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牙牌,又稱骨牌、牌九,舊時遊戲用具,亦作賭具。共三十二張,刻有等於兩粒骰子的點色,即上下的點數都是少則一,多至六。一、四點色紅,二、三、五、六點色綠。三張牌點色成套的就成“一副兒”,有一定的名稱。行令時,宣令者說一張,受令者答一句,說完三張,“合成這一副兒的名字,無論詩詞歌賦、成語俗話,比上一句,都要押韻。”小說里令中一、三、五、七單句都是宣令者鴛鴦所說。
其一(賈母)
左邊是張“天”。
——頭上有青天。
當中是個五合六。
——六橋梅花香徹骨。
剩了一張六合麼。
——一輪紅日出雲霄。
湊成卻是個“蓬頭鬼”。
——這鬼抱住鍾馗腿。
【注釋】
1.“天”——上下都是六點的牌叫天牌。
2.頭上有青天——俗話,有所謂“做人要憑良心”的意思。
3.六橋——在杭州西湖蘇堤上,北宋時初建,即跨虹、東浦、壓堤、望山、鎖瀾、映波六座橋。堤上多植梅花。這裡以“六橋”比六點,以“梅花”比五點。徹骨——形容極香,又與牌的點色刻於骨上相切合。
4.麼——“一”的另一個說法。
5.一輪紅日出雲霄——上面的一點色紅,以比“一輪紅日”;下面的六點色綠,以比青雲。
6.“蓬頭鬼”——成套點色的名稱,三張牌是六六、五六、麼六,五與麼加起來也是六,成“一副兒”,叫“蓬頭鬼”。
7.鍾馗——相傳是唐代人,曾應武舉未中,死後託夢給唐玄宗,立誓要“除天下之妖孽”,玄宗醒後命畫工吳道子畫成圖像,告示天下,命歲暮時家家畫其像“以祛邪魅”。見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後來,民間遂有鍾馗能收伏鬼的傳說。這裡說鍾馗反被鬼抱住了大腿,所以引得大家發笑。《孤本元明雜劇》中有《慶豐年五鬼鬧鐘馗》一劇,其中有五鬼一齊擁上扯衣抱腿與鍾馗扭打的情節。
其二(薛姨媽)
左邊是個“大長五”。
——梅花朵朵風前舞。
右邊是個“大五長”。
——十月梅花嶺上香。
當中“二五”是雜七。
——織女牛郎會七夕。
湊成“二郎游五嶽”。
——世人不及神仙樂。
【注釋】
1.“大長五”——上下都是五點的牌。也可倒過來說成“大五長”。
2.梅花朵朵風前舞——“大長五”牌名“梅花”,以“五”像花。因“五”上下有兩個,所以說“朵朵”。詩詞中常以梅花隨風飛舞喻雪,暗諧“薛”氏。
3.十月梅花嶺上香——二“五”共十點,所以說“十月”。嶺上,指瘐嶺,多植梅花。唐詩中多寫折嶺頭梅寄遠贈別。
4.織女牛郎會七夕——古代神話傳說有牛郎織女的故事,並謂牽牛星的神即牛郎。牽牛星與織女星隔銀河相對。傳說織女嫁了牛郎,每年只能七夕(七月七日晚上)相會一次,由烏鵲飛來銀河上搭成橋,讓織女渡河。後遂以牛郎織女說夫妻不得相會。“七夕”比“雜七”。
5.“二郎游五嶽”——成套點色名稱,三張牌是五五、二五、五五。凡有五個點色同的就成“一副兒”,現在是一個“二”(以“二郎”比)、五個“五”(以“五嶽”比)成套。二郎,神話傳說中人物,即灌口二郎神,說法很多,俗傳據《封神演義》為楊戩。五嶽,五大名山,即中嶽嵩山、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
其三(史湘雲)
左邊“長麼”兩點明。——雙懸日月照乾坤。
右邊“長麼”兩點明。——閒花落地聽無聲。
中間還得“麼四”來。
——日邊紅杏倚雲栽。湊成一個“櫻桃九熟”。
——御園卻被鳥銜出。
【注釋】
1.“長”——上下都是一點的牌。
2. 雙懸日月照乾坤——兩點都是紅的,所以用日月並照為喻。乾坤,天地,用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原句:“少帝長安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安史叛兵攻破潼關,唐玄宗西逃蜀地,太子李亨自己在靈武稱帝,即肅宗(詩中少帝),稱玄宗為“上皇”。李白詩中安慰在成都(詩題中南京)失去了帝位的玄宗。所以,在這一字面輝煌的詩句下,隱藏著寂寞和悲哀。
3.閒花落地聽無聲——以“閒花”喻兩點紅。“長麼”又叫地牌,與“落地”相合。用唐代劉長卿《別嚴士元》詩原句:“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在酒令里是無聲無息、春去花落的意思。
4.日邊紅杏倚雲栽——以“日”比麼,以“紅杏”比四點紅的。用唐代高蟾詩原句,參見《紅樓夢曲·虛花悟》“雲中杏蕊”注。
5.“櫻桃九熟”——成套點色的名稱。三張牌是麼麼、麼四、麼麼,全紅,共九點,所以用“櫻桃九熟”為比。
6.御園卻被鳥銜出——即“〔櫻桃〕卻被鳥從御園銜出”。櫻桃相傳為鶯鳥所含食,故一名含桃。見《呂氏春秋》。唐代王維《敕賜百官櫻桃》詩:“總是寢園春薦後,非關御苑鳥銜殘。”王維詩“頌聖”,所以否定是“鳥銜”之餘。這裡說成熟的櫻桃被鳥銜去,是終於落空的意思。
其四(薛寶釵)
左邊是“長三”。
——雙雙燕子語梁間。
右邊是“三長”。
——水荇牽風翠帶長。
當中“三六”九點在。
——三山半落青天外。
湊成“鐵鎖練孤舟”。
——處處風波處處愁。
【注釋】
1.“長三”——上下都是三點的牌。也可以倒過來說成“三長”。
2.雙雙燕子語梁間——兩個“三”都成斜線,狀如雙燕並棲。詩詞中多以雙燕象徵夫妻關係。“梁間”,戚序本作“呢喃”,與上句“三”不同韻部。己卯、庚辰、程乙等本皆作“梁間”,是。但由此可見是用宋代劉季孫《題饒州酒務廳屏》詩“呢喃燕子語梁間,底事來驚夢裡閒”改字而成的。
3.水荇牽風翠帶長——荇菜根在水底,葉浮水上,順風逐波如翠帶飄動,也形容牌的點色。用杜甫《曲江對雨》詩原句:“林花著雨燕脂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解詩者以為杜甫此詩“回首繁華,不堪俯仰。 ”(浦起龍《讀杜心解》)
4.三山半落青天外——“三山”說上面三點,“青天”說下面六點。六點是“天牌”的一半,所以說“半落青天”。用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詩原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詩寫“鳳去台空”、“長安不見”的悵惘愁緒。
5.“鐵鎖練孤舟”——成套點色的名稱,三張牌是三三、三六、三三,左右上下的“三”,很像是一條條的“鐵鎖練”。有人以為孤“六”象徵著“孤舟”,一說夾在當中的一張是“三六”九點,以“孤舟”諧音(南方俗語音)“孤九”。
6.處處風波處處愁——當據唐代薛瑩《秋日湖上》詩句“煙波處處愁”增字而成。
其五(林黛玉)
左邊一個“天”。
——良辰美景奈何天。中間“錦屏”顏色俏。
——紗窗也沒有紅娘報。剩了“二六”八點齊。
——雙瞻玉座引朝儀。湊成“籃子”好採花。
——仙仗香挑芍藥花。
【注釋】
1.良辰美景奈何天——用明代大戲曲家湯顯祖《牡丹亭·驚夢》中女主角杜麗娘的唱詞原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參見《仙宮對聯》“無可奈何天”注。《牡丹亭》有反對傳統婚姻制度和舊禮教的傾向,被儒家道學先生視為“淫書”,所以書中說“寶釵聽了,回頭看看她。”
2.“錦屏”顏色俏——上四下六的牌叫“錦屏”。四是紅的,六是綠的,排成長方形,像美麗的屏風。俏,好看。
3.紗窗——像六點;窗上多用綠紗,以比色。紅娘,比四點紅。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中張生唱詞:“侯門不許老僧敲,紗窗外定有紅娘報。”丫鬟紅娘常作鶯鶯與張生間的信使,所以張生盼她報訊息。《西廂記》是大團圓的,《紅樓夢》則是悲劇,因而改原句中“定有”為“沒有”。
4.雙瞻玉座引朝儀——上二下六,八點整齊地排成兩行(“八點齊”),很像是左右官人引百僚分兩行朝見皇帝。用杜甫《紫宸殿退朝口號》詩原句:“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御座引朝儀。”因為分行,所以說“雙瞻” 。瞻,瞻仰。御座,皇帝的座位,今引作“玉座”,若非音訛,或是作者為寓意而改。朝儀,朝見時臣僚按儀禮所站的行列。杜甫寫自己身為諫官,得親近皇帝,“天顏有喜近臣知”,其心事(令中或隱指寶玉心事)無所不知,雖然如此,杜甫並沒有遂志。
5.“籃子”——成套點色的名稱,三張牌是六六、四六、二六,四與二加起來也是六,成“一副兒”,叫“籃子”,以“二”像籃柄,“四” 像籃筐。“四”是紅的,所以說“好採花”。
6.仙杖香挑芍藥花——“仙杖”表示以杖挑著“籃子”採花者是仙女。“芍藥花”代表愛情,古代男女相贈芍藥以結情好。《詩·鄭風·溱洧》:“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調笑),贈之以芍藥。”這一句暗示所謂“木石前盟”。
其六(賈迎春 )
左邊“四五”成花九。——桃花帶雨濃。
【注釋】
1.花九——“四五” 有紅有綠,所以叫花九。
2.桃花帶雨濃——這一句所說的景物,比擬牌的點色不像,也與上句不協韻:上聲“九”應與“酒”、“柳”等字協韻,與平聲“濃”根本不協韻。所以“眾人笑道:‘該罰,錯了韻,而且又不像。’”用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原句:“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其七(劉姥姥)
左邊“大四”是個“人”。
——是個莊稼人(罷)。中間“三四”綠配紅。
——大火燒了毛毛蟲。右邊“麼四”真好看。
——一個蘿蔔一頭蒜。湊成便是“一枝花”。
——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
【注釋】
1.“大四”是個“人”——上下都是四點的牌,又叫人牌。“大四”,己卯、庚辰本作“四四”,戚序本作“長四”,意思都是重四。
2.大火燒了毛毛蟲——上面三點綠斜行,像一條“毛毛蟲”;下面四點紅,像“大火”。
3.一個籮卜一頭蒜——上面一點比“一個蘿蔔”,下面四點比“一頭蒜”,因為大蒜頭有好多瓣。
4.“一枝花”——成套點色的名稱,三張牌是四四、三四、麼四,三與麼加起來也是四,成“一副兒”,叫“一枝花”。三點綠像花枝,一點紅像花朵。唐代名妓李娃舊名一枝花,當時說書人曾編成《一枝花》故事,可以連續說上七八個小時。見《異聞錄》。或隱寓後半部佚稿中賈巧姐“流落在煙花巷”。
5.倭瓜——北方農村對番瓜的土稱。《光緒順天府志》:“番瓜,可煮可炒,能充飢,其子可炒作果,土人名‘倭瓜子’。”“花落結瓜”當與“綠葉成蔭子滿枝”喻女子已婚嫁生育的意思相似。參見賈巧姐“圖冊判詞”注。
鑑賞
“牙牌令”是飲酒、賭博、文字遊戲三者的結合,是古代貴族豪門消遣作樂的方式之一。這裡之所以不憚煩瑣推究它的意思,無非是因為作者在描寫這一情節的過程中,處處著意刻劃人物的不同思想性格。倘若我們讀這一大段文字而茫然不知所云,未免辜負了作者的用心。賈母、薛姨媽說的令語多半常言,不拘出處,和小姐們喜歡引詩詞曲子原句自不相同,都各自適合她們的身份。林黛玉席上“怕罰”沖囗說出的,一出於《牡丹亭》,一出於《西廂記》,可見這些不滿傳統禮教的作品對她思想影響之深。寶釵回頭盯看她,從反面說明了問題。劉老老滿囗蘿蔔、蒜頭、倭瓜、毛毛蟲……土話俚語,機智詼諧,完全是一個深通世情、生活經驗豐富而又勤儉的村婦本色。看來,酒令還和小說中多數詩詞一樣,字裡行間與後來情節發展有關。比如薛姨媽所行的令,實際上隱括著她女兒和女婿的未來。“梅花”兩句含義稍晦,“織女牛郎”就十分顯豁,“二郎游五嶽”、“世人不及神仙樂”難道不正是寶二哥哥棄家訪名山、入空門的隱語么?當然,在失去後半部原稿的情況下,要逐句確切地指出這些酒令的深意來是困難的。像劉老老說的“大火燒了毛毛蟲”就很難肯定其所指,也許可以把它解成“樹倒猢猻散”,因為賈府之中確實不乏像“毛毛蟲”那樣的人物,他們將來的下場,劉老老將作為見證。但這終究只能是一種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