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蹄甲·版本一
【出處】《綱目》【拼音名】Niú Tí Jiǎ
【來源】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蹄甲。
【功能主治】《綱目》:燒灰服,治牛癇;和油塗臁瘡;研末貼臍,止小兒夜啼。
【附方】
①治臁脛爛瘡:牛蹄甲燒灰,桐油和敷。(《海上方》)
②治玉莖生瘡:牛蹄甲燒灰,油調敷之。(《奚囊備急方》)
③治損傷接骨:牛蹄甲一個,乳香、沒藥各一錢,為末,入甲內燒灰,以黃米粉糊和成膏,敷之。(《乾坤秘韞》)
牛蹄甲·版本二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拼音名】Niú Tí Jiǎ
【英文名】Ox hoof-nail, Water Buffalo marrow
【來源】
藥材基源: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蹄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Bubalusbubalis Linnaeus.
採收和儲藏:在宰牛場收集,洗淨,烘乾。
【原形態】
1.黃牛,體第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壯結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基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較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中空,內有骨質角髓。四肢勻稱,4路,均有蹄甲,其後方2趾不著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分為黃色,無雜毛摻混。
2.水牛,體比黃牛肥大,長達2.5m以上。角較長大面扁,上有很多工發紋,頸短,腰腹隆凸。四肢較短,蹄較大。皮厚無汗腺,毛粗而短,體前部較密,後背及胸腹各部較疏。體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其性格溫馴,生長較快。食植物性飼料。
資源分布:1.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2.全國大部分地區均飼養,以南方水稻田地區為多。
【化學成份】黃牛蹄甲主要成分是角蛋白(ceratin),為一種硬蛋白質,不溶於水、有機溶劑、稀酸及稀鹼,亦不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消化,僅溶於鹼金屬及鹼土金屬的硫化物溶液。
【性味】味甘;性溫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定驚安神;斂瘡。主癲癇;小兒夜啼;臁瘡
【用法用量】內服:燒灰研末,3-9g。外用:適量,燒灰油調敷。
【各家論述】《綱目》:燒灰服,治牛癎;和油塗臁瘡;研末貼臍,止小兒夜啼。
【摘錄】《中華本草》
概述
藥名:牛蹄甲漢語拼音:niu ti jia
英文名:Ox hoof-nail, Water Buffalo marrow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2.Bubalusbubalis Linnaeus.
拉丁文名:Unguis Bovis seu Bubali
科屬分類:牛科
【藥材基源】
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蹄甲。
醫藥價值
功效主治
【主治】癲癇、小兒夜啼、臁瘡;【功效】定驚安神、斂瘡;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
【歸經】心、肝經;
【性味】味甘、性溫;
【功效分類】平肝息風藥、收澀藥;
【用法用量】內服:燒灰研末,3-9g。外用:適量,燒灰油調敷。
中藥化學成分
黃牛蹄甲主要成分是角蛋白(ceratin),為一種硬蛋白質,不溶於水、有機溶劑、稀酸及稀鹼,亦不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消化,僅溶於鹼金屬及鹼土金屬的硫化物溶液。相關選方
①治臁脛爛瘡:牛蹄甲燒灰,桐油和敷。(《海上方》)②治玉莖生瘡:牛蹄甲燒灰,油調敷之。(《奚囊備急方》)
③治損傷接骨:牛蹄甲一個,乳香、沒藥各一錢,為末,入甲內燒灰,以黃米粉糊和成膏,敷之。(《乾坤秘韞》)
採收和儲藏
在宰牛場收集,洗淨,烘乾。各家論述
《綱目》:燒灰服,治牛癎;和油塗臁瘡;研末貼臍,止小兒夜啼。資源分布
1.全國各地均有飼養。2.全國大部分地區均飼養,以南方水稻田地區為多。
動物形態
1.黃牛,體第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壯結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基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較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中空,內有骨質角髓。四肢勻稱,4路,均有蹄甲,其後方2趾不著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分為黃色,無雜毛摻混。2.水牛,體比黃牛肥大,長達2.5m以上。角較長大面扁,上有很多工發紋,頸短,腰腹隆凸。四肢較短,蹄較大。皮厚無汗腺,毛粗而短,體前部較密,後背及胸腹各部較疏。體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