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姓

狼姓

春秋時有晉國大夫狼譚,齊國人狼蓬。對於狼姓的由來淵源頗多。其中一種是源於職業,出自西周初期的狼卒,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中國古代的人們用煙火的組合方式來通報狩獵時獵物的活動狀況,使用狼煙來報警敵人入侵,負責管理與施放烽煙的警衛哨兵,稱為烽子戍卒,因燃狼煙,簡稱狼卒。狼卒們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職業為姓氏者,稱狼氏。其他淵源還有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車右狼瞫,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源於地名,出自漢朝初期的郁狼國,屬於以國名為氏等不下十餘種。

基本介紹

狼[狼,讀音作láng(ㄌㄤˊ)]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職業,出自西周初期的狼卒,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中國古代的人們很早就已經知道使用人類社會六大信息之一的光信息來傳遞訊息,並發明使用煙火信號來通報所發生的社會與自然狀況,如用煙火的組合方式來通報狩獵時獵物的活動狀況,使用狼煙來報警敵人入侵等。狼煙,又稱烽煙,是中國商末周初人們所發明的一種遠距離光信息傳遞手段,主要用於軍事防禦體系。唐朝史學家杜佑在所著《通經總要》中,記載有在燃放烽煙之薪中,除蒿艾、葦條、莖葉、牛羊糞、草之外,還有“狼糞”夾雜其中。宋朝學者陸佃在所著的《埤雅·釋獸·狼》中也記載:“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邊外多迴風,其風迅急,裊煙直上。”負責管理與施放烽煙的警衛哨兵,稱為烽子戍卒,因燃狼煙,簡稱狼卒。
在狼卒們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狼氏,世代相傳至今,屬於比較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

源於星宿,出自恆星狼星,屬於以星宿名稱為氏。狼星,即天狼星,拉丁文為Sirius。天狼星是地球上夜空里最亮的恆星,目視星等為-1.5等。天狼星是大犬座的α星,是北半天球中全天最亮的一顆恆星。天狼星是由甲、乙兩星組成的目視雙星:甲星是全天第一亮星,屬於主星序的藍矮星,是比太陽亮二十三倍的藍白星,體積還略大於太陽,溫度則比太陽高得多;乙星一般稱天狼伴星,是顆白矮星,質量要比太陽稍大,而半徑卻比地球還小,它的物質主要處於簡併態,平均密度約3.8×10/立方厘米。
天狼伴星:白矮星-內部結構模型圖天狼伴星:白矮星-內部結構模型圖
甲乙兩星軌道周期為50.090±0.056地球年,軌道偏心率為0.5923±0.0019。古代埃及人曾認識到天狼星偕日升起,即正好出現在太陽升起之前,每當這時天狼星升起,尼羅河三角洲就開始每年的泛濫。而且古埃及人還發現,天狼星兩次偕日升起的時間間隔並不是埃及曆法的三百六十天,而是三百六十五天。德國天文學家在公元1844年報導,天狼星是一顆雙星,因為該星在附近空間中沿一條呈波形的軌跡運動,從而得出它有一顆伴星和繞轉周期約為誤事年的結論,這顆伴星於公元1862年被美國天文學家最先看到。天狼星及其伴星都在偏心率頗大的軌道上互相繞轉,平均距離約為日地距離的二十倍。儘管亮星光芒四射,用大望遠鏡還是不難看到那顆7等的伴星。伴星的質量與太陽差不多,密度則比太陽大得多,是第一顆被發現的白矮星。天狼星與地球的距離為8.65±0.09光年。天狼星是否是密近雙星,與天狼雙星的演化有關。中國古代曾經記載天狼星是紅色的,這為今人提供了研究線索。1975年,科學家們發現了來自天狼星的X射線,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乙星的幾乎純氫的大氣深層的熱輻射,有人則認為這可能是由甲星或乙星高溫星冕產生的,至今仍在繼續研究。但據1980年的資料分析,“高能天文台2號衛星”分別測得甲星和乙星的0.15~3.0千電子伏波段X射線,可知乙星的X射線要比甲星強得多,使人們重新認識了“白矮星”這種星體的特點。
上古時代專職從事祭祀的卜師後裔中,許多人都以各種星宿名稱為姓氏,其中就有以天狼星為姓氏者,稱天狼氏。然而,後世因為帝王國君在人類社會中的政治地位不斷被崇高化,“天”成為帝王專用的身份象徵,天狼氏族人只得脫“天”以降,稱狼氏、或轉改為同音的郎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車右狼瞫,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左傳·文二年》中記載:“狼瞫取戈以斬囚。”狼瞫,春秋時期晉國的著名將領,史稱“戰神”。
狼瞫之後裔子孫,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狼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狼氏正宗。

第四個淵源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狼蓬,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史書記載,春秋時期齊國有大夫狼蓬,其後稱狼氏。但關於狼蓬的記載極為稀寡,因此其淵源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第五個淵源

源於地名,出自漢朝初期的郁狼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典籍《集韻》中記載:“郁狼,漢朝時期侯國,屬魯郡。”
郁狼,故址在今山東諸城一帶,漢景帝劉啟執政時期(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在平定了“七國之亂”後,郁狼國被裁撤。其國住民中有以國名為姓氏者,稱狼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六個淵源

源於地名,出自戰國時期楚國博狼縣,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前漢·張良傳》中記載:“博狼,地名,在陽武。秦皇帝東遊,至博狼沙中。”博狼,即楚國的博狼縣,位在中原。
西楚時期,陽武之眾隨霸王項羽起兵反秦,以原“博狼”之稱組兵,稱狼兵。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其伍為姓氏者,稱狼氏。楚漢之爭,項羽慘敗,狼氏族人在漢朝時期多改為郎氏。至三國曹魏、兩晉時期又復為狼氏。

第七個淵源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叱奴氏部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按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叱奴氏,後改為叱氏,意謂狼。叱奴氏在吐谷渾者,譯呼那氏。”叱奴氏部族,原來是鮮卑吐谷渾部的一個分支,漢末至魏、晉時期遊牧於澆河地區,到東晉末期的義熙九年(公元413年),其首領名叫吐谷渾·樹羅乾,屬下大將就叫呼那·烏提。時在西秦國的擴張過程中,西秦太祖帝乞伏·熾盤乞伏·熾磐派遣其龍驤王乞伏·智達、東平王乞伏·松壽率軍夾擊吐谷渾部,在澆河地區(今吉林澆河)大破吐谷渾部,“虜其三千餘戶而勝還。”呼那·烏提,“烏提”是鮮卑族中常見的人名,呼那,即“狼”,也是“叱奴”的異譯,在今少數民族土族語仍稱狼為“呼那”或“叱奴”。宋朝時期,鄯州(今青海西寧)居住著吐谷渾以呼那氏(叱奴氏)為主的鮮卑部落,而到了元、明時期,西寧一帶土族勢力最大者就是著名的祁土司,當時分有西祁土司、東祁土司,直至清朝初期,其部族人數仍眾。在史籍《秦邊紀略》中記載:“東、西二祁土司所轄之民,各號稱十萬……祁土司所轄十數萬人。”顯然,宋朝時期今青海西寧地區的呼那氏、叱奴氏,在元、明時期逐漸改為祁氏。在《秦邊紀略》中記載的祁土司之“祁”氏,在史籍《明實錄》中或作“祁”、或作“祈”,如在《明太祖實錄》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農曆7月已巳條中記載:“元岐王多爾只班入寇河、蘭二州,西寧衛千戶祁者公孫哥等領兵擊之。”在《明太祖實錄》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農曆4月壬子條中則記載:“涼國公蘭玉率蘭州諸衛將士追逃寇祈者孫,遂征西番罕東衛。”由前後之稱“祁者公孫哥”、“祈者孫”來看,祁氏用字一直到明朝初期都並無定準,而“祈”或“祁”,就是“叱奴氏”的簡化稱謂,“祁”即“叱”的異譯,至今土族人名中的“叱”字仍讀作“qí(ㄑㄧˊ)”音。
在叱奴氏部族族人中,有以漢義“狼”為漢化姓氏者,即稱狼氏,後分別融入土族、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第八個淵源

源於女真族,出自古代金國時期粘割氏部落,屬於以部族稱謂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鈕赫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姓氏“粘割氏”,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滿語為Niohe Hala,漢義即“狼”,世居佛阿拉、內河等地。后冠漢姓鈕氏、狼氏、郎氏等。
滿族鈕祜祿氏,亦源於金國時期女真姓氏“粘割”,也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滿語為Niohuru Hala,漢義即“狼”,世居佛阿拉、內河等地。後亦冠漢姓鈕氏、狼氏、郎氏等。

第九個淵源

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族乞顏部圖騰青狼,屬於以宗教信仰稱謂為氏。 公元十三世紀前中期,出現了一部史學巨著《蒙古秘史》。《蒙古秘史》是蒙文的漢譯今名稱,古代譯為《忙豁侖·紐察·脫卜察安》,又稱《元朝秘史》,簡稱《秘史》。這是一部蒙古族最古老的歷史文學典籍,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原書用畏吾體蒙古文即古蒙文寫成的,成書地點在蒙古高原的克魯倫河(今蒙古國克魯倫河)流域,年代大約是十三世紀,作者佚名。在蒙古民族中,有許多以古老而頑強的民族圖騰為稱謂的部落,如醜奴或赤那(狼)、赤兀(善戰)、朝魯(紅石)、亦魯(勝者)、楚勒(山丘)、亦日呼(黑暗之神)等,西域的一些民族早在兩千餘年前就從古高車那裡了解了這個稱謂,並依此稱中國這個東方大國為China,即“赤那”的諧音,意即“蒙古狼”——隨著成吉思汗鐵蹄縱橫整個歐亞大陸,China更是家喻戶曉,成為整個世界對中華民族的拉丁文稱謂。
許多蒙古氏族亦以數千年來的民族圖騰為姓氏,漢姓即稱狼氏。

第十個淵源

源於滿族,屬於以部族稱謂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鈕赫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姓氏“粘割氏”,滿語為Niohe Hala,漢義即“狼”,世居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二道村)、內河(今俄羅斯濱海地區)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鈕氏、狼氏、郎氏等。
⑵.滿族鈕祜祿氏,亦源於金國時期女真姓氏“粘割”,滿語為Niohuru Hala,漢義即“狼”,世居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二道村)、內河(今俄羅斯濱海地區)等地,也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亦多冠漢姓為鈕氏、狼氏、郎氏等。

第十一個淵源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彝族、高山族、佤族、苗族、畲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狼氏族人分布,其來源或是傳承古老的氏族圖騰,或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狼氏,世代相傳至今。詳實情況,待本書筆者進一步考證之後,再予以補充刊載。

得姓始祖

狼瞫、狼蓬、呼那·烏提。

遷徙分布

狼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主要分布在今福建泉州、內蒙古、山西、青海、雲南、貴州、廣西、黑龍江、吉林、海南等地,均有狼氏族人分布,但人口非常稀少。

歷史名人

狼嘾

滿洲正黃旗人,名將,康熙時的一等侍衛,以赤膽忠肝聞名。

狼素倫

狼嘾之子。

狼小琪

淚韓皇族創始人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