牴牾

牴牾

牴牾,詞語。讀音為”dǐ wǔ“,意思是矛盾。出自於宋朝司馬光的《進書表(資治通鑑)》,宋朝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李謫仙》。【例句】殷謙:“很多時候藝人們在不良媒體的全力配合下,她們似乎樂於在一種非理性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精神狀態下玩著各種“八卦新聞”,炒作也變得陰險毒辣,自我拆解相互牴牾,你也休想看到真正的事件,休想看到有價值的主題。”章炳麟《秦獻記》:“僕射周青臣用面諛顯,淳于越相與牴啎,釁成而秦燔書。

基本信息

詞語

詞語信息

【詞目】牴牾

【拼音】dǐ wǔ

【注音】ㄉㄧˇ ㄨˇ

【詞性】動詞

【釋義】矛盾。如:各派或有牴牾。兩部書中的記載,每每牴牾。也作“抵忤”、“抵梧”、“牴牾”(多為文言文通假)。

【出處】

1、宋·司馬光《進書表(資治通鑑)》:“自治平開局,迨今始成,歲月淹久,其間牴牾,不敢自保,罪負之重,固無所逃。”

2、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李謫仙》:“二說辨證李白《蜀道難》非謂嚴武作,明白如此,則《新唐史》牴牾無疑。”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義下》:“一出名公手,一或抵啎,必他有證佐。”

【例句】殷謙:“很多時候藝人們在不良媒體的全力配合下,她們似乎樂於在一種非理性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精神狀態下玩著各種“八卦新聞”,炒作也變得陰險毒辣,自我拆解相互牴牾,你也休想看到真正的事件,休想看到有價值的主題。”(殷謙《棒喝時代》)

詳細解釋

亦作“牴啎”。

1、牴觸,矛盾。

唐劉知幾《史通·六家》:“況左右配屬,班荀之與鄭戴,又名牴牾。” 金王若虛《史記辨惑一》:“混淆差互,一至於此。蓋不惟牴牾於經,而自相矛盾亦甚矣。”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公(袁可立)既至中朝,觀諸侯動靜,邑邑不樂也。數有所牴牾,欲自請外。”《明史·羅通傳》:“通本謙所舉,而每事牴牾,人由是不直通 。” 清李漁《閒情偶寄·居室·聯匾》:“柱圓板方,柱窄板闊,彼此牴牾,勢難貼服。”章炳麟《秦獻記》:“僕射周青臣用面諛顯,淳于越相與牴啎,釁成而秦燔書。”

啎,一本作“梧”。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五篇:“《隋志》有《列異傳》三卷……兩《唐志》皆雲張華撰,亦別無佐證,殆後有悟其牴牾者,因改易之。”

2、引申謂用言語頂撞、冒犯。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翁姑薄讓之,女牴牾不可言狀。翁姑忿怒,逼令大歸。”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戴監生》:“老人遂發怒聲曰:‘稚子何敢牴牾先輩!

相關詞語

抵午、抵雀捐金、抵賬、抵當、抵敵、抵斥、抵死、抵角、抵極、抵突、抵多少、抵噪、抵掌、抵銷、抵擊、抵璧、抵償、抵諱、相抵、蹈抵、不抵、伺瑕抵隙、過抵、羣抵、捐金抵璧、捱抵、批亢抵巇、當抵、連抵其隙、流抵、不抵事、伺瑕抵蠙、扣抵、進抵、投間抵隙、隱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