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鐵木兒

懷寧王海山鎮守稱海,燕鐵木兒備宿衛十餘年。海山即位,是為元武宗,封燕鐵木兒同知宣徽院事。累世積有大功於元朝。

燕鐵木兒(El-Temur?—1333),欽察人,姓玉里伯牙吾氏,句容郡王床兀兒第三子,其先本欽察王族後裔,累世積有大功於元朝。自少年為宗王海山宿衛,從鎮漠北。大德十一年(1307),從海山南還,海山(武宗)即位,授同知宣徽院事。皇慶元年(1312),襲父職左衛親軍都指揮使。泰定二年(1325),加太僕卿;三年,遷同僉樞密院事。致和元年(1328),進金樞密院事。
致和元年春,泰定帝在柳林圍獵得病還宮,燕鐵木兒即與諸王滿禿等密謀待帝死後發動政變,擁立武宗子。三月,泰定帝北幸上都,燕鐵木兒留大都掌宿衛軍。七月,泰定帝死於上都,燕鐵木兒憑藉掌握的大都兵權,與居守大都的西安王阿剌忒納失里等策劃舉事。八月四日,率族黨阿剌帖木兒及心腹17人持兵刃入興聖宮,召百官至,宣布“祖宗正統屬在武皇帝之子,有不順者斬”,當即縛平章政事烏伯都剌、伯顏察兒、左丞朵朵、參知政事王士熙等有異議者下之獄;與阿剌忒納失里共守內廷,封府庫,收百司印,召百官聽命。隨即,遣前河南行省參政明里董阿等馳驛南迎被貶居江陵的武宗次子圖帖睦爾入都,密諭河南行省平章伯顏(武宗舊臣)擁立之意,令他領兵護送,並宣稱已遣使奉迎流亡金山之西的武宗長子和世■。時朝省大臣多在上都,燕鐵木兒遂推前湖廣行省左丞相別不花為中書左丞相,太子詹事塔失海涯為平章政事,前湖廣行省右丞速速為左丞,與原右丞趙世延等共掌政務,另立政府,同時調宿衛諸軍嚴守宮廷及京畿諸要隘,完全控制了大都局勢。不久,又令人詐稱為和世■派來的使臣,揚言和世■已率諸王兵南來,“旦夕且至”,以穩定人心①。與此同時,在上都的中書左丞相倒剌沙與梁王王禪、遼王脫脫等宗室、右丞相塔失帖木兒、知樞密院事鐵木兒脫、御史大夫紐澤等大臣結成擁護泰定帝太子的一派,處死企圖在上都起事回響大都的諸王滿禿等,出兵分道討伐大都,於是兩都之戰爆發。
圖帖睦爾在伯顏護送下,急趨大都,先遣使升燕鐵木兒為知樞密院事;八月二十六日至京,燕鐵木兒奉天子車駕郊迎,遂入居皇宮。燕鐵木兒雖然聲稱同時奉迎武宗的太子,但和世■多年僻居西北,底細不明,故實際上是打算擁立圖帖睦爾,當他任命諸宿衛軍官時,就命他們向南拜謝,可見其意所在。九月初八,不待和世■至,他就率領諸王、大臣勸請圖帖睦爾即位。十三日,圖帖木爾即位,封他為太平王,以太平路(令安徽當塗)為食邑,賜金、銀、鈔及平江路(今江蘇蘇州)官田500頃,又加授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仍前知樞密院事。同月,倒剌沙等也在上都奉泰定帝子阿剌吉八即帝位。
上都軍由梁王王禪、諸王失剌、也先帖木兒等分別率領,進向居庸關、古北口和遷民鎮(今山海關),湘寧王八剌失里、諸王忽剌台等率另一路軍繞道山西進向紫荊口,對大都地區形成四面進攻的態勢。九月初,燕鐵木兒親率主力擊退逼近榆林(居庸關外)的王禪軍。不久,因上都諸王也先帖木兒、平章禿滿迭兒所部遼東軍突破遷民鎮關口西進,復奉旨前往薊州堵截,十六日軍至三河縣,得報王禪軍已破居庸關,乃留一部軍守薊州,自率主力迅速回師西向。二十日,與敵前軍遇於榆河,激戰卻之,追至紅橋北,於是兩軍隔江橋立營。後數日中,與王禪軍兩次會戰於榆河北白浮之野,設計命將卒乘夜鼓躁,鉦鼓號角齊鳴,敵營驚擾,自相踏踐、射擊,敗走。二十五日,追襲王禪軍於昌平北,殺敵數千,降者萬餘;次日,敵軍潰散,王禪逃入北山,遂收復居庸關,命將守之。
二十七日,獲悉上都軍攻破古北口,進掠石槽(懷柔西南),即遣弟撒敦領兵急往迎擊,自率大軍繼至,轉戰至牛頭山(懷柔南),俘其駙馬孛羅帖木兒等,上都軍萬餘人降,殘部潰散,被逐出古北口。二十八日,上都也先帖木兒、禿滿迭兒軍攻占通州,逼近大都,燕鐵木兒又麾師馳救,十月一日黃昏趕至,立即乘敵休息直搗其營,敵不及應戰,退到潞河東,二日後宵遁,乃渡河追擊,進駐棗林(通州東南);五日,上都軍復集來攻,激戰破之,斬其陽翟王太平,敵死傷慘重,北遁。上都諸王忽剌台軍於九月末攻入紫荊關,十月初進犯涿州,於良鄉南打敗大都軍,據盧溝橋而陣。七日,燕鐵木兒率軍兼程西進,人馬皆且行且食,急趨良鄉,在盧溝橋作戰的大都軍遂聲言燕鐵木兒軍將至,上都軍懼,退走;後此路軍曾攻下冀寧(太原),而上都已敗,退至馬邑,湘寧王八剌失里、諸王忽剌台等皆被擒。十一日,上都禿滿迭兒軍復入古北口,燕鐵木兒率軍御之,大戰檀州(密雲)南,敵敗,其萬戶以所部軍降,禿滿迭兒遁走遼東。十三日,齊王月魯帖木兒與東路蒙古元帥不花鐵木耳(燕鐵木兒叔)率軍包圍兵力空虛的上都,倒剌沙等出降,兩都之戰至此以上都的失敗告一段落。此次內戰,上都方面擁有較多諸王、大臣的支持,兵力頗強,其四路軍均曾先後攻入京畿,但缺乏統一指揮,未能配合,而燕鐵木兒則集中精兵由自己直接統率,又富於謀略,勇決善戰,雖往來賓士救援,均能以優勢兵力各個擊潰敵人,保衛了大都的安全。贏得兩都之戰的勝利使燕鐵木兒權勢更盛。文宗下詔:“今後朝廷政務及籍沒田宅賜人者,非與燕鐵木兒議,諸人不許奏陳。”加號“答剌罕”,使子孫世襲其號;許兼三職署事。十二月,置龍翊衛,分領欽察衛士,以燕鐵木兒兼都指揮使。天曆三年(1329)正月,立都督府(六月升為大都督府),統左、右欽察衛、龍翊衛及哈剌魯、東路蒙古二萬戶府和東路蒙古元帥府,亦命他兼統,並授御史大夫。於是軍、政、監察大權盡掌握在他手中。
文宗即位時曾宣布等長兄來到立即讓位,打敗上都集團後就派官員北迎和世■。天曆二年正月,和世■從西北來到和寧地區,嶺北諸王、舊臣爭先迎謁擁戴,於是不等與文宗及其大臣見面就在和寧北即帝位,是為明宗。三月,文宗命燕鐵木兒奉皇帝璽往見明宗;四月,到達明宗駐地潔堅察罕(在和寧北,本太宗春季行宮),獻上帝璽,明宗命他仍為中書左丞相,封爵如故,並宣布“凡京師百官,朕弟所用者,並仍其舊”。燕鐵木兒奏請任命中書、樞密、御史台大臣,於是明宗任命追隨他的舊臣哈八兒禿等為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並向燕鐵木兒及新任大臣諭示了一系列政令;同時,立文宗為皇太子。燕鐵木兒從明宗南行,八月一日,至旺兀察都(即中都,今河北張北之北),次日,文宗從上都來迎,兄弟相見,宴諸王、大臣於行宮。六日,明宗“暴崩”,燕鐵木兒聲稱奉明宗皇后之命,以皇帝寶授予文宗,立即擁文宗“疾驅”還上都,途中“晝則率宿衛士以扈從,夜則躬擐甲冑幄殿巡護”,八日,抵上都。十五日,文宗再即帝位。明宗之死,事有蹊蹺,皇后八不沙、子妥歡貼睦爾(即元順帝,時已十歲)當時都在行宮,必知其情,朝野當亦有疑者,但八不沙於次年即被謀殺,妥歡貼睦爾被貶於高麗。直到後至元六年(1340),順帝才公開頒詔揭露文宗“當躬迓之際,乃與其臣月魯不花、也里牙、明里董阿謀為不軌,使我皇考飲恨上賓”(《元史·順帝紀三》)。詔中沒有提燕鐵木兒,但《元史·燕鐵木兒傳》則謂其“明宗之崩,實與逆謀”(此系據權衡《庚申外史》)。胡粹中元史續編》卷十載:“聞故老言:燕帖木兒奉上璽綬時,明宗從官有不為之禮者,燕帖木兒且怒且懼。既而帝暴崩,燕帖木兒聞哭聲,即奔入帳中,取寶璽,扶文宗上馬南馳。”可見他參與謀害明宗之事在元末廣為流傳,且合乎情理,當是事實。
文宗再次即位後,更加倚重燕鐵木兒。詔追封其父祖王號;以燕鐵木兒既為右丞相,乃不置左丞相,使獨掌政務,詔告天下,謂其功勳卓著,“宜專獨運,以重秉鈞”,“凡號令、刑名、選法、錢糧、造作,一切中書政務,悉聽總裁”,諸王、公主、駙馬、近侍和所有官員都不得越過他奏事;命藝文監刊行其《世家》;命禮部尚書馬祖常撰碑文紀其功,賜題《太師太平王定策元勛之碑》,詔於紅橋南為其建生祠,樹紀功碑,並親祀其生祠;命於興聖宮西南側為其建居弟;詔以其子塔剌海為養子;此外還多次賞賜田地、鷹坊、金銀、宮女等。其弟撒敦授知樞密院事,子唐其勢宣徽使,並賜號“答剌罕”,一門權勢盛極,以致唐其勢揚言“天下本我家之天下”(《元史·唐其勢傳》)。燕鐵木兒掌握大權後,“挾震主之威,肆意無忌”,讓中書省臣奏請賜給自己安豐等路封戶,龍慶州之園池、水磑、土田,嘉興、平江等處田地,占有了大量財富;取泰定帝後為夫人,先後娶宗室女達40人,“後房充斥,至不能盡識”,“一宴或宰十三馬”,荒淫、奢侈至極。
至順三年(1332)八日,文宗死,遺詔立明宗之子。為了便於控制朝政,燕鐵木兒乃立明宗次子,年僅七歲的懿璘質班,十月四日扶之即位,是為寧宗。
寧宗僅做了四十三天皇帝就死了。於是文宗後臨朝,燕鐵木兒又與群臣議立文宗子燕帖古思。文宗後不同意,主立明宗長子妥歡貼睦爾。妥歡貼睦爾時年十三歲,至順元年(1330)被文宗流放於高麗一海島中,第二年又被遷居廣西靜江(今桂林)。燕鐵木兒派人迎他入都,並親至良鄉迎接,陳述迎立之意,妥歡貼睦爾因年幼且畏懼,“一無所答”,燕鐵木兒疑忌,深恐妥歡貼睦爾即位之後追究明宗被害之事,所以遷延不立達六個月。在皇位空缺期間,一切軍國重事均決於燕鐵木兒,實際上已成皇帝之實。後燕鐵木兒以荒淫過度身死,妥歡貼睦爾才得於至順四年六月即皇帝位於上都,是為順帝。
燕鐵木兒雖死,但其家族勢力仍舊把持朝政。順帝以其弟撒敦、子唐其勢先後為中書左丞相。後至元元年(1335)三月,又立其女玉里伯牙吾氏為皇后。同年六月,均為右丞相伯顏所殺。七月,又大興燕鐵木兒宗黨之獄,歷時數年。至此,燕鐵木兒家族在元朝政治舞台上消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