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夾戲

燈夾戲

燈夾戲是源於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故事《狸貓換太子》,直至今日,龍昌燈夾戲已經逐漸演變為祈願當地風調雨順、保佑四方寨鄰平安健康、祈福成功後還願的重要儀式

簡介

燈夾戲是源於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故事《狸貓換太子》。故事中宋朝仁宗皇帝趙禎(公元1010—1063)為李妃所生,被劉皇后用狸貓所換,將皇子占為己有,而李妃因此被加害,流落民間,哭瞎了雙眼。後遇包拯才得以和已是仁宗皇帝的兒子相認。宋仁宗為了讓自己的生母雙目復明,在除夕夜點燃了3724盞花燈,向上天許願祈福。果然,仁宗皇帝的孝心感動了天神,李妃的眼睛竟然重新獲得光明。宋仁宗大喜,以後的每年除夕夜點燃花燈,和皇后親自扮演小生和旦角,並由6個親近大臣打鑼打鼓,做法事向上天還願。花燈表演從除夕到十五,歷時半個月,以示虔誠,以後逐漸傳至民間。而龍昌燈夾戲則是100多年前(具體時間不詳),由一個外鄉人帶來,傳授於當地人,成為當地百姓祈福的一種形式。特點是演員們畫上臉譜,穿上戲服,手持道具,在鑼鼓、二胡、板胡等民間樂器的伴奏下,以唱說結合的形式進行法事活動或折子戲表演,最具特色的是龍昌燈夾戲保留了勾畫臉譜的特殊化妝方法,因臉譜生動有神,就更加生動地體現了劇中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徵,比起其他花燈劇更具觀賞性和藝術性。 現福泉龍昌燈夾戲班共18人,均為長沖村天生橋組的成年男人(因該戲劇帶有祈願法事等作用,女人不得參與其中),平時務農,演出時再集中。而資金全是劇團演員們自己出資,各場演出的辛苦費多少不論,甚至可以免費。現存的老戲台在第四代掌壇師魏明學家旁,已年久失修、破舊不堪,由於安全不能保障,故已多年沒有使用,每次演出只能在農家小院裡進行。 現劇團演出曲目有二、三十個之多,比如:《穆桂英大鬧洪州》、《三下河東》、《轅門斬子》等歷史故事。演出劇目沒有戲本,以口口相傳的形式傳承。戲服現有50多件,道具若干,其中傳下來的手工繡制戲服還有13件,包括武將服裝7件、文官服裝6件。每次開唱前,必須由戲班裡的掌壇師做法事告知“花燈菩薩”,點燃7盞花燈開光後,方可演唱。直至今日,龍昌燈夾戲已經逐漸演變為祈願當地風調雨順、保佑四方寨鄰平安健康、祈福成功後還願的重要儀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