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舌草[植物]

牛舌草[植物]
牛舌草[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牛舌草(Anchusa italica)是紫草科(Boraginaceae)狼紫草屬(Lycopsis)和藍薊屬(Echium)植物。為一年生纖弱草本,遍布歐洲,見於田野和沙質地上,已在北美東部歸化。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牛舌草 牛舌草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可達1米,通常不分枝或上部花序分枝,密生具基盤的白色長硬毛。基生葉和莖下部葉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5-6厘米,全緣,兩面被貼伏的硬毛,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漸狹成柄;莖上部葉無柄,較小。

牛舌草 牛舌草

花序頂生及腋生,分枝,果期伸長,花序軸、苞片、花梗及花萼均被密糙伏毛;苞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花梗近直立,長1-3毫米,果期伸長達1厘米;花萼長10-13毫米,5裂至近基部,裂片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果期長約1.8厘米;花冠藍色,長達2厘米,筒部與萼等長或稍長,微彎曲,無毛,檐部直徑約1.2厘米,裂片近圓形,寬約5毫米,喉部附屬物畫筆狀,扁平,長約2毫米;雄蕊著生喉部之下,內藏,花葯長約3毫米, 花絲長約2.5毫米;花柱長1.1-1.3厘米,稍伸出喉部,柱頭頭狀,微2裂。小堅果長約6毫米,有明顯的網狀皺褶及小疣點。

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或水邊。

分布範圍

牛舌草分布於西南及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江蘇、浙江、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西等地。國外歐洲、北非、敘利亞、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及蘇聯高加索、哈薩克。中國有栽培,供觀賞。

化學成分

牛舌草 牛舌草

齒果酸模根和葉中含結合及游離的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素(emodin),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1],大黃素甲醚(physcion)[2],植物甾醇(phytosterol),植物甾醇酯

(Phytosteryl este)和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3]。

藥用價值

蝰蛇牛舌草(Echium vulgare) 蝰蛇牛舌草(Echium vulgare)

【藥名】牛舌草

【別名】羊蹄、齒果羊蹄、羊蹄大黃、土大黃、牛舌棵子、野甜菜;土王根、牛舌頭棵、牛耳大黃。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mexdentatusL.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考證】出自《江蘇藥材志》

【主治】乳癰;瘡瘍腫毒;疥癬。

【各家論述】《江蘇藥材志》:搗爛敷乳房紅腫。

【採收和儲藏】4~5月采葉,鮮用或曬乾。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

牛舌草 牛舌草

【生藥材鑑定】性狀鑑別:葉枯綠色,皺縮。展平後基生葉具長柄,葉片矩圓形或寬披針形,如牛舌狀,長4-8cm,寬1.5-2.5cm,全緣,頂端鈍圓,基部圓形;莖生葉較小,葉柄短,葉片披針形或長披針形;托葉鞘膜質,筒狀。氣微,味苦、澀。

【性味】苦;性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考證】出自《江蘇藥材志》

【主治】乳癰;瘡瘍腫毒;疥癬

【性味】苦;性寒

【各家論述】《江蘇藥材志》:搗爛敷乳房紅腫。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

牛舌草[植物] 牛舌草[植物]

藥材鑑定

牛舌草 牛舌草

性狀鑑別長4-8cm,寬1.5-2.5cm,全緣,頂端鈍圓,基部圓形;莖生葉較小。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齒果酸模的葉。出處 《中華本草》

栽培繁殖

整地

牛舌草 牛舌草

牛舌草栽培季節:牛舌草採用種子繁殖,北方春播在4月上旬,秋播在9月。牛舌草播種前需要深耕土地,結合整地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3000~4000公斤。將肥料與土壤混勻,精細耕耙,做成寬1.3米的平畦,澆1次底水,4天后,將畦面翻耕1次,耙細整平即可播種。

基質消毒: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什麼病蟲都能燙死。

催芽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12~24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並膨脹起來。對於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播種

對於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籤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覆蓋基質1公分厚,然後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慢慢地浸上來(這個方法稱為“盆浸法”);對於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3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後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後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後當盆土略乾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衝起來;

牛舌草管理:牛舌草幼苗前期生長較慢,應注意及時中耕除草,以免幼苗生長被雜草抑制。幼苗1~2片真葉時澆1次水,以後每7~10天澆1次水,保持土壤濕潤,幼苗3~4片真葉時,可適當控水,以促進其根系發育。當幼苗有2~3片真葉時進行間苗,一般按50厘米株距留苗。若土壤肥力充足,適當密植,可提高產量。北方天氣乾燥,應注意澆水,並結合澆水進行追肥。間苗後應追肥1次,每畝施尿素7~8公斤。播種後40~50天即可收穫.

上盆移栽

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後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園土+爐渣=3份+1份;草炭+爐渣+陶粒=2份+2份+1份;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略蔭環境養護一周。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並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後,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並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病蟲害防治:常有葉斑病、霜霉病和蚜蟲危害。病害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蟲害用2.5%魚藤精乳油1200倍液噴殺。

日常管理

濕度管理

牛舌草 牛舌草

牛舌草喜歡較乾燥的空氣環境。陰雨天過長,易受病菌侵染,怕雨淋,晚上保持葉片乾燥。最適空氣相對濕度為40~60%。

溫度管理

喜歡冷涼氣候,忌酷熱,耐霜寒。對冬季溫度要求不是很嚴,只要不受到霜凍就能安全越冬;在春末夏初溫度高達30℃以上時死亡,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儘量選在秋冬季播種,以避免夏季高溫。

光照管理

在晚秋、冬、早春三季,由於溫度不是很高,就要給予它直射陽光的照射,以利於它進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開花、結實。夏季若遇到高溫天氣,需要給它遮掉大約50%的陽光。開花後放在室內養護觀賞的,要放在東南向的門窗附近,以儘可能地延長花期和增加開花數量。

肥水管理

與其它草花一樣,對肥水要求較多,但最怕亂施肥。施濃肥和偏施氮、磷、鉀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齊全”和“間乾間濕。乾要乾透,不乾不澆,澆就澆透”的兩個施肥(水)原則。並且在施肥過後,晚上要保持葉片和花朵乾燥。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春季管理

氣溫回升後生長迅速恢復,並且逐步進入花芽分化期和開花期,對肥水要求很大。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2~4天。進入結實期後,停止肥料供給。

秋季管理

播種苗上盆經過一段時間恢復後,要把肥水管理迅速跟上來。肥水管理按照“花寶”——“花寶”——清水——“花寶”——“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1~3天,

冬季管理

牛舌草 牛舌草

雖然它仍在繼續生長,但偏低的氣溫會使它的生長速度放慢,對 肥水要求不多,甚至要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4~7天。澆水時間儘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

修剪

在開花的過程中,把殘花帶三片葉剪掉,可以延長花期。

相關文化

牛舌草是六月二十一日生日花

牛舌草 牛舌草

花 語:博愛(Charity)這是一種紀念聖安羅夏斯康瑟的花,這位聖人不顧傳染病的危險,親自逃裘萍者治 病,結果自己也遭到感染而不幸身亡。因此它的花語是-博愛。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都具有博愛的胸懷,溫柔又富有同情心。不過要善用自己的愛心,小心你的愛心用錯地方遭人誤解,而被不來電的人苦苦追求。

在古代的基督教中,有將聖人與特定花朵連結在一起的習慣,因循於教會在紀念聖人時,通常是以盛開的花朵來點綴祭壇所致。而到了中世紀後,在天主教修道院內,更是有如園藝中心般的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花朵,久而久之,教會便把366天的聖人分別與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花歷。由於當時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於南歐地區,南歐又屬地中海型性的氣候,非常適合栽種花草,各種花百花竟放,每一種花都有著豐富的含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