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燕飛,男,荊州退伍軍人。2010年6月27日,荊州國中生和退伍軍人接力救落水兒童英勇獻身。此事距2009年“荊州大學生集體救人”事件僅8個多月。同樣是落水救人,同樣是見義勇為,但這次不再有撈屍要錢,不再有見利忘義,隨滾滾江水一同逝去的,只有純粹、勇敢與光榮。
2010年7月1日,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整座小城的時間仿佛凝滯了,計程車停運,小商店閉門,街頭不見行人,顯得空空蕩蕩。
跳江救人身亡
2010年6月27日,趙龍與兩名班裡的女同學,趙勇外出遊玩。隊伍很快擴大到了6人,四年級小學生何安明與楊俊龍加入其中。
10歲的何安明曾多次跑到磯頭上玩耍,趙龍等人連忙呵斥,將他拉回身邊。然而重複3次之後,他們漸漸放鬆警惕。下午1點左右,何安明突然從磯頭上滑下,落入荊江之中。
目擊此景的趙龍毫不猶豫地跳進江水,奮力抓住不斷下沉的何安明。洶湧的江水迅速把兩人沖離岸邊。
魏本付開著大巴車恰好從此地經過,他看到一個男孩瘋了一樣跑到路中央,揮手攔車。他急忙停車,聽到救人的呼喊後,他跑到江邊,脫去衣褲,跳入濁黃的江水中。這位40歲的中年男人雖會游泳,但已有16年沒再下過水。
此時,趙龍抱著何安明已被沖離磯頭約20餘米遠,兩人在江水中浮沉不定,呼喊乏力。
魏本付向兩人奮力游去,岸邊一片驚呼聲。岸邊的騷動引起了在碼頭上等待的人們的注意。調度員廖祥華和村民梁剛開始向落水處狂奔。燕飛跨上了碼頭邊一輛機車,來不及向主人打招呼,便向落水處疾馳。
到達磯頭後,燕飛僅脫了上衣,便從磯頭上跳入水中。
在江邊長大的廖祥華深知此處水況的危險,但他趕到時,燕飛已經下水。不及多言,廖祥華和梁剛兩人也在岸邊先後下水,眾人一起接應魏本付。
魏本付已摸到了兩個孩子。他一度試圖托起兩個孩子,但暗流已經消耗掉他大半體力。無奈下,他只能抓著兩人勉強向岸邊游去。
這時,燕飛游到了魏本付身邊。魏本付要他幫忙推兩個小孩。但燕飛已臉色蒼白,他虛弱地說了聲:“我沒力氣了。”
魏本付連忙囑咐燕飛往回遊,然後繼續拉著趙龍和何安明向岸邊游去。隨後,廖祥華和梁剛趕到接應,岸邊的民眾也開始組成了至少5個人的手拉手“人鏈”。
吶喊聲中,眾人一起把落水的何安明拖上岸,這時大家才發現,一直緊抱何安明的趙龍不見了。廖祥華等人急忙二次游回江中,尋找趙龍,然而無果。
此時,扶著江岸,浸泡在水中喘息的魏本付,忽然想起了燕飛。他回頭望去,大江茫茫,哪還有燕飛的影子。
人物評價
生活節儉
在妻子眼中,燕飛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不吃早餐,“他從不愛惜自己的身體”。這其實也是拮据生活的一個縮影。燕飛一家三口,和他父母擠住在一間破舊的平房中。他的父親早年是廚師,燕飛2000年退伍後,便隨父親一起做“上門酒席”的服務。當地凡有紅白事宜,兩人便上門做菜,但一直收入平平。
作為家裡的頂樑柱,燕飛不滿這種現狀,他曾一度遠赴上海、雲南等地打工,但不久後又返回家鄉。在打工的旅程中,燕飛習慣了為省錢不吃早飯,讓妻子心疼不已。
見義勇為
丈夫跳江救人的行為,在陳永芬看來早有預兆。她說,外出打工時,有一次,燕飛曾把身上所有的錢都給了一名乞討者。“他朋友多,講義氣,喜歡幫助別人,正義感還特彆強”。
有一次,夫妻倆去荊州市區購物,搭乘長途車時,有人發現丟失手機,而燕飛的錢也被偷了。按陳永芬的想法,此事應不了了之。但燕飛拉著妻子中途下車,搭乘三輪車,回到始發站找到了那一夥竊賊。竊賊一鬨而散。燕飛追著其中一人跑到小巷,竊賊抄起了路邊的鐵鍬,但強壯的燕飛打蔫了竊賊,並在路人幫助下將其扭送到派出所。
“他從來沒告訴我他會搏擊,就像這一次,他也從來沒告訴我他會游泳。”陳永芬淡淡地一笑,帶著傷感和驕傲。
社會影響
荊州人的見義勇為有著歷史傳承。此前,當地人心目中的英雄,是2006年在溫州勇斗歹徒浴血獻身的周大軍。巧合的是,周大軍也是江陵縣人,並和燕飛同在一個部隊。
周大軍之後,便是2009年10月24日的長江大學大學生英勇救人。事發荊州寶塔灣。然而,在上次救人過程中,打撈船主一手牽著屍體,一手索要金錢的行為,給英雄的壯舉塗上了一抹黑色。無論是官員還是市民,提起當年的憑屍索錢都憤懣不已,這一次他們更關注外界對救人的報導評價。
一位計程車司機說,這一次救人不僅是英雄壯舉,也為城市洗掉了污點,“我們荊州人千古以來就是這樣,見死不救,救人要錢,豬狗不如”。
對於英雄的身後之事,當地政府部門也做了詳盡考慮。燕飛的妻子是一家技校的臨時老師,而燕飛的父母體弱多病。趙龍家中經濟拮据,趙龍的姐姐也面臨讀書學費的問題。事發後,荊州市相關部門頒發給燕飛和趙龍各1萬元見義勇為獎金,給兩人的家屬發放慰問撫恤金各5000元。當地政府官員表示,此後陸續發放的慰問撫恤金總金額將達到30萬元左右,“讓兩位救人的英雄走得放心”。
2010年7月1日,在追悼會上,湖北省團省委副書記陳正祥宣讀了追授燕飛“湖北省五四青年獎章”、追授趙龍“湖北省見義勇為優秀共青團員”,以及授予參與救人的5人為“湖北省見義勇為先進青年集體”的決定。
2010年7月1日中午,追悼會結束後,當地上百輛計程車、機車,自發護送著兩位英靈入土。一路上,鞭炮陣陣,數千民眾前往墓地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