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燔祭以撒是一段影響廣泛的天啟宗教歷史記錄,猶太教《托拉》、基督教《聖經》、伊斯蘭教《古蘭經》中對此記載相同。參見《聖經·舊約·創世紀第22章》:上帝為了考驗亞伯拉罕,叫他把獨生子以撒殺了作燔祭,獻給上帝。正當亞伯拉罕要拿刀殺他的兒子時,有個天使加以阻止,說:“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裡有一隻羊,你可用它來‘祭獻’上帝。”於是,亞伯拉罕便把小樹林中的那隻山羊抓來殺了,代替他的兒子獻給燔祭。
詳細解釋
名稱
燔祭以撒在中文裡有新教與天主教稱謂之別:常見稱謂沿用了新教的譯名,又名亞伯拉罕獻子;天主教譯作亞巴郎從命獻子或者全燔祭依撒格(義大利語:Sacrificio di Isacco)。
信奉天啟宗教的印歐語系內基本不隨教派之別而有稱謂差異:希伯來語稱“Akedát Yitzḥák”,德語稱“Opferung Isaaks”,法語稱“Ligature d'Isaac”,英語稱“Binding of Isaac”或“Sacrifice of Isaac”。又因為這是舊約中最具有象徵意義、對後世信徒影響最深遠的一場燔祭,所以又可以簡稱為“ 燔祭”。
相關名詞
亞伯拉罕(Abraham)或易卜拉辛(Ibrahim),原名亞伯蘭或阿巴郎(Abram),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先知,是上帝從地上眾生中所撿選並給予祝福的人。同時也是傳說中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
以撒(希伯來語: יִצְחָק;阿拉伯語: إسحٰق;英語:Isaac),又譯依撒格或易司哈格,是亞伯拉罕和妻子撒拉所生的唯一兒子,也是以掃和雅各的父親。以撒原文意為喜笑。
聖經原文
出自創世紀第22章,從第一句至第十九句。內容如下:
1 這些事以後,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就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
2 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
3 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兩個僕人和他兒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
4 到了第三日,亞伯拉罕舉目遠遠地看見那地方。
5 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與童子往那裡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裡來。
6 亞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兒子以撒身上,自己手裡拿著火與刀。於是二人同行。
7 以撒對他父親亞伯拉罕說,父親哪,亞伯拉罕說,我兒,我在這裡。以撒說,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裡呢?
8 亞伯拉罕說,我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於是二人同行。
9 他們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亞伯拉罕在那裡築壇,把柴擺好,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
10 亞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
11 耶和華的使者從天上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
12 天使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
13 亞伯拉罕舉目觀看,不料,有一隻公羊,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亞伯拉罕就取了那隻公羊來,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
14 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
15 耶和華的使者第二次從天上呼叫亞伯拉罕說,
16 耶和華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
17 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
18 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
19 於是亞伯拉罕回到他僕人那裡,他們一同起身往別是巴去,亞伯拉罕就住在別是巴。
宗教含義
亞伯拉罕和以撒都是虔信的象徵,為了信仰可以犧牲生命。早期基督教會認為亞伯拉罕主動聽從上帝的命令將以撒獻作祭物是信心和順服的榜樣。
以撒還是對父親順從的象徵。在猶太列祖中,以撒是最長壽的一位,也是其中唯一沒有改過名字的一位,還是唯一沒有離開過迦南的一位(雖然他一度試圖離開但上帝告訴他不要這樣)。與聖經中其它列祖相比,以撒的經歷較為平淡,一生中變故較少。在燔祭時,以撒沒有任何質疑、爭鬧、反抗。當時亞伯拉罕大約一百二十歲,若以撒逃跑,亞伯拉罕根本沒有能力追上他。以撒願意被父親捆綁放在壇的柴上,實在是順服的表現。因此成為基督教常見宗教藝術題材,相關的作品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