博物館館長和市考古隊隊長等職務。
二十餘年來,該同志對所從事的文物工作始終保持著強烈的事業心和敬業精神,模範遵守文物和博物館工作人員的道德準則,從未發生過違反《道德準則》的行為和事件。能帶領和團結同志積極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作風正派,在系統和各縣區基層文物系統中具有較高威信。
該同志不是科班出身,但靠著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從一個門外漢成長為一名專業人才。多年來,王昌富同志分工負責全區田野文物的安全與保護工作,他對散落在野外的可移動文物,只要條件許可,總是想方設法拉回博物館保管。當他發現商州城內散落著不少石碑,他就帶領單位的同志,拉著架子車穿街過巷,向民眾宣傳文物保護法,把砌在豬圈、台階上的石碑一一拉回。2005年初,當他得知商南縣有一對清代大石獅被損壞後推倒在水渠中,他多次與村民交涉,對方拒不讓拉走,看到肢體分離的石獅,他不忍心放棄,在一百多公里遠的路上,他來來往往十幾次,用了近一年的時間,終於在最近將這一對石獅拉回博物館院中。現存放在博物館的拴馬樁、石獅、碑刻等百餘件文物,都是經他手從溝溝叉叉拉運回的。
1996年6月,312國道商洛段二級公路開工修建,當施工方在談判未果的情況下,要強行在省保單位“商邑古城”進行挖掘時,王昌富同志帶領考古隊隊員擋在推土機前堅守了兩天兩夜,堅決不讓推土機上嶺推土,丹鳳縣的主要領導來到現場對王昌富同志當面呵訴,要他立即讓開,王昌富同志坐在推土機上說:要推你就先把我推了。考古發掘證實,要推的這一段山樑,正是秦孝公時修建的“商塞”主城牆的牆基,也是著名改革家商鞅的封邑所在。後在這一工地戰國楚墓的發掘中,當M72快發掘結束時,坑壁出現裂縫隨時都有垮塌的危險,這時大家都已撤離。看著墓中的文物,王昌富同志讓人用繩子捆住自己,吊下4米深的墓坑,取完墓中的隨葬品後才上來。約4分鐘後,碗口粗的支撐架被擠斷,整個墓坑垮塌了。隨後,王昌富同志受到省考古所領導的嚴厲批評,但從另一面,也體現了王昌富同志熱愛文物事業的精神。
自1996年,王昌富同志擔任市考古隊隊長以來,共參與省考古所在商洛的丹鳳商邑古城和戰國楚墓,丹鳳鞏家灣新石器遺址,商州東龍山夏商遺址,商州東龍山漢墓,商州陳塬西周遺址,商南過鳳樓遺址等大型考古發掘項目8個。獨立主持山陽鵲嶺戰國楚墓,鎮安王家坪西漢墓群,洛南西寺東周木槨墓,商南富水漢墓群,丹鳳李灣村新石器遺址,商州沙河子小塬二里頭遺址等考古發掘項目16個。作為執筆人之一的《丹鳳戰國楚墓》考古報告即將出版。參與執筆編寫的《商州東龍山遺址》、《東龍山漢墓》等考古報告也即將告罄。在《考古》、《文物》、《考古與文物》、《文博》、《北大考古研究》等刊物發表《簡述丹江上游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商州東龍山遺址》、《早期武關地望初探》等學術論文和考古簡報20餘篇。
在商洛大山中的崖壁上,分布著許多“石洞子”,這一文化遺存始於何時,為何而鑿,一直不能解惑。從1991年開始,為解開“石洞子”這一遺存的實際用途,王昌富同志在當時十分有限的條件下,騎著腳踏車堅持調查。近年,在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和他本人多年不懈的探究,終於解惑了商洛“石洞子”原為一種特殊形式的墓葬——崖墓。崖墓調查範圍涉及商洛六縣一區,共發現崖墓點721處,崖墓4235座,分布範圍達一萬多平方公里。這一重大考古新發現,傾注了王昌富同志多年的心血和辛勞,為陝西的考古事業做出了一定成績,這一發現在《中國文物報》2004年5月14日頭版登載,中央電視台《秦嶺探訪》節目現場拍攝後,在中央電視台進行了滾動播出。在省局的關注和大力推動下,這一考古項目於2005年11月15日被國家文物局作為科研課題正式立項。現已納入省考古所的業務工作並正在積極開展,王昌富同志本人也是承擔此課題項目人之一。由於在文物工作中表現突出,《中國文物報》2005年3月4日以《秦巴山區濃濃的文物情》為題對王昌富同志個人先進事跡進行了宣傳報導。由於汪昌富同志紮根基層,愛崗敬業,刻苦鑽研業務,並能帶領博物館和考古隊一班人為商洛的文物事業努力工作,1991年被省文物局評為全省文物系統先進個人;1995年獲全國文物安全保衛先進工作者稱號,受國家文物局表彰;1995年至1997年連續三年考核優秀;2000年12月取得副研究館員職稱;2005年被市文化局授予“全市文化系統業務標兵”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