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參

牛尾參

【藥名】牛尾參 【歸經】脾;肺;腎經 【功效】健脾去濕;補肺益腎

【藥名】牛尾參
【別名】粘山藥、粘狗苕、粘芋、黃藥、黏粘粘
【漢語拼音】niu wei she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corea subcalva Prain et Burhll
【歸經】脾;肺;腎經
【功效】健脾去濕;補肺益腎
【科屬分類】薯蕷科
【主治】脾虛食少;泄瀉;腎虛遺精;消渴;肺勞咳嗽;跌打損傷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00-3200m的山谷、山坡灌叢中或林緣濕地。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除去莖葉,洗淨,颳去外皮,鮮用。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湖南、廣西等地。
【動植物形態】毛膠薯蕷 纏繞藤本。塊莖圓柱形,垂直生長,新鮮時斷面富粘滯性。莖右鏇
牛尾參牛尾參
,有毛。單葉互生;葉柄短於葉片;葉片卵狀心臟形,先端尾狀,上面光滑或具曲柔毛,下面密被白色曲柔毛或近乎無毛。花雌雄異株。雄花棕紅色,常4-8朵集成小聚傘花序,若干小聚傘花序按一定間隔形成約長10cm的穗狀花序;花冠有棕紅色斑點,外面有毛;雄蕊6,著生在花被筒上;花葯內向,長超過花絲。雌花序穗狀,長約5cm。蒴果反曲,常2-6枚集生在短果軸上,密生曲柔毛,有時近無毛;蒴果翅薄長約20mm,寬4-6mm;種子扁平,著生於果實每室的基部,上方具斧頭狀的寬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功效分類】健脾去濕藥;補肺益腎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