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內蒙古地區大量徵兵籌餉﹐攤派駝馬﹐加重蒙古族人民經濟負擔﹔而蒙古封建王公為維護其封建統治利益﹐積極回響清政府捐輸銀兩﹑駝馬的號召﹐加緊對蒙古人民實行殘酷的經濟剝削與壓榨。1858年(鹹豐八年)﹐受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的影響﹐內蒙古伊克昭盟烏審旗蒙古族貧苦牧民﹐在丕勒傑﹑珠勒奇﹑德力格爾﹑寶迪斯圖門等率領下﹐發動了反封建暴政﹑反苛捐賦役的“獨貴龍”運動﹐迫使伊克昭盟盟長與烏審旗札薩克王公等當眾宣布減輕賦稅。從此﹐“獨貴龍”運動逐漸擴展至全盟。從1866年(同治五年)至1891年(光緒十七年)﹐在該盟札薩克旗(盟長駐地)﹑烏審旗多次爆發“獨貴龍”運動。這些反抗鬥爭在盟旗封建主聯合發動的武裝鎮壓下失敗﹐其首領由清政府分別流放到湖南﹑山東等地﹔對參加“獨貴龍”運動的台吉﹑牧民則分別給予削職﹑革爵﹑鞭杖﹑罰牲畜等懲處。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後﹐伊克昭盟準格爾旗﹑鄂托克旗﹑烏審旗﹑札薩克旗以及今寧夏阿拉善旗等地的蒙漢人民回響義和團運動﹐紛紛組織“獨貴龍”運動﹐與黃河南岸的漢族農民聯合起來﹐以武裝鬥爭進行反洋教運動。1902年﹐清政府以“新政”的名義﹐明令取消對蒙古地區的封禁﹐推行“移民實邊”政策﹐允許和鼓勵蒙古王公放荒招墾。清政府派遣理藩院尚書銜兵部左侍郎貽谷來綏遠督辦內蒙西部地區墾務﹐規定開墾蒙地“押荒一半歸蒙﹐升科地租全歸蒙旗”。伊克昭盟盟長兼札薩克旗札薩克阿爾賓巴雅爾等七旗王公為取寵清廷﹐獲利自肥﹐都爭相報墾﹐強行經濟掠奪﹐濫墾牧場﹑土地﹐激起蒙古人民的強烈憤慨。1905年﹐烏審旗蒙古族人民在拉克巴扎木蘇﹑阿拉坦敖其爾﹑巴音賽音等率領下﹐組成有兩千多名民眾參加的十二個“獨貴龍”組織﹐以海留圖為中心﹐進行抗墾鬥爭。宣布反對王公出賣土地﹐拒不繳納各種賦稅等。準格爾旗﹑杭錦旗等地在丹丕爾等率領下﹐組織起有六七百人參加的“獨貴龍”運動﹐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武裝反墾鬥爭。1906年鄂托克旗﹑札薩克旗王公招墾丈放土地時﹐當地蒙古人民組織“獨貴龍”﹐焚毀地契﹑帳目﹐趕走墾務官吏。1907年﹐廠漢卜羅﹑納素胡等人領導的“獨貴龍”運動聯絡杭錦﹑達拉特兩旗的蒙漢人民﹐蒐集民間槍枝﹐進行武裝抗墾。伊克昭盟烏審旗等地的“獨貴龍”運動反墾鬥爭﹐一直堅持到1910年﹐使蒙古王公和墾務局未能如期出賣丈放土地。辛亥革命期間﹐鄂托克旗等地的“獨貴龍”運動仍堅持武裝鬥爭﹐使封建王公不敢肆意橫行﹐一度被迫停徵牲畜﹑賦役。辛亥革命以後﹐“獨貴龍”運動此起彼伏﹐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成為中國蒙古族人民進行民主革命的重要組織形式。
相關詞條
-
“獨貴龍”運動舊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巴彥柴達木鄉。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烏審旗爆發了大規模反開墾、反奴役的“獨貴龍”運動,十二個“獨貴龍”總部駐此。舊址俗稱“海...
信息 簡介 抗墾鬥爭 “獨貴龍”運動的興起 獨貴龍運動 -
吳子龍走吧
《吳子龍走吧》是由編劇金始慶和導演崔原碩、李在真合作打造。 該劇由李章宇、吳漣序、陳泰賢、徐玄振、張美姬、金惠玉、李輝香領銜主演,講述的是愛著妻子羅公主...
劇情簡介 分集劇情 演職員表 角色介紹 音樂原聲 -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毛澤東此文是為了答覆當時黨內黨外對於農民革命鬥爭的責難而寫的。為了這個目的,毛澤東到湖南做了三十二天的考察工作,並寫了這一篇報告。當時黨內以陳獨秀為首的...
寫作和發表時間 主要內容 寫作背景 寫作目的 寫作和發表過程 -
陳子龍[明末文學家]
陳子龍(1608-1647年),初名陳介,字人中,改字臥子,南直隸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明朝末年大臣,著名學者,工部侍郎陳所聞之子。 崇禎十年,中...
名士風流 志士雄心 投水殉節 陳子龍墓 明史列傳 -
龍文化
龍是中華民族(即大多數華人)的圖騰、象徵。龍文化上下八千年,源遠而流長,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符號。中國歷代正史記載的龍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其它類型的文獻更是...
內容簡介 龍抬頭 龍之道 文化起源 龍像來源 -
瞿獨伊
瞿獨伊,浙江人,曾用名沈曉光。楊之華之女,瞿秋白之繼女。1921年出生於上海,生父是浙江聞名的開明紳士沈玄廬的兒子沈劍龍。 瞿秋白犧牲時,瞿獨伊只有14...
人物經歷 憶父母 為父平反 相關書籍 -
陳子龍
陳子龍(1608—1647)明末官員、文學家。初名介,字臥子、懋中、人中,號大樽、海士、軼符等。南直隸松江華亭人。崇禎十年進士,曾任紹興推官,論功擢兵科...
名士風流 志士雄心 投水殉節 陳子龍墓 明史列傳 -
陳介[明末陳子龍的別名]
陳子龍(1608-1647年),初名陳介,字人中,改字臥子,南直隸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明朝末年大臣,著名學者,工部侍郎陳所聞之子。 崇禎十年,中...
名士風流 志士雄心 投水殉節 陳子龍墓 明史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