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謨

王光謨(1878―1926年),字二典,號鴻文,別號覺禪,海南省臨高縣東江區美山村人。曾在瓊台書院讀書,與瓊山縣的王國憲、澄邁縣的王欽寅友善。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他取得拔貢後,厭惡仕途,回到家鄉,發動美山村民眾集資辦學,鄰近鄉村的學生慕名而來,他不辭勞苦,因材施教,誨人不倦

基本信息

簡介

他為人耿直。光緒末年,臨高縣政被一班土豪劣紳把持,結黨營私,魚肉人民。他激憤之下,寫了一副長聯諷刺。上聯是:“鄭公黃公薛公,公而不公,公心何在,公道何存,每日奉公為利己。”下聯是:“東局中局西局,局而又局,局內者甘,局外者苦,幾時破局免傷人。”對聯尖刻,一時轟動士界,不脛而走。當政者知道後,懾於他的大名,也無可奈何。

當時,王佐的《雞肋集》刻本流傳甚少,恰巧他外祖父馮蓮溪(馮慶雲)存一部,他便請王國憲校訂,自己出資刻印,自民國五年(1916年)農曆十一月一日至民國六年(1917年)農曆三月初一,歷時一年零四個月刻成。付梓後,贈送兩本給廣東省中山圖書館保存,使《雞肋集》得以流傳迄今。

經歷

1920年,王毓鵬出任臨高縣國民議會會長,推選王光謨當縣議員。時值縣府籌款修建孔廟,王光謨反對過多攤派,加重民眾負擔。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氣憤辭職。他走出東門橋,脫下鞋,洗淨雙腳,對隨從王二吉說:“我從此再不涉足臨高城,以免污染。”

1926年春,王仁隨國民革命軍渡瓊,趕走了軍閥鄧本殷,進駐臨高。當物色臨高縣長人選時,公眾一致推舉王光謨擔任,他拒絕說:“我已經洗淨了雙腳,誓不再入縣城,什麼官也不當了。”

王光謨不肯當官,終生教學,培育人才。他清高的氣節和篤實的德行,為縣人所崇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