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莖基腐病
症狀
多種病原菌單獨或複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莖基腐爛乳熟末期至蠟熟期為顯症高峰一般在玉米灌漿期開始發病由腐黴菌和鐮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黃枯兩種類型。莖部症狀:莖基縱向擴展的不規則狀褐色病斑→縊縮→變軟或變硬→內部空松→剖莖→組織腐爛→維管束呈絲狀游離→白色或粉紅色菌絲→莖稈腐爛易倒折。 葉片症狀:主要有3種類型:青枯(急性型)、黃枯(慢性型)和青黃枯,以前二種為主。青枯、黃枯、莖基腐症狀都是根部受害引起。
病原
莖基腐病主要由腐黴菌和鐮刀菌侵染引起。
腐黴菌主要種類有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腫囊腐霉(P .inflatum)、禾生腐霉(P.gramineacola),屬鞭毛菌亞門腐霉屬。
鐮刀菌主要種類有禾穀鐮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串珠鐮刀菌(F.monili),屬半知菌亞門鐮刀菌屬。
病害循環
初侵染:玉米莖基腐病屬於土傳病害。禾穀鐮刀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腐黴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殘體組織內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為第二年的主要侵染源。
傳播:帶有鐮刀菌的植株殘體→子囊殼→子囊孢子→氣流傳播 種子帶菌,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借風雨、灌溉、機械和昆蟲進行傳播
侵入與發病:自傷口或直接侵入根頸、中胚軸和根,使根腐爛。
發病條件
此病的發生與品種抗性、氣候條件、栽培條件及耕作制度有著密切關係。
品種抗病性:品種間對莖基腐病抗病性差異顯著,但同一品種對腐黴菌和鐮刀菌的抗病性無顯著差異,即抗腐黴菌的品種也抗鐮刀菌
氣象條件:與降雨關係密切
耕作與栽培措施:輪作,減少菌源,適時晚播,控制灌溉,合理施肥。
玉米莖基腐病--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
以選育和套用抗病品種為主,實施系列保護栽培措施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
1、整地選種。要實行輪作,播種前深翻土地,施足基肥,灌好底墒。選取優質抗病品種,用新高脂膜加種衣劑拌種,並在地表噴施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消滅播種前土壤、種子中的病菌;播種後及時噴施新高脂膜保溫保墒,防治土壤結板,提高出苗率。
2、合理施肥、用水。要增施有機肥,配合施用磷、鉀、硼肥,同時噴施新高脂膜,使肥效利用率大大提高;在水分供應上,要防止旱害和澇害,玉米拔節後生殖器官發育旺盛,水分供應要適時、適量,以促進雌雄穗的發育。加強中耕除草、培土技術,尤其是拔節後培土,可增強土壤的透氣性,促進玉米根系發育。在孕穗期噴施一次壯穗靈,可強化農作物生理機能,提高授粉、灌漿質量,增加千粒重。
3、藥劑防治。做好監測工作,發病初期,按照植保要求噴施針對性藥劑,同時噴施新高脂膜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