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第一中學

牡丹江市第一中學

牡丹江市第一中學,隸屬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基本信息

簡介

1978年被重新確定為省級重點中學,2002年被評為首批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近幾年,學校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加快教育改革、發展和創新的過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現已成為省二片國家級示範高中建設牽頭學校和龍東南地區龍頭學校。

辦學條件

學校分南北兩區,南區樹木蓊鬱、素樸典雅,北區環境幽雅、清新宜人。擁有網路支持下的設施完備教學樓、綜合實驗樓、藝體館,還有藏書10萬餘冊的圖書館、人性化設計的學生公寓和綜合服務樓。

現有教師313名,其中特級教師6人,高級教師107人,國家、省市級骨幹教師42人,省級教學能手22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36人,有62名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80%的教師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100%的教師具有計算機操作水平。

學校榮譽

學校被評為全國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國家級綠色學校、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高中數學教研教學先進單位、國家基礎教育外語實驗學校、全國貫徹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省教育系統“三育人”先進單位、省“三項”工程先進單位、省高中課改先進單位、省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先進學校、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先進單位、市教育工作標兵單位、市科研標兵單位、首屆牡丹江“消費品牌,誰是我的最愛”上榜品牌和教育“十佳品牌”等多項殊榮。2000年以來,在全國學科奧賽中,1人進入國家集訓隊,6人進入國家冬令營,34人獲省賽區一等獎;有74人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高考重本升學率達81%,有43人升入清華北大

校園文化

在創建示範性高中的過程中,突顯“四性”,即一是方向性,突顯新時期學校的辦學目標,即創建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先進、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完善、學習領域和發展空間寬廣、人文思想和科學精神融合、文化底蘊厚重的“人本化、生態化、效益化”校園,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創新型人才;二是思想性,圍繞“關注每個人發展,追求最最佳化目標”的辦學理念,體現“尊重、關愛、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確定態度取向為“尊重師生人格,相信每個人都能釋放最個性化發展潛能,工作取向為“賦予師生平等發展和終身學習的權利,支持每個人都達到最近最佳發展區域”,價值取向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素質提高,鼓勵每個人實現最大化的生命價值”;三是內涵性,秉承“修身立德,博學致遠” 的校訓,彰顯“夯實基礎、開發潛能、張揚個性、協同創新”的行動策略;四是規範性,堅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和民主治校,實行科學、規範管理,推進學校體制、制度和機制創新。

在德育工作中,學校實施“四三三”工程,構建了以公民道德教育為主線,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以政治方向教育為主導,以健全人格教育為主體的“四主”教育模式,形成了培養合格中學生、合格公民、優秀公民的三個德育目標層次,構建了“師德、家德、生德”一起抓的德育工作格局。

深入整合“四主”教育目標和內容,編制操作模組和教育流程,凸顯德育生活化、課程化。實施誠信關愛、明禮守紀系列公民道德教育活動,舉行德育學科滲透德育的任務,積極創設和諧的育人環境。以高尚的師德引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全校教職員工發揚“敬業、樂業、創業”的精神,深刻銘記“愛與負責”,把學生的發展進步和歡樂幸福當作自己工作的最大欣慰。湧現出一大批以全國師德先進個人梁玉俊同志為代表的師德楷模,他們的事跡為廣大學生、家長廣為傳播,在社會引起廣泛反響。教師們用高尚的師德和紮實的專業技能,帶動了學生思想道德的提升,引領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家長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

社會學校家庭三結合

學校家長委員會密切配合學校,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家校聯手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新方法、新途徑。家長委員會採取點、線、面相結合的辦法,形成了立體的親職教育培訓、諮詢、指導網路,做好問題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影響帶動家長轉變觀念。在點上,採取多種方式對經商家庭、打工族家庭、單親家庭、下崗職工家庭和隔代家庭進行個案分析和個別指導;線上上,開通諮詢服務熱線和網上論壇;在面上,通過家長學校對全體家長進行普遍培訓,定期舉辦經驗交流會、家教研討會,編輯《家教報》、《家教經驗集》、《家長學校培訓資料集》。開發了十多處德育資源,建設了以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爭做遵紀守法好公民、時刻準備保家衛國、共同擁有幸福家園、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重點的五個系列的專題教育基地。突出了三個重點,最佳化了未成年人成長的親屬圈、鄰里圈、朋友圈,與昌德社區成立了“三遠離網咖”聯防組,開展了警民共建工作,創建平安校園。省六家新聞媒體、《中國教育報》及中央電視台《新聞30分》、中央教育電視台對德育工作進行了專題報導。2005年秋季,學校家長委員會為省教育廳在我市召開的中國小德育工作會議出了經驗交流現場。2005年全校學生文明守紀率達到100%,有94名學生被評為省、市級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有10名學生加入黨組織。

在教學工作中,堅持以課改為核心,抓好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整合、校內外課程資源整合、課程實施方式整合、教與學方式整合、學習領域特色整合,實施質量管理“1481”工程,力爭全國10所名牌院校、一表重本、二表普本以上上線人數分別達到100人、400人和800人,專科以上上線率達到100%。深度開發校本選修課程,深入開展班級授課制和實驗室學習制相結合的實驗,推進信息技術對學習過程的設計、開發和利用,加強重點學科建設。開展系列課改活動月和新課程研究實驗活動,突顯學科教學和實驗研究特色,被評為國家“數學實驗教材基地”和“國家級外語校本教研基地”,理綜合教研室編寫的《理化生實驗冊》在全國發行,被納入全省配套教材,語、數、外、化等11本校本教材獲省級評比一等獎。2005年高考,各表錄取人數均實現了預期目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有3人分別奪取地區文、理科狀元,有18人達到清華北大錄取分數線,其中有11人升入清華北大。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樹立“三個零”(師生關係零距離、教學行為零事故、教學質量零缺陷)的理念,實施名師發展 “343”工程,計畫用3-5年時間使現有教師30%成為拔尖以上名師、40%成為骨幹教師、30%成為勝任教師。採用以“班主任為核心、班科任共同負責、一生一策、目標定位、跟蹤問效”的教學管理辦法;定期開展以教研室為單位的教學交流、觀摩活動,發揮組內幫帶作用:高規格培訓教師,同省內外名校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外派骨幹教師聽名師課、競賽課和高考複習課,有6人分別赴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參加培訓。2005年有10人分別獲全國、東三省、省賽課一等獎。

在管理工作上,積極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制定學校章程、規劃中長期發展目標,繼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充分體現人文思想和人本理念。按照“功能定位、崗位定責、任務定標、考核定果、績效定利”的原則,深化以校內人力資源為重點的教師管理制度改革。實施中層幹部競聘制、教職工聘用契約制、人事代理制、教師校內職級制、目標管理責任制和校內結構工資制,最佳化管理體制,激活用人機制。科學實施教師綜合素質評價,完善“五度”評價辦法,清晰各層次學生的發展情況;推進江南新建工程,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專業發展需要出發,不斷滿足學生髮展的需求。對學校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和信息資源進行系統整合和開發利用,形成了符合現代教育發展的科學有序、協調高效的工作運行機制和保障體系。

面對日益發展變化的教育形勢,學校落實科學發展觀,勵精圖治,最佳化教育發展環境,實施素質教育,繼續扎紮實實地推進創建國家級示範高中的進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