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屬中文名:牻牛兒苗屬
屬拼音名:niuermiaoshu
屬拉丁名:Erodium
中國植物志:43(1):18
種:90種
分布:主要產於南非及南美,分布於溫帶和亞熱帶地區。
描述
牻牛兒苗屬ErodiumL'Her.
草本,稀為亞灌木狀。莖分枝或無莖,常具膨大的節。葉對生或互生,羽狀分裂;托葉淡棕色乾膜質。總花梗腋生,通常傘形花序,稀僅具2花;花對稱或稍不對稱;萼片5,覆瓦狀排列,邊緣常膜質;花瓣5,覆瓦狀排列;蜜腺5,與花瓣互生;雄蕊10,2輪,外輪無藥,與花瓣對生,內輪具藥,與花瓣互生,花絲中部以下擴展,基部稍合生;子房5裂,5室,每室具2胚珠,花柱5。蒴果5室,具5果瓣,每果瓣具1種子,蒴果成熟時由基部向頂端螺鏇狀捲曲或扭曲,果瓣內面具長糙毛;種子無胚乳。
本屬後選模式種:ErodiumcrassifoliumSolanderexW.Aiton。
Erodium意為鷺,原為希臘字,為L'Heriter引用於此,意指其果實喙如鷺之嘴。
分布及套用
世界:90種;中國:3種
主要分布於歐亞溫帶、地中海地區、非洲、澳大利亞和南美。我國已知有4種,為典型的溫帶分布,主要分布於長江中下游以北的東北、華北、西北、四川西北和西藏等地。
引種狀況:非引種
形態特徵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不超過50厘米,莖多斜升,分枝多。葉對生,有托葉;葉二回羽狀深裂,羽片2-7對;小羽片狹條形,有粗齒,兩面有柔毛。傘形花序腋生,有2-5花;萼片長圓形,段有芒尖;花瓣5,淡紫色或藍紫色,倒卵形;雄蕊10個,其中僅5個有花葯。蒴果先端有長喙,熟時5個果瓣與中軸分離,喙部呈螺鏇捲曲。花期4-5月。
所有物種
牻牛兒苗屬
西藏牻牛兒苗
藥理作用
1. 抗菌: 有抗細菌和真菌作用, 對發須癬菌和奧杜安氏小孢子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為0.39mg/ml。
2. 驅蟲: 有驅豚鼠蛔蟲作用。
3. 其它: 小劑量能抑制大鼠的自發活動。大鼠口服, 能抑制胃腸運動 (食糜的通過速度減慢), 對大腸運動影響不大。接近致死量時有瀉下作用。
小量口服, 對大鼠有輕度利尿作用。
【毒 性】 具有一定的毒性。
大鼠口服LD50為4.8g/kg, 兔靜脈注射為50mg/kg。臨床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效果較好。
藥用信息

用途:全草入藥。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洗淨泥土,曬乾,切段備用。
化學成分:全草含揮髮油,其主要成分為牻牛兒醇。還含槲皮素及其它色素。
性味功能:中藥味苦、微辛,性平。祛風濕,活血通絡,清熱解毒。蒙藥味苦、微辛,性平、銳、膩、糙。燥“希日烏素”,調經,活血,明目,退翳。
藥材名:老鸛草。功用可
藥用成份:含揮髮油,油中主要成分為氂牛兒醇(Geraniol)。槲皮素及其它色素,還含鞣質。
抗菌作用:全草煎劑在試管內對卡他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弗氏痢疾桿菌、β-鏈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所含鞣酸對其抑菌有一定影響。二抗病毒作用:全草煎劑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株和副流感病毒I型仙台株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通過雞胚,用血球凝集試驗);其葉和莖均對前者作用較強,根部作用較弱;所含鞣酸對其抗病毒作用影響不大。通過雞胚對流感病毒抑制的篩選試驗,老鸛草有一定抑制作用。
染料用途全草可提取黑色染料。
功能與主治強筋骨、袪風活血,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治腸炎痢疾,筋骨疼痛,腰扭傷,腹瀉,月經不調等。
提取物性質

【化學分類】無環單萜類化合物。為揮發性成分。
【物理性質】無色至黃色油狀液體。
沸點229~230℃(100.925kPa),114~115℃(1.60kPa)。密度0.8894g/cm3。折射率1.4766。
具有溫和、甜的玫瑰花氣息,味有苦感。
溶於乙醇,乙醚,丙二醇,礦物油和動物油,微溶於水,不溶於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