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卷首以玉帶橋為開端,長堤臥波,水光瀲灩,碧樹依依,舟楫往來,遊客怡然。堤岸一端長松落碧,濃蔭遮日,其間隱隱露出殿宇一角。遠處青峰隱約可辨,雲氣氤氳,幽雅靜謐。引首有乾隆帝御題四字“印合湖堤”,鈐“乾隆御筆”白文方印。本幅款署“臣徐揚恭寫”,鈐“臣”朱文方印,“揚”白文方印。本幅還有當時的大臣汪由敦書寫的乾隆帝御製玉帶橋詩一首,鈐“臣由敦”白文方印,“恭書”白文方印。另鈐清代內府鑑藏印八方:本幅與前隔水騎縫處鈐“石渠寶笈”朱文方印、“石渠定鑒”朱文方印、“寶笈重編”白文方印,本幅上鈐“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印、“嘉慶御覽之寶”朱文橢圓印、“乾隆鑑賞”白文圓印,本幅與後隔水騎縫處鈐“三希堂精鑒璽”朱文長方印、“宜子孫”白文方印。
畫面景物並非對乾隆時期清漪園的如實描繪,而是依據御製玉帶橋詩詩意繪製的,詩文云:“垂之則有臥波中,銜綬維魚幻豈虹。歌詠湖山此生慣,威儀青紫若人工。光通瀲灩原規月,勢委飄蕭不礙風。本是印工留下物,而今還復屬蘇公。”全圖筆法松秀,超然出塵,布局疏密得當,賦色清雅怡人,別具韻致,有元人遺風。儘管描繪的本應是富麗堂皇、雍容華貴的皇家苑囿,徐揚卻用簡淡的筆調錶現出近乎田園風情的景象,既貼切詩意,又顯示了文人畫家高雅獨到的審美品味,洵為其靡費心力之作。
作者介紹
徐揚(生卒年不詳),字雲亭,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弘曆南巡,徐揚恭獻圖冊,得到皇帝的賞識並因此入宮供奉,在如意館供職達26年之久。擅長人物、花鳥、樓閣,官至內閣中書。
詞條解釋
①玉帶橋,玉帶橋位於清代皇家園林——頤和園的西堤之上。頤和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早在元、明時期,這裡就以優美自然的田園景色而成為遊覽勝地。乾隆十四年(1749年)冬,乾隆帝為其母祝六十壽辰,將該處湖山按照園林創意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浚與治理,將湖面向東北擴展,重築東堤,並在湖中模仿杭州西湖蘇堤新築了一條貫通南北的西堤,使水面一分為三,名曰昆明湖。同時,將挖湖的泥土按造園布局的需求堆築成山,名曰萬壽山。又經十餘年土木之功,終於建成了以湖光山色蜚聲於世的大型皇家園林——“清漪園”。鹹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的巨額銀兩在其廢墟上重新修建,並改名為“頤和園”。西堤上有六座橋,稱為西堤六橋,從北向南排列為:界湖橋、豳風橋、玉帶橋、鏡橋、練橋、柳橋。堪稱六橋之冠的玉帶橋是六橋中唯一的拱圈結構石橋,橋身、橋欄選用青石和漢白玉雕砌,橋高出水面十米有餘,拱高而薄,形成流暢挺拔的曲線,橋身青白如玉,宛若一條玉帶,幽雅秀美,故而得名。
②引首,中國書畫手卷的專業術語。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紙方,一般用以題寫書畫名稱或高度概括的品評,多為四字,與畫心之間有隔水分開。因開卷時首先見其,故稱“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現。
③ 隔水,或稱“隔界”,是為了使“天頭”、“引首”與“畫心”不致緊接在一起而相隔的鑲條,亦增加了美觀之效果。
④石渠寶笈,中國書畫著錄書,共有三編,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編纂,初編成書於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編成書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冊;三編成書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書中收錄的均為清朝宮廷所藏之書畫作品。
⑤三希,清乾隆內府曾收藏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三件晉人真跡,高宗弘曆視之為稀世珍寶,作匯集定名“三希”,藏於養心殿西暖閣“溫室”,顏曰“三希堂”。
⑥文人畫,亦稱“士夫畫”,泛指中國古代社會中文人、士大夫創作的繪畫,以區別於民間和宮廷繪畫,在北宋經蘇軾、文同等人倡導,遂大行其道。文人畫多取材于山水、花鳥,標舉“士氣”,講求筆墨情趣,強調神韻,並重視文學修養,對繪畫中意境的表達以及水墨寫意等技法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