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市

玉樹市

玉樹市位於青海省的西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部,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最東部,境內平均海拔4493.4米,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通天河、扎曲、巴曲在玉樹市境內流過。氣候寒冷,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半農半牧城市。 2013年玉樹市轄4街道2鎮5鄉,全市總人口為10萬人,有藏、漢、回等民族。人口中近93%是藏族,是青海省內藏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1929年始設玉樹縣,縣政府駐結古鎮。1952年沿舊制設立玉樹縣,2013年7月3日,撤銷玉樹縣,設立縣級玉樹市。玉樹市人民政府駐結古街道辦事處,結古鎮歷史上唐蕃古道的重鎮,也是青海、四川、西藏交界處的民間貿易集散地,是州府、市府所在地,是玉樹州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基本信息

概況

玉樹風景玉樹風景
玉樹市地處青藏高原東部,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最東部,境內平均海拔4493.4米,氣候寒冷,年溫差小,日
溫差大,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半農半牧縣。整個地形西北和中部高,東南和東北低,縱跨長江、瀾滄江兩大水系,地形複雜,地勢高聳。地貌以高山峽谷和山原地帶為主,間有許多小盆地和湖盆。全市總面積1.57萬平方公里,占全州總面積的5.89%,有耕地3689公頃,農業人口人均耕地0.84畝。
全市轄五鄉三鎮,62個村民委員會,262個農牧業生產合作社。2005年末全市總人口為89309人。結古鎮是州府、市政府所在地,是青南重鎮和物資集散地,是玉樹州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工業不發達。與稱多、雜多、治多、囊謙、曲麻萊五縣和西寧市通公路。名勝主要有文成公主廟。

歷史沿革

玉樹古為羌地。魏晉南北朝時屬蘇毗王國,隋、唐稱之為“女國”、“東女國”,唐屬吐蕃轄地,南宋屬囊謙部落頭人管轄,元屬吐蕃等路宣慰使司轄地,明屬朵甘思宣慰司地,明末清初屬和碩特蒙古政權轄,受囊謙王族節制,後隸欽差總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衙門,仍受囊謙王族管轄。民國初受青海辦事長官和西寧鎮總兵節制,鏇改隸番宣慰使和甘邊寧海鎮守使轄,民國六年(1917年)屬玉樹理事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時設玉樹縣。1952年沿舊制設立玉樹縣政府,隸玉樹藏族自治區(州)。玉樹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3%。郵編:815000。代碼:632721。區號:0976。拼音:Yushu Xian。有藏、漢、回等民族。1929年設玉樹縣,後經幾次變更,1957年正式建立玉樹縣,縣政府駐結古鎮。結古鎮也是玉樹藏族自治州政府駐地。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均海拔4493米。通天河、扎曲、巴曲在玉樹縣境內流過。

社會發展

玉樹風景玉樹風景
經濟社會發展概況2005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完成2531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5423萬元,第二產業完成
4795萬元,第三產業完成5095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977萬元,農牧民人均收入(綜合)達到1911.03元,地方財政收入達1555萬元。
農牧業生產穩定發展。2005年全縣共種植各類農牧作物播種面積為3604.8公頃,其中糧油播種總面積為2960.27公頃,糧油總產量5521噸。在農業結構調整工作中,種植優質青稞133公頃,洋芋300公頃,無公害蔬菜新建70座日光節能溫室,集中連片種植飼草料266.67公頃。年末存欄各類牲畜58.1245萬頭只匹,共產各類仔畜21.05萬頭只匹,育活20.40萬頭只匹,育活率97%,出欄牲畜22.37萬頭(只),出欄牲畜中商品畜為18.22萬頭只。年內完成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重點公益林管護等171373公頃。
固定資產投資概況固定資產投資穩定上升,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建設步伐加快。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12977萬元,爭取到已審批的各類項目71項,總資金7983.95萬元。
鄉鎮企業發展現狀全縣共有個體、工商戶1206戶,從業人員2215人,註冊資金1291.5萬元;從事經營的主要有工業、手工業、運輸、商業、建築、種植業、修理業、加工業和飲食服務業等。
退牧還草工程穩步推進截止2005年底,退牧還草工程完成生態移民505戶;以草定畜圍欄建成1.73公頃,占計畫的100%;各搬遷區水、電、路、學校、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已全部完成,各項目總投資規模達4171萬元;以草定畜戶有關建設任務完成100%。

自然資源

玉樹風景玉樹風景
玉樹縣位於青藏高原東部,地處玉樹藏族自治州東部,東和東南與西藏自治區接壤,西南與囊謙縣為
鄰,西和雜多縣毗連,西北與治多縣聯境,北和東北與曲麻萊、稱多縣以及四川省相望。西起東經95°41′40″,東至東經97°44′34″,經差2°02′54″,南經北緯33°44′44″,北至北緯33°46′44″,緯差1°05′10″。東西最寬189.5公里,南北最長194.3公里,總面積1.57萬平方公里。全縣地形以高原為主,西北和中部高,東南與東北低,最高山峰保俊色海拔5752米,東部正達金沙江水面海拔3350米,平均海拔4493.4米,境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51座,大部分終年積雪。地形地勢東臨川西山地,南接橫斷山脈北段,西近高原主體,北靠通天河,全縣縱跨長江與瀾滄江兩大水系,地勢高聳,地形複雜,由唐古拉山余脈色吉嘎牙——格拉山構成地形骨幹,從東向西橫貫縣境中部,蜿蜒曲折,形成樹枝形山地,是兩大流域的分水鄰。地貌以高山峽谷和山原地帶為主,中間有許多小盆地和湖盆。屬典型的高原高寒氣候。全年無四季之分,只有冷暖兩季之別,冷季長達7~8個月,暖季只有4~5個月。年均溫2.9℃,1月均溫-7.5℃,7 月均溫12.5℃。年降水量487毫米。有耕地5000公頃,可利用草原116.3萬公頃,森林2.9萬公頃。
有蟲草、川貝母、大黃 、羌活等400餘種藥材和百餘種野生動物,其中16種列為國家保護動物。經濟以牧業為支柱,農牧結合。主產氂牛、犏牛、綿羊和小麥、青稞、馬鈴薯等。“西寧毛”為名特產品。
玉樹縣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藥用植物約有400餘種,有貝母、蟲草、藏因陳、雪蓮、柴胡、秦艽、黃艽、黃芪、羌活、黃芩、麝香、鹿茸、龍骨、沙棘、杜鵑等,可食野生植物首推蕨麻(俗稱人參果)、珍惜野生動物主要有白馬雞、藏雪雞、黑頸鶴、岩羊、野驢、馬麝、猞猁、雪豹、棕熊、恆河猴、藏狐、磯兀鷲等,主要礦產資源有銀、鉛、鋅、砂金等。
礦產資源:玉樹縣礦種多,門類全,儲量豐富,據現有的地質資料分析,有色金屬礦產有鐵、銅、鉛、鋅等;貴金屬礦產有金、銀;燃料礦產煤及非金屬礦產粘土、石灰岩等。具有開發前景的礦產資源有趙卡隆多金屬礦,屬P級儲量,隆寶鎮可漏砂金礦屬C級儲量,巴塘鄉擋托鉛鋅礦及崗飲銅礦等。

旅遊風光

格薩爾文化廣場

格薩爾廣場格薩爾廣場
“文化廣場”又名“格薩爾廣場”其得名文廣場的主建築雕塑“格薩爾王”文化廣場屬玉樹境內規模最大的,總
投資1852.63萬元,總占地面積為600平方米,於2007年7月正式竣工,那么我們眼前的這座雕塑想必大家都想知道,他就是藏文化寶《格薩爾王傳》中的主人公。“格薩爾王”該雕塑總投資417.63萬元。雕塑總高度為21米,是由黃銅材料製作而成,是藏族人懷念“格薩爾王”而造,傳說很久以前,天災人禍遍及,妖魔橫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天神之子格薩爾降臨人間,他憑藉自己非凡的才能和諸天神的保護,降妖伏魔,鏟強扶弱,給人間帶來了幸福與安寧,於是天神之子的英雄事跡在人間流傳開來,人們不停地講述和傳頌,祖祖輩輩敬仰英勇仁慈的格薩爾王,將其雕塑與日月同輝遍及藏區。
在漫長的歲月中,傳奇的故事演變了蜚聲中外的史詩《格薩爾王傳》。其中,從誕生之日就為民除害的格薩爾王被塑成為神龍三合一的英雄。史詩中也贊道,格薩爾王身軀魁梧如山,心胸寬闊如大海,智謀猶如空中電。的確,僅憑眼前的這座雕塑似乎也有一種無法抵擋的神奇力量,震撼著我們,何況格薩爾王的英雄氣概威震天地,傳承萬古,在這願格薩爾的靈光抹滅所有遊客身、語、意的罪惡之根,庇佑大家身體健康,扎西德勒!

曬經台

曬經台就是離玉樹縣結古鎮約30公里的通天河畔的一塊磐石,石面漆黑如墨,上面似乎有隱隱約約的字跡。
民間傳說曾有一位中原高僧西天取經路過這裡,卻不幸失信的他被神龜所懲罰掉入河中,脫險後將浸濕的經文攤開於河岸的磐石上晾曬,等經文曬乾收起時,不慎把《佛本行經》的經尾給沾破了,所以,在浩如煙海的佛經經卷中只有《佛本行經》至今殘缺不全,而大磐石上卻字跡猶存。後人便將這塊磐石稱為曬經石。

藏娘佛塔

藏娘佛塔位於通天河南岸玉樹縣仲達鄉歇格村桑周寺,距鄉約40公里。2001年6月25日藏娘佛塔及桑周寺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藏娘佛塔是由藏傳佛教後弘期初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佛教畫像、造塔等權衡制度的制定者(上述權衡制度也收錄在《大藏經·丹珠爾》)中孟德嘉納(又稱尼德加那)於北宋天
聖七年(1030年)設計並主持修建的。因此,該塔可稱為標準藏傳佛教塔的實物樣本。被後世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格魯派(黃教)等各派著名法王、大師共認為是藏傳佛教塔之精華。與尼泊爾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共稱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傳佛教佛塔。《大藏經·丹珠爾》外,藏漢許多史書如《德吾史部》、《娘氏志》、《青史》、《紅史》、《漢藏集史》(世界史)、《西藏王統記》等五十多部史著中均有記述。
藏娘佛塔及桑周寺不僅自身具有極高的古建築文物價值,而且還保存和收藏著許多非常珍貴的宗教、歷史文物。有從原苯教寺院傳下來的宋代以前銅鈴、銀碗、鼓號等,有元帝師八思巴親臨廟贈送的“吉祥天母”泥塑造像及部分法器,有歷代僧人和信徒供放的數以萬計的泥制小佛像(“擦擦”),有孟德嘉納大師用過的僧衣、靴子,以及為數眾多的文物。文物中還有一種微型小塔其做工精細、模樣逼真,仔細看小塔上還刻有八個小塔,裡面裝有藥物可食用、可護身。聽說泥塑小塔能在一根小草上站立而不倒。經許多專家考證,這樣
玉樹風景玉樹風景
小而如此精緻的小塔模型在世界上是稀少的。
孟德嘉納遺留下來的唐卡藝術和佛雕藝術在玉樹地區廣為流傳。因此,藏娘塔不僅宗教上有意義,而且在藝術上也有更為深遠的意義。近五十年來僅藏娘地區就出現了上百名民間藝人,其中在藏區最著名的拉俄拉凳等人,他們都以傳播藏娘藝術為榮,以傳播藏娘藝術為生。藏娘的唐卡藝術和佛雕藝術在尺度、線條、規格、立體感、色澤等方面都能與熱貢藝術相媲美。

熱水溝

熱水溝位於巴塘鄉雜溝,溝內毛枝柳和百里香杜鵑花滿山遍野,灌叢草甸間溪水輕流,更為稀奇的是這裡有治療各類疾病的高原溫泉。這裡既是度假的好去處,又是休閒、療養的好地方。距結古鎮約39公里,距在建玉樹巴塘民用飛機場22公里。熱水溝是以高原垂直生態自然景觀特徵的旅遊資源富集區,與溝外的巴塘草原共同構成本區最具開發潛力的旅遊景區。

當卡寺

該寺由崗拉寺僧人巴灑當西創建於12世紀中葉,興盛時有700多僧侶。該寺活佛佛號為都毛秋傑,已傳18世。本世秋傑 活佛佛位高,享有很高的名望,現任青海省佛協常務理事、玉樹州佛協副會長、州政協委員、玉樹縣政協副主席等職務。1958年前,建有48柱經堂1座、60柱佛殿1座、僧舍80餘間,有僧侶199人。現建有80柱大經堂1座、20柱小經堂1座,還建有佛像、怙主殿、講經院和100多間僧舍。寺內共有釋迦牟尼佛像、蓮花生大師像、蒂洛巴、納若巴、瑪巴和米拉日巴等噶舉派始祖以及祖婆阿斯秋吉卓瑪等護法神像。

隆寶灘自然保護區

隆寶灘自然保護區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首府結古鎮西南約80多公里的地方。這是一個長約10公里,寬約3公里的狹長溝谷地帶。谷地兩邊是高聳對峙、起伏連綿的蘑菇狀山巒,兩山之間,是大片廣闊平坦的沼澤草甸,自然環境寧靜而幽雅。
隆寶灘,海拔高度4200多米,這裡氣候寒冷,生境潮濕,雨量充沛,溪流迂迴,沼澤遍地,屬於典型的沼澤草甸和高山草甸區。在灘的中間,眾多的小泉,縱橫迂迴的溪流,星羅棋布的沼池把草灘切割成無數大大小小的沙洲和孤立的“小島”,所以野獸無法靠近。島上生長著各種豐美的水草,小島周圍的沼池、溪流中還有許多兩棲爬行動物,以及軟體小動物等。這獨特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為鳥類的棲息繁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而,每年春夏之際,許多珍貴的候鳥,如黑頸鶴、斑頭雁、棕頭鷗等紛紛飛到這裡繁衍後代。尤其是被列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的黑頸鶴,每年都成群成批地飛到隆寶灘棲息生活。據統計,我國僅有的百餘只黑頸鶴中就有四十多隻集中在隆寶灘。
黑頸鶴屬於鳥綱鶴科候鳥,是鶴類中極為罕見的一種。它身體高大,形態優美,羽毛色調和諧,顯得典雅動人。黑頸鶴身高均在1米以上,腳長約20多厘米,頭頂為赤紅色,全身基調為灰白色,只有頸、頰和飛羽呈黑色,故稱黑頸鶴。
黑頸鶴一般在每年3─4月間由我國的雲貴高原飛回到隆寶灘,選擇環境幽靜的沙洲、小島作為棲息繁衍地,然後在島上壘窩築巢。接著產卵育幼。5月初開始孵化,30多天后小鶴便破殼而出,隨大鶴在灘上覓食嘻戲,10月份,天氣寒冷後飛回雲貴高原過冬。
為了保護珍禽黑頸鶴,國家已把隆寶灘列為自然保護區,禁止人們隨意進入保護區捕捉鳥禽。

結古寺

結古寺結古寺
藏語稱“結古頓珠楞”,意即“結古義成洲”。位於結古鎮北木它梅瑪山,為當地原扎武部落的薩迦派寺院;據傳,這裡很久以前有一座苯教寺院,到元末,苯教寺院已不存在,而是兩座屬噶瑪噶舉派的小寺(其中一座為尼姑寺),另建有扎武頭人的紅宮。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西藏薩迦派大喇嘛當欽哇·嘉昂喜饒堅贊(1376一?)來此傳教,得到扎武頭人的支持,原有噶舉派二寺僧尼被迫遷往別處,當欽哇在原來建築的基礎上建成結古寺。歷史上,結古寺是玉樹北部地區的薩迦派主寺,以建築宏偉、寺僧眾多、文物豐富、多出學者而出名。整個寺院依山勢而建,殿堂僧舍錯落有致,遠望似多層樓閣聳立,主體建築“都文桑舟嘉措”經堂系由薩邊寺大堪布巴德秋君和嘉那活佛第一世多項松卻帕文設計,在德格佐欽寺支持下,扎武邁根活佛主持修建,可容納1000扎哇誦經。此外,講經院、大昭殿、彌勒殿、嘉那和文保活佛院等都規模較大,且各具特色。最盛時,全寺成年扎哇多達780人,完德400多人。曾出過許多有學識的比丘,擔任講經院的堪布,尊為“喇嘛”(上師);較出名的如喇嘛囊嘎,著有《般若波羅蜜多釋》等5部著作;喇嘛才江是當代玉樹名醫;喇嘛日霍,擅長歷史,著有《大日如來佛堂志》及《藏區文物志》等。該寺原藏有嘎阿尼當巴的氂纛、八思巴所贈釋迦牟尼唐卡、護法面具和檀香度母、古印度鈴杵、傳為格薩爾用過的釵鈸和扎武部落從故居象雄帶來的寶刀等。由於結古寺盛名遐邇;加之地處結古鎮,曾來過許多名人,1937年藏曆十二月一日,第九世班禪大師卻吉尼瑪在返藏途中於結古寺圓寂。
結古寺原有3名活佛2扎武邁根·松傑丹增,玉樹縣巴塘鄉人,1954年被迫還俗在家,1958年卒,其轉世現居印度;文保堅貢亦歿於1958年,其轉世住紮武百戶在印度所建之結古寺;嘉那活佛,其第一世名多項松卻帕文,昌都囊同人,父親旦正,母親阿吉。青年時期於峨眉山、五台山等地居留20餘年,精通漢語文,服飾略似和尚,故稱之為“嘉那朱古”(漢活佛)。他多才多藝,獨創了稱為“多頂求卓”的100多種舞蹈,玉樹地區著名的卓舞即源於此。晚年定居結古鎮東新寨村東面山坡,並在新寨修建麻尼堆,人稱“嘉那麻尼”。該麻尼堆由刻有六字真言的麻尼石壘成,隨著歷年添加,體積越來越大,至1955年,麻尼石已達25億塊,有“世間第一大麻尼堆”之稱。現世嘉那活佛更嘎堅贊,生於1950年。
結古寺於1980年10月30日批准開放。現有經堂2座,僧舍220間,寺僧136人(內活佛1人),牛239頭,馬6匹。由更嘎江才主持寺務。

名優特產

八吉祥徽紀念品

藏語稱“扎西達傑”即寶傘(庇護萬物)、金魚(自由與解脫)、寶瓶(功德圓滿)、妙蓮(不染塵俗)、右鏇白螺(佛音)、盤長(佛教教義貫穿始終)、勝利幢(佛法力量)。據傳它們依次代表如來佛的頭、眼、喉、舌、牙、心、身和足。

唐卡

唐卡亦稱布畫,是將佛畫用移緞裝裱成佛合狀後懸持掛供養的捲軸畫,藏語原意為“平坦寬廣”之意,即平面畫。唐卡這種繪畫形式起源於何時,由於受藏族有史記載的歷史只始於吐蕃王朝建立初期的影響。就藏族繪畫藝術的起像而言,其歷史下線至少可以追溯至吐蕃王統一前,距今已有4500至5000年的藏東河谷區以昌都,“卡諾”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其上線則可上溯到距今一萬年左右。在藏區各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骨器等器物上的紋飾的雕刻,各地發現的無以數計的遠古刻繪岩畫是藏民族創造的最古老、最原始的藝術作品,並由此開啟了藏族美術發展歷史的輝宏篇章。

藏家銀器

銀器可分為四類,生活用品、首飾、服裝飾品和宗教用具等。生活用品有銀碗、銀勺、銀筷、酒具、銀壺、銀盤等30餘種;首飾有銀耳墜、耳環、發卡、銀項鍊、戒指、手鐲、發箍等40餘種;服裝飾品有銀飾刀具、銀盾、奶鉤、帶環、腰盤、腰牌、針線盒等大20餘類;宗教用品有酥油燈、淨水壺、平安頂、銀塔、銀帽、護身佛龕、鎖吶、喇叭等40餘種。

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又叫蟲草,是一種名貴神奇的藥材,前人對蟲草曾有“一物競兼動植”兩性的記載。它真實地麥角菌科植物,的謂出,是一種名叫草蝙蝠蛾的幼蟲。所謂草是寄生在蟲子頭頂上的一株菌類植物的菌體。也可以說冬蟲是受真菌感染而死的蟲體。夏草是寄生在蟲子頭上的真菌座,蟲草生長在3800——5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帶。營養藥用價值物高。
蟲草在青海地區主要產地,玉樹、果洛、黃南、海南、海北州均有土產,由於玉樹地區蟲草體大粗壯,質量優並而著稱。

民俗風情

藝術節

玉樹是一片天然美麗富饒的草原,而更使人難以忘懷的是玉樹摹上雄壯有力、粗獷豪放的歌舞盛況,人稱玉樹草原是"歌舞的海洋"、 "歌舞的家鄉"。 青海廣大藏區被稱為"安多"地區,而玉樹地區長期同川西區,西藏昌都地區聯繫密切,稱為"康"區,連同這一帶的藏胞,統稱"康巴"地區。
玉樹夜景

玉樹地區歌舞的興起,年代十分久遠。結古寺一世喜那活佛有著非凡的藝術天賦,他獨創的一百多種"多頂求卓",奠定了玉樹成為歌舞之鄉的基礎。加上玉樹毗鄰藏、川、滇的地域優勢,不斷吸收這些地區藏族歌舞的優秀成果來豐富自己的文化藝術創作,日積月累,歌舞為成為玉樹人生活中的一大精神需要。"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便會跳舞"。康巴人歌舞在青海民間歌舞中獨樹一幟,別具風采,有著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因此,傳統的玉樹康巴文化藝術節不僅吸引著來自青、藏、川、滇、甘等省(區)的藏族民眾和國內遊客,還有美、英、法、加拿大、瑞士、日本等國家和香港、台灣和遊客不遠萬里慕名而來,還有眾多中外記者前來報導藝術節盛況。
每年7、8月份,玉樹草原牧草茂盛,一片碧綠,到處盛開著一束束、一簇簇奼紫嫣紅、燦若雲霞般和各種野花,宛如一幅盡善盡美的大型歌舞表演、騫馬和物資交流為主要內容的康巴藝術節拉開了帷幕。屆時,會場周圍幾公里搭滿了各種各樣五彩繽紛的帳篷,遠遠望去 ,如同一座獨具風情的帳篷城。

民俗禁忌

玉樹藏族和其它地區的藏族一樣禁忌範圍十分廣泛,內容涉入生活的各個方面,這些禁忌已成為日常的生活習俗,同時已成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因此作為外地遊客很有必要了解藏族的民俗禁忌,使自己的旅行活動更有意義。下面重點列幾個禁忌習俗:
(1)自然和動物禁忌。禁止在神山和寺廟周圍亂砍亂挖樹木、花草、藥材和捕殺動物;忌攪動泉眼或在泉水中洗東西;禁忌捕殺鷹鷲;忌宰殺放生的牛羊和騎用的馬匹。
(2)婚姻和日常生活禁忌。禁忌孕婦到別人家串門或參加婚禮;禁忌吃獸類肉;禁忌父系血統和母系血統的人婚配;忌男女生肖相剋;忌父與女、母與子、兄弟與姐妹等在場時談論與性有關的話題。
喪葬和宗教禁忌。家人或村里人死後禁忌談笑、歌舞;服喪49天內禁家人洗頭、沐浴、飲酒、盛裝;平時忌提死者的名字;禁忌進入經堂不脫帽、喧譁和亂敲鐘鼓;禁忌跨過袈裟和經書、法器等;禁忌在寺廟內吸菸、飲酒、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忌逆時針反轉寺院、佛塔、聖山、嘛呢石堆和經輪等;忌在供品和酥油燈上吹氣和打哈欠;忌用有文字的紙張特別是經文紙擦東西或當衛生紙;禁忌將佛像和經書放在床底下或踐踏。

傳統服飾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玉樹是康巴服飾文化的翹楚,素有藏區“服飾之鄉”的美譽。隆重華盛的玉樹藏族傳統服飾表演,在賽馬節的最後一天是節會的高潮和華彩段。康巴玉樹藏人的服飾奢盛而雍容大氣。男人的藏袍都以虎、豹的真皮鑲邊,顯得英豪武勇。據說這種裝飾是古代吐蕃王朝獎賞英勇武士時賜以虎豹皮並讓其披褂在肩頭而演變來的,後來代代沿襲,成為藏家男兒陽剛的象徵。女子的袍裝,更華貴艷麗,以優質水獺真皮鑲邊,並把邊飾加得很寬,尤其下擺,達到尺余甚至更寬。據說,不算飾物,單這種藏袍價值就高達兩三萬元。女裝的奢華,還體現在頭飾,金銀珠寶應有盡有,佩戴在髮際和胸項,高貴典雅之至。
據當地人透露,這種裝飾齊全的盛裝的價值往往在幾十萬乃至一二百萬以上,聽了真有點不能置信!但這確是事實。
藏袍,是玉樹藏人服裝的基本款式,有冬裝、夏裝和常服、禮服之分。常服是用布料、氆氌做的,而禮服要用毛呢、綢緞、錦緞等更精好的料子來縫製,還要用水獺皮和虎豹皮裝飾。玉樹藏人的冬夏裝有十多種,最常見的冬裝是鑲獺的皮袍,叫“察桑”。藏袍中女性禮裝最考究華貴,都要在擺邊鑲上寬30多公分的水獺皮,並拼接成黑白相間的漂亮圖案,其上再鑲接15公分左右的彩色錦緞,很華貴。玉樹女子的夏藏裝叫“錦新”,由氆氌、毛呢、布料綢緞等做成,用錦緞鑲邊,顯得素雅高潔
藏族男女裡面穿的襯衫,都是高領右衽大斜襟,男白女彩(大紅、粉紅、墨綠等)。藏式男褲興大褲管,白色居多,裝在用褐子或皮料做的高腰藏靴里,顯得既傳統又酷。玉樹人的藏帽,冬季的多是用狐皮或羊羔皮做里子的,有袋形和四耳的兩種,漂亮的狐毛金黃耀眼像燃燒的火焰,羊羔毛翻出來淨白如雪,高潔素雅。
玉樹男女的頭飾,也很有意思。男子頭上多蓄髮梳著辮子,用箍圈盤在頭頂上,再飾以擺動的大股紅纓穗,風度翩翩,這是典型的康巴漢子的頭飾特徵。女子頭上一般梳三四十條小細辮辮,收攏的辮梢上綴有珠寶和彩色絲穗,再戴上以琥珀球為主(戴單不戴雙),配以紅珊瑚。綠松石等珠寶的頭飾,華麗而高貴。
玉樹人的項飾以天珠(藏語叫 “斯”)和珊瑚(藏語叫“芝瑪”)為主,配上綠松石、珍珠等,論串兒戴。女子平時戴一串(約有30顆珠寶),節日盛裝時戴2至8串,還要戴金銀制的護身佛龕(叫“嘎吾”),內裝佛像佛咒等加持聖物,華麗精緻。
女子一定還要有配帶腰飾帶,並且十分考究,一般戴二至三條,由鏤花鎏金的白銀板或白銅板連綴而成,再配掛上金銀雕鏤鑲著珠寶的小佩刀、針匣、奶桶鉤、銀鏈、響鈴串等,琳琅滿目。男人,一般配飾腰刀、彈帶、火鐮及杈子槍等,倍顯英氣陽剛。
玉樹藏族男女都戴手鐲,有象骨、金銀和玉鐲多種,還有天珠、珊瑚、綠松石、象骨珠串成的腕飾。男女戒指多為金銀銅製的鞍形藏式戒指,嵌有紅珊瑚、瑪瑙、天珠、綠松石等各類珠寶。耳環,男女都戴,男戴左不戴右,女戴雙耳環,金銀銅製多種,多鑲嵌有各類珠寶,女子還有花墜兒。
玉樹藏族美麗豪華的服飾,反映出玉樹藏人酷愛收藏珠寶、鍾愛家族中女孩兒的濃重地方人文傳統,也明顯地帶著佛教文化和古老自然崇拜的影響,具有康巴腹地濃烈的地域特色。它的艷麗、豪華,它的別具一格和獨特的文化特色,讓人難忘。

行政區劃

結古寺結古寺
2001年底,玉樹縣轄2個鎮、6個鄉,3個居委會、258個牧委會。
結古鎮 駐結古,轄鎮東、鎮北、鎮南3個居委會,團結 、紅衛、解放、民主、先鋒、勝利、前進、東風、甘達、果青、躍進11個牧委會。
隆寶鎮 駐雜涅,轄措多、措桑、措美、君勤、德勤、雜涅、哇隴、甘寧、雲塔、崗日10個牧委會。
上拉秀鄉 駐多拉麻科,轄加巧、多拉、瑪龍、沙寧、日瑪、曲新、玻榮7個牧委會。
安沖鄉 駐拉則,轄吉拉、拉則、葉吉、菜葉、布郎5個牧委會。
下拉秀鎮 駐龍西寺,轄鑽多、蘇魯、塔瑪、白瑪、高強、尕麻、當卡麻、野吉尼瑪、拉日9個牧委會。
仲達鄉 駐曾達,轄電達、塘達、歇格、尕拉4個牧委會。
巴塘鄉 駐鐵力角,轄岔來、檔拖、相古、老葉、上巴塘、下巴塘、鐵力角7個牧委會。
小蘇莽鄉 駐長青可,轄西扎、本江、扎秋、讓多、多隴、協新、江西、莫地、草格9個牧委會。
2005年,玉樹縣轄2個鎮、6個鄉:結古鎮、隆寶鎮、仲達鄉、巴塘鄉、小蘇莽鄉、上拉秀鄉、下拉秀鄉、安沖鄉。
2006年8月,玉樹縣撤銷下拉秀鄉,設立下拉秀鎮。玉樹縣轄3個鎮、5個鄉:結古鎮隆寶鎮下拉秀鎮仲達鄉巴塘鄉小蘇莽鄉上拉秀鄉安沖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