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區
東北區是中國強大的工業基地,已形成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為核心的完整工業體系。工業區由南向北逐步推進,除原有的瀋陽—撫順—鞍山—本溪重工業區外,還出現了以機械、化工為主的旅大工業區,以煤炭、化工等為主的遼西走廊工業區,以機械、化工、造紙等為主的長春—吉林中部工業區,以電機、石油、機械工業等為主的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工業區,以煤炭—森林工業為主的黑龍江西部工業區等。
華北區
華北區以燃料動力、鋼鐵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原有的沿海津、京、唐工業區得到了加強和合理髮展,成為綜合性工業區。在豐富的原料產區和內地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業區和工業中心,主要有太行山麓以石家莊、邯鄲為中心的輕紡、燃料動力工業區,以太原、榆次為中心的晉中重工業區,以包頭、呼和浩特為中心的鋼鐵、畜產品加工工業區等等,從而使整個工業區由沿海向內地擴展。
華東區
是中國基礎雄厚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機電、輕紡、化工在全國更有重要地位。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工業區,是中國原有基礎最好、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加工工業區,機械、化工、輕紡工業居全國之冠。解放後,加強和建設了以淮南、合肥、馬鞍山為中心的燃料動力、鋼鐵、機械工業區,以青島為中心的輕紡、機械工業區,以濟南、淄博為中心的冶金、石油、化工、輕紡、機械工業區,以徐州、淮北、棗莊為中心的燃料動力工業區。工業區位同樣由沿海向內地不斷擴展。贛、閩、浙三省工業生產也有了很大發展。
中南區
中南區以京廣鐵路線為主幹。是解放後重點建設的地區之一。鋼鐵、有色金屬、電力、紡織、製糖工業在全國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部和北部,工業區以武大(武漢—大冶鋼鐵、機械工業區)為基點,沿京廣線向南、北和西部推進。南部以長沙、株洲、湘潭為中心的湘中冶金、機械、化工工業區,北部以鄭州、洛陽、三門峽、平頂山、焦作、安陽、開封等為中心的綜合性工業區,西部以水電、汽車、有色冶金為主的鄂西、湘西工業區。在南部,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綜合性工業區為基地,向粵北(韶關為中心)、向桂中(柳州、南寧為中心)不斷發展。
西南區
西南區是中國新興工業區之一,戰略後方的重要工業基地,冶金、機械、化工、燃料動力已具相當規模。本區工業在全國支持下,以重慶工業區為基點,逐步向西部和南部發展,建立了以成都為中心的機械工業為主、輕重工業結合的工業區,以自貢、內江、瀘州等為中心的川中天然氣化工、鹽業化工、製糖工業區,以渡口為中心的鋼鐵工業區,以貴陽為中心的機械、化工、有色金屬工業區,以及其它許多新的工業城市。
西北區
以蘭州、西安為基點,重點發展了石油化工、機械製造、棉毛紡織等部門,兩地成為西北最大的兩個工業區。在作為省(區)中心的烏魯木齊、西寧、銀川等地,工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在石油、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了工礦業生產,形成了許多工業中心。在黃河流域的劉家峽、青鋼峽、鹽鍋峽、八盤峽等修建了水電站,為本區工業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