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蠟梅

夏蠟梅

夏蠟梅由中國鄭萬均和章紹堯兩位先生於1964年命名並發表。它是古老的孑遺植物,為國家二級保護樹種,原產於浙江西北部昌化和天台等地,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溪谷和山坡林間。中國武漢、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均有引種栽培,生長良好。1978年以來引種到美國、荷蘭、英國已經正常開花結果。

基本信息

物種信息

夏蠟梅夏蠟梅

拉丁名: Calycanthus chinensis Cheng et S. Y. Chang

中文名:夏蠟梅

拉丁科名:Calycanthaceae

保護級別:2

分布:浙江(臨安、天台)

海拔下限(米):600

海拔上限(米):1100

現狀:漸危種。夏臘梅於60年代初發現,分布區狹窄,僅見於中國東部中亞熱帶局部的常綠闊葉林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下。由於森林砍伐,生境漸趨惡化,面積日益縮小;雖然天然更新較易,但隨時有被砍割當作薪柴的危險。因此必須加強保護,以免陷入瀕危狀態。

物種簡介

(圖)夏蠟梅夏蠟梅

夏臘梅又被稱為牡丹木黃琵琶等,屬於“正宗”臘梅科。夏臘梅多生於海拔600~1100米的山坡或溪谷,花朵大而美麗,具有較大的觀賞價值。

夏臘梅作為珍稀植物,僅為東亞北美特有,在中國不多見,武漢植物園引種現存的也不過5株。更為可貴的是,它在東亞和北美兩個相隔萬里的地方同時存在,證明了這兩地在植物區之間的聯繫,“大陸板塊漂移說”的又一力證。保護好夏臘梅的物種基因,對將來兩地植物區的研究和學術探討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夏臘梅同屬有5種,但我國僅此1種,其他4種均產自東亞和北美。而且夏臘梅的分布區域極為狹窄,故其被定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現為漸危物種

20世紀60年代發現,僅見於我國浙江局部海拔600至1100米的山坡或溪谷林下。落葉灌木,高1至3米。分布區氣候涼爽濕潤。為較耐陰樹種,不耐乾旱與瘠薄,耐寒。花期5月,9至10月種子成熟。

由於我國夏蠟梅分布區極為狹窄,加上森林砍伐嚴重,生態環境惡化,天然分布區更加縮小,它一反蠟梅隆冬臘月開花的習慣,直到初夏才吐露芬芳,因而也就更加顯得彌足珍貴了。東鄰的日本,歐洲的英、法,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等許多植物園和花卉愛好者都把引種的中國夏蠟梅當作珍寶。

形態特徵

(圖)夏蠟梅夏蠟梅

落葉灌木,高1一3米;大枝二歧狀,小枝對生,嫩枝黃綠色,2年生枝灰褐色;冬芽為葉柄基部所包被。葉對生,膜質,寬橢圓形或寬卵狀橢圓形,長13-29厘米,寬8一16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近耳形,邊緣具不整齊微鋸齒或近全緣;葉柄長1.2一1.8厘米。花單生嫩枝頂端,直徑4.5一7厘米,無香氣;花被片螺旋狀著生,兩型,外輪花被片常為14,倒卵狀短圓形或倒卵狀匙形,長1.4一3.6厘米,寬1.2一2.6米,不等長,白色,邊淡紫紅色,內輪花被片9一12,橢圓形,長1.1一1.7厘米,寬0.9一1.3厘米,肉質,半透明,中部較厚,向內捲曲,上部淡黃色,下部帶白色,腹面基部具淡紫紅色細斑點;雄蕊18一19,花絲極短;心皮11一12,花柱絲狀,子房生於凹陷的花托內。聚合果托鐘形或近頂端微收縮,長3-4厘米,徑1.5一3厘米;瘦果扁平或有棱,橢圓形,長1.2一1.5厘米,直徑0.7厘米,褐色。

物種習性

(圖)夏蠟梅夏蠟梅

分布於山坡或溪谷林下。分布區的氣候涼爽濕潤,年平均溫約12℃,1月平均溫為2.7℃,極端最低溫不低於-13℃,極端最高溫約35℃,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相對濕度不低於80%,一般年份無霜期為215天。土壤為發育良好的山地黃壤,緩坡上土層厚達1米左右,陡坡約50厘米,有機質含量2.6--17.1%,pH值4.7--5.1。夏臘梅為較耐蔭樹種,在強光下,生長不良,甚至枯萎。

不耐乾旱與瘠薄,但比較耐寒。常生長在以甜櫧Castanopsis eyrei (Champ. ex Benth.) Tytch.、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青錢柳Cyclocarya paliurus (Batal.) Iljinsk.為優勢種的溪谷常綠闊葉林或常綠、落葉闊葉林下和山地灌叢中。夏臘梅葉大質薄,10月下旬陸續落葉,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展葉,5月中旬始花,6月上旬凋謝。種子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無休眠期。

夏蠟梅是蠟梅家族中比較特殊的一個種,與其隆冬臘月開花的大多數成員不同,到每年5月中、下旬的初夏季節才開放花朵。夏蠟梅的花一般先葉開放,單獨生長於嫩枝的頂端,花朵潔白碩大,單生,兩性。花萼呈花瓣狀,花被片為多數,雄蕊18~19枚,著生於肉質花托頂部,花絲極短;心皮為多數,離生,著生於壺形花托內,子房上位,每室1~2胚珠。

夏蠟梅的花期也很長,花朵一直持續到開放到6月上旬才逐漸凋謝。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果實成熟的季節,每個聚合果都有一個近頂端收縮的像小編種一樣的果托,裡面盛有一個瘦瘦的橢圓形褐色果實,扁平或有棱,掛滿枝頭,隨風搖曳,成為珍貴的觀賞樹木。

繁殖技術

(圖)夏蠟梅夏蠟梅

1、播種 9-10月間,當夏蠟梅的罄狀假果由綠轉黃、內部瘦果呈棕黑色時,採收假果,剝開果囊取出種子,隨采隨播,種子用清水浸泡24-36小時,播種於花盆中或苗床上,蒙罩塑膠薄膜保濕,發芽適溫維持21c-24c,2個星期後可出苗。冬季盆播應於棚室內進行,床播架設拱棚越冬,翌春進行擴距移栽;或將種子乾藏催芽,約過10天,當其種粒裂口露白後,再行下地播種。苗床夏季要遮陰,冬季注意防寒,培育至苗高50cm以後,再行移栽上盆。一般情況下,實生苗約4-5年才能開花,環境條件較差的地區,需7~8年才能開花。

2、扦插 於6-7月剪取半木質化枝條,剪去葉片,穗長15cm左右,下切口位於節下0.2cm處,採用沙與蛭石對半摻和的基質,套用全光照間歇噴霧裝置,成活率較高。扦插苗2年即可開花。

3、壓條 可用開溝壓條、堆土壓條和高空壓條。每年2-3月間,選擇生長健壯的1-2年生枝條,將入土部位用刀刻傷或環狀剝皮,有條件可在傷口處塗抹500mg/L的1號ABT生根粉藥液,然後將其埋入挖好的溝槽中,上覆酸性濕土,經常保持覆土濕潤,約過2-3個月,刻傷或環狀剝皮處即可生根,次年春天發芽前剪離母株另行栽種或上盆。

4、分株 它的萌櫱力較強,於秋季落葉後至春季發芽前,掘起大的株叢,用強力將其分拆成若干個小叢,每子叢帶有2-3根莖稈和部分完整的根系,另行地栽,當年或次年即可開花。

管理要點

(圖)夏蠟梅夏蠟梅

1、溫度 夏蠟梅的生長適溫為20℃-28℃,在原產地能耐-14℃的極端低溫,抗35℃極端高溫。從安徽省的引種栽培情況來看,在黃山海拔440m、合肥海拔50m、滁縣海拔120、涇縣海拔250m等處,栽在一般的圃地中,冬季-10℃的低溫可安然無恙,夏季38℃的極端最高溫,並未出現葉片灼傷捲曲,並能正常開花結籽繁育後代。在園林綠化中定植,夏季在高溫時間段,最好給予葉面噴水;盆栽植株,冬季應維持不低於-5℃的低溫否則即使是植株不被凍死,花盆也會被凍裂,可將其擱放於簡易塑膠大棚中,保持盆土不結冰上凍即可。

2、光照 地栽夏蠟梅對光照的要求不很嚴格,可考慮將其定植於能避開太陽西曬的位置,或定植於落葉大樹的疏蔭下,或種植於臨池的稍高處。盆栽夏蠟梅對光照的要求比較嚴格,春、秋二季可接受全光照,但夏季應適當給予搭棚,遮陰,為其創造一個半陰的環境,方可促進其生長旺盛、葉色濃綠、花大色艷;在無遮無攔的強光下則生長不良,葉片發黃,甚至葉尖出現乾枯、葉緣捲曲;特別是應注意防止春夏之交久雨初晴時的大太陽,以防嫩葉新梢被灼傷。

3、水分 地栽定植地點,要求土壤濕潤、環境潮濕。盆栽在生長季節,不僅要求保持盆土濕潤,而且在遇到3-5天未下雨時,要給予葉面噴水,增加空氣濕度;特別是在盛夏時節,氣溫高、光照強,可通過拱棚遮陰,給環境和葉面噴水等措施,來達到增溫降溫的目的,為其保持的生長勢創造一個有利的條件。它不耐澇,一年四季都要保證盆土內不出現積水,否則極易招致植株爛根落葉,影響到當年的開花和正常生長。

4、土壤 園林或庭院中定植,要求土壤深厚肥沃、通透良好、富含有機質、不積水、呈酸性反應,pH值在4.6-6.5之間。盆栽用土,可用腐葉土或泥炭土5份、園土3份、沙1份、腐熟有機肥1份,混合均勻後過篩備用。生長季節,每隔半月給盆栽植株換土一次;梅雨季節,要小心提防盆土內積水;春季發芽前,給植株進行一次翻盆換土。

5、肥料 地栽植株一年可施3次肥,第一次在春季剛開始萌芽時,第二次在花謝後,第三次在秋末冬初落葉後,可每株埋施0.5Kg的腐熟餅肥或雞糞肥。盆栽夏蠟梅,生長季節,每半月澆施一次稀薄的餅肥水,見到花苞後連續追施2-3次0.5%的過磷酸鈣溶液,或2%的磷酸二氫鉀加0.1%的尿素混合液;花謝後及時摘去殘花敗梗,再施1-2次餅肥水,內加0.2%的磷酸二氫鉀,以利於植株旺盛生長來年再度開花。

病蟲防治

(圖)夏蠟梅夏蠟梅

1、炭疽斑

主要在苗期發生危害,導致葉斑滿目、葉色發黃、植株瘦弱。

防治方法:秋末冬初,落葉予以燒毀,可減少來年病害的發生;發現少量病葉,及時摘去銷毀;發病初期50%的炭疽福鎂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病株,每隔10~15天一次,連續3~4次。

2、斜紋夜蛾

主要以幼蟲啃食葉片,導致苗株百孔千洞,非常難看。防治方法:可用2.5%的功夫乳油1000倍液於早、晚噴灑枝葉,可有效殺死其幼蟲。

國家保護植物

國家保護植物,是寶貴的珍稀植物,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藥用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