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文化

狀元文化

狀元文化,是中國自實行科舉制度以來實施的一種文化現象,由於古代狀元及第具有崇高的榮耀感,直至21世紀,每年的高考也受到關注,觀眾將高考成績突出的稱為高考狀元,成為激勵其他人的榜樣,也由此出現很多商業炒作事件。

歷史沿革

狀元文化狀元文化
每年,高考狀元都有佳話。要追溯狀元這個詞的歷史,起碼可以追到唐朝。依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其居首者因此被稱作狀頭,又名狀元(元就是第一的意思)。因其為殿試一甲第一名,亦稱作殿元。中狀元者號為“大魁天下”,為科名中最高榮譽。所以,狀元指的就是古代科舉的殿試第一名。不過,有時狀元之名也不一定用得那么嚴格,唐時的新進士、宋時廷試列一甲者,都可能被稱為狀元。

狀元難考,一旦考上便榮耀非常。宋朝建立以後,宋太祖將武則天時曾偶爾舉行的殿試確立為固定制度,讓考生直接與皇帝發生聯繫,考中者稱“天子門生”。唐代進士及第以後有雁塔題名之制,宋代仿效此制,讓新進士在汴京桂籍堂題名。此外,宋代增加了傳臚儀式(即殿試揭曉唱名),在殿試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由閣門承接,傳於階下,眾衛士齊聲傳名高呼。此制為明清所沿襲。狀元進士們面對種種恩寵的欣喜心情,大約多與唐代詩人孟郊在《登科》詩中所述相仿∶“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

過去的中國人,一個男子要想出人頭地,只有科舉一條路。就是嚴復這樣當時已經因為翻譯著述名滿天下之人,因為沒有功名,被人譏諷為野狐禪,年齡很大了還要去參加科舉

現狀

狀元文化狀元文化
長期以來,高考狀元作為中國各地區高考的第一名,因其特有的商業價值和教育影響也贏得了全社會的強烈關注,高考狀元的光環映射著狀元情結和狀元文化,牽動著中國全體考生、高校、中學、老師、家長、商家、媒體乃至全社會的眼球,成為高考賽場上萬人矚目的焦點。

21世紀,社會的發展不僅僅和科舉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人之發展道路千條萬條,同時,社會對人的要求也不僅僅是科舉那樣,熟讀聖賢,滿腹經綸,一篇策論驚動皇上,就是社會對你的全部要求了,現在社會越來越細密精緻,人和人,組織和組織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需要人具有綜合方面的能力。

一個孩子,高考成績無比優秀,分數是全校第一,全市第一,乃至全省第一,這肯定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但是,這並不說明這個孩子就具有全方位的能力,它也許只說明了一個問題:這個孩子會考試。而社會在此時此刻,因為歷史的、社會的各種原因,把會考試這個特殊的能力放得很大,大到整個社會都會給他一種“傲視群雄,捨我其誰”的感覺。這樣的感覺很勵志,很正能量,但是,今天的我們,應該有一種更加清醒的認識,就是,考試成績好,至少現在只能說明孩子的考試能力強,還說明不了其他。

社會在推崇和宣傳這些高考優異分數獲得者的時候,往往還攜帶著歷史上、文化上的“狀元情結”,甚至還有許多學校形象的標榜意味,在可喜可賀的背後,如果沒有清醒認識,過度的喜氣和標榜,說不定會給孩子帶來以後很難清理的負面影響。

評價

狀元文化狀元文化
考試,是一種特殊能力。但是,這不是一個人一生的生活當中唯一需要的能力,生活一定比考試更加複雜,它還需要有更多的能力,比如和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比如創造力和堅持力,比如耐受力和容忍力,比如把握機會的能力,甚至還有處理私人生活的能力,等等。

有超強考試能力的人也許也會有很強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但是也不會那么簡單絕對。在以後的發展中,情況一定比高考更加複雜,許多預測猜度都是不靠譜的,但是有一點卻很清楚,就是過去科舉時代那種相對簡單的社會認知和社會調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而身處當今複雜社會的我們,如果還緊緊地抱著那個時代留存的科舉文化、狀元文化不放,一定會被今天的時代所嘲弄和拋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