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價值
王借崗位於佛山市西北8公里處,屬張搓區轄內,崗高約60米。是由火山噴發的玄武岩構成,距今約二千五百萬年,岩體柱狀節理典型而罕見,對於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地質構造、形成歷史和古地理環境變遷都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地理環境
同時,王借崗地理條件良好,西臨東平河、北靠汾江,踞山近水、環境優美,崗頂為市區最高點,可遙瞰全城,景色秀麗,與威武多姿的玄武岩匯為一體,構成獨具一格的景致。據《佛山忠義鄉志》記載,遠在明、清,王借崗已列入名勝,為佛山鎮人游集之所。一九八二年佛山市人大把王借崗定為佛山的新八景之一。
《南海縣誌》載此山“高三十餘丈,當湞(北江)、郁(西江)二水之衡,孤峙河岸,近佛山鎮,與紫洞相望,為土爐、大江、張搓、佛山一帶保障,大富環其麓,山產石如劍戟,然開採則盜頻興,明御史屠應坤奏封之”,可見,明代己開始制止在王借崗挖山取石。且奏請皇帝封山保護。近年,考古工作者還在王借崗挖掘出古窯址,出土了較為完整的醬黃釉碗等遺物,經鑑定,與石灣大帽崗、小礦奇石等處出土唐宋古窯遺物如出一系。82年文物普查中,將王借崗作為原始社會遺址調查,在山麓地表發現有磨製的石器殘段,夾沙粗陶片及幾何印紋陶片等,證實了該崗有新石器時代山崗遺址,與西樵山遺址相類。再次確定了王借崗的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