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樓崗

牌樓崗

牌樓崗,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境內的牌樓鎮,西距市人民政府8•5公里,南北寬12米,東西長200米,荊()——皂()公路穿境而過。現住610戶,3610人。相傳,牌樓崗底有火龍盤距,人稱此地為“盤龍崗”。該港西2000米處有伯夷鋪,因日趨蕭條,鋪上人家盡搬此崗,故又稱“盤樓崗”。後來演變為“牌樓崗”,沿用至今。

概述

牌樓崗,位於 湖北荊門東寶區境內的牌樓鎮,西距 荊門古城8·5公里,南北寬12米,東西長200米,荊(門)——皂(市)公路穿境而過。現住610戶,3610人。相傳,牌樓崗底有火龍盤距,人稱此地為“盤龍崗”。該港西2000米處有伯夷鋪,因日趨蕭條,鋪上人家盡搬此崗,故又稱“盤樓崗”。後來演變為“牌樓崗”,沿用至今。牌樓崗現為東寶區牌樓鎮人民政府駐地,這裡已成為該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歷史

明朝嘉靖年間,牌樓崗人丁興旺,商貿發達,香火旺盛,有一山八大廟,山名跪禮山(現位於牌樓鎮城山村)。據傳,一次, 嘉靖皇帝巡視路過此山,下轎察看,想在此山修建宮殿,隨行官員說此地離襄河太近,有魚蝦臭味,不宜建造。於是,嘉靖皇帝向此山行跪拜之禮,以表達敬仰之情。後來,人們就把此山叫做跪禮山。八廟,即香虎廟、城隍廟、黑虎廟、仙女廟、吳廟、楊關廟、王家大廟和馮廟。據資料記載,牌樓崗當時從泗水橋(現在泗水橋村)到楊樹店子(現長崗村七組),是一個有48口水井、48家斗行(糧行),長達數公里的商貿集鎮。後來,由於多次火災,集鎮向東搬遷。當時,集鎮上有3個糧行、4個肉行和8家 餳行(即現在的飲食業),人稱“小漢口”。
抗日戰爭時期,吳振東、吳覺明、孫海清、文克傳、楊其吉等在這裡進行革命活動,時任荊鍾地區區委書記的孫海青,在黑虎廟組織建立牌樓崗第一個黨支部,發動民眾協同 張自忠狙擊 日本軍隊,死守襄河兩年半。後來,張自忠被叛徒暗害,日本人過河占據牌樓,奸擄燒殺,抓壯丁,修炮樓,修道路(現在的皂當公路牌樓段),老百姓四處逃難。
解放前,這裡只有幾間草房。解放後,新建許多房屋。1950年為荊門縣第一區黃集鄉所轄。1958年後屬荊門縣子陵區牌樓公社管轄。1975年劃入荊門縣城關公社,仍屬牌樓管理區管轄。1980年建立荊門市(縣級市),成立牌樓公社,牌樓崗遂為牌樓公社管轄。

現狀

現在,牌樓崗設有糧管所、食品站、供銷社、農技站、農機站、獸醫站、衛生院、銀行、信用社及學校等企事業單位。近年,先後有眾和紡織、東方百貨物流倉儲等大型企業落戶牌樓崗。現在已形成以建材、紡織、農副產品加工等產品為主體的工業格局。以穩健公司為龍頭的工業園區羽翼豐滿,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9家, 石膏工業走廊初具雛形,以強台、明珠為龍頭的11家石膏礦及加工企業年產石膏達到65萬噸,加工石膏粉30萬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