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體粗壯,中型至大型,全身密被黑色、黃色或白色、火紅色等各色相間的長而整齊的毛,一般長1.5~2.5cm;口器發達,中唇舌較長,吻長9~17mm,但也有較短的個體;唇基稍隆起,而側角稍向下延伸;上唇寬為長的兩倍,顎眼距長;單眼幾乎呈直線排列。胸部密被長而整齊的毛;前翅具3個亞緣室第1 室被1條偽脈斜割,翅痣小。雌性後足跗節寬,表面光滑,端部周圍被長毛,形成花粉筐;後足基脛節寬扁,內表面具整齊排列的毛刷。腹部寬圓,密被長而整齊的毛;雄性外生殖器強幾丁質化,生殖節及生殖刺突均呈暗褐色。雌性蜂腹部第四與第五腹板之間有蠟腺,其分泌的蠟是熊蜂築巢的重要材料。
生活史及習性
生活史
熊蜂是一類多食性的社會性昆蟲,其中熊蜂屬的種是社會性的,具有三個級型:蜂王、工蜂、雄蜂,蜂王主要是負責產卵,工蜂主要是負責採集食物、築巢、飼餵幼蟲、清理衛生,雄蜂主要是交配繁衍後代。
自然界中,熊蜂大多數地方都是一年一代,也有極個別地方報導一年二代。
熊蜂的生活史同蜜蜂的生活史差異很大。以溫帶地 區為例,熊蜂是單只蜂王休眠越冬,在來年春天氣溫升高、早春花開放時,蜂王出蟄。此時,蜂王的卵巢管又細又小,之後兩周左右的時間,蜂王在早春花上取食花蜜和花粉,當卵巢發育完全、包含卵粒時,蜂王就找一個適宜的地方做巢。通常蜂王會選擇在稻草捆內、乾草叢裡、老鼠等小哺乳動物捨棄的洞穴或廢棄的鳥窩等地方做巢。之後,蜂王開始築巢產卵繁殖,在第一批工蜂出房以前,蜂王既要產卵育蟲,又要採集花蜜和花粉。第一批工蜂出房以後,便很快就會參與巢內各項工作,幫助蜂王泌蠟、築巢、採集和哺育幼蟲。一般在第二批工蜂出房以後,蜂王不再出巢採集,專職產卵。隨著蜂群的壯大,工蜂越來越多。此時,它們也象蜜蜂一樣有了分工,有採集蜂、哺育蜂和守衛蜂。在群勢達到高峰期時,蜂王產第一批未受精卵。未受精卵發育為雄蜂。此時有的蜂群也有工蜂產卵的現象。新蜂王出房待性成熟後進行婚飛交配。交配後的蜂王繼續取食花蜜和花粉,在體內充分積累脂肪,以準備越冬。交配後的蜂王離開群體獨立越冬。越冬前老蜂群解體消亡。第二年,下一代的蜂王又開始這樣的繁殖。
營巢習性
根據營巢習性,熊蜂又可以簡單的分為“地下種”、“地表種”和“地上種”。例如分布在溫帶的熊蜂大部分喜歡在地下築巢,如 B. terrestris, B. lapidarius和 B. lucorum等,它們通常在一些小哺乳動物如老鼠等遺棄的洞穴內做巢;也有一部分熊蜂喜歡在地表築巢,如 B. muscorum, B. pascuorun和 B.ruderarius等,它們常常選擇在雜亂的草叢裡築巢;極個別的蜂種如 B. hortorum則喜歡在比較高的上空如一些廢棄的鳥窩裡築巢。而分布在熱帶雨林的熊蜂則通常在地表築巢,如亞馬遜河流域常見的 B. transversalis熊蜂,通常在地表依坡而建一個形狀如圓錐形的巢窩,並在巢窩上面搭建一個類似雨傘的棚蓋,防止雨水進入。
物種分布
世界分布
熊蜂喜歡寒冷、視野開闊、花朵豐富的棲息生境,而且通常該生境具有一個長的,但不太惡劣的冬季。目前,熊蜂分布區域遍布除南極、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區外的整個大陸,集中分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和亞寒帶,適宜於寒冷、濕潤的氣候。
國內分布
我國在動物地理區系劃分上屬於古北區和東洋區,故熊蜂在我國分布範圍極廣,僅個別地方沒有發現。
我國熊蜂分布分為4個亞區,即日本一中國一喜馬拉雅山亞區、西藏高原亞區、哈薩克斯坦一蒙古亞區、西伯利亞亞區。
授粉特性
為溫室蔬菜授粉,熊蜂具有如下的特性:
(1)可以周年繁育
即在人工控制條件下縮短或打破蜂王的滯育期,在任何季節,都可以根據溫室蔬菜授粉的需要而繁育熊蜂授粉群,從而解決了冬季溫室蔬菜套用昆蟲授粉的難題。
(2)有較長的吻
蜜蜂的吻長為5~7mm,而熊蜂的吻長為9~17mm,所以,對於一些深冠管花朵的蔬菜,如番茄、辣椒、茄子等,用熊蜂授粉效果更加顯著。
(3)採集力強
熊蜂個體大,壽命長,渾身絨毛,飛行距離在5km以上,對蜜粉源的利用比其它蜂更高效。
(4)耐低溫和低光照
在蜜蜂不出巢的陰冷天氣,熊蜂照常可以出巢採集授粉。
(5)驅光性差
在溫室內,熊蜂不會象蜜蜂那樣向上飛撞玻璃,而是很溫順地在花上採集。
(7)耐濕性強
在濕度較大的溫室內,熊蜂比較適應。
(8)信息交流系統不發達
熊蜂的進化程度低,對於新發現的蜜源不能象蜜蜂那樣相互傳遞信息,也就是說,熊蜂能專心地在溫室內採集授粉,而不象蜜蜂那樣從通氣孔飛到溫室外的其它蜜源上去。
(7)聲震大
一些植物的花只有被昆蟲的嗡嗡聲震動時才能釋放花粉,這就使得熊蜂成為這些聲震授粉作物如草莓、茄子、番茄等的理想授粉者。
授粉優勢
利用熊蜂為溫室果蔬作物授粉是一項低成本、高效率、無污染的現代化高新農業技術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增產顯著:為保護地番茄、青椒、茄子、草莓、桃、杏等多種蔬菜和果樹的授粉,增產效果達30%以上。試驗證明,熊蜂授粉後番茄增產可達40—50%。茄子用熊蜂授粉比震動棒增產35.9%,比用激素增產51.3%。由此表明,用熊蜂授粉提高果菜產量,優於其它任何授粉方法。
2、提高品質:試驗表明,番茄用熊蜂授粉平均單果種子數為269.54,用震動棒授粉為196.80,蜜蜂授粉為91.73,對照為89.40。果實內種籽越多,果肉越厚、果實越大、質地越堅實,產量品質也就提高。同時,由於熊蜂授粉力強,授粉率高,授粉後果實個體大小均勻一致,且果形好,無畸形果,從而提高果菜產品市場售價,增加收益。
3、省時省力:授粉工作由熊蜂完成,不需任何勞力。蜂箱內配備3個月的食物,放入溫室後,無需任何管理。果菜開花期,將蜂箱放置在溫室大棚內高於作物頂部的位置,每箱蜂80~100頭,授粉面積可達1.5~2畝地。
4、提高生態環境效益:使用傳粉昆蟲後會減少有毒農藥的使用,而增加對低毒高效安全農藥的使用,並有意識地偏重於採用生物防治技術;傳粉昆蟲取代激素授粉,減少了激素造成的污染,提高了果菜品質,保護了生態環境,有益於消費者身體健康。
使用方法
1、引入蜂群。在花期將授粉蜂的蜂箱搬入大棚,冬季可懸掛在棚頂下方,夏季墊高約60公分置於陰涼處。蜂箱有兩個開口,一個是可進可出的開口A,另一個是只進不出的開口B。正常作業時,可封住B,打開A,允許熊蜂自由進出。當需要噴藥時,可擋住A,打開B,使室內熊蜂全部回到蜂箱,免受藥害。
使用熊蜂授粉一般在傍晚時將蜂箱帶入棚內,1小時內,打開蜂箱兩個口。熊蜂工作時會在花瓣上留下肉眼可見的棕色印記(稱為“蜂吻”)。在番茄盛花期,一般每畝放50隻--80隻熊蜂,使用2個月後更新。熊蜂對高溫敏感,夏季使用時在蜂箱頂部放置清水可幫助蜂群降低巢內溫度。
2、蜂箱的安置。蜂箱安置在貼近地面約50厘米的位置。為防止螞蟻危害蜂群,可以在地面上放置一盆清水, 在盆中間墊不吸水的材料,蜂箱放置於其上。在炎熱的夏天,溫室內的溫度往往會達到甚至超過40度,此時,推薦在蜂箱的頂部置一小塊遮陽網,並適當降低蜂箱高度。
3、蜂群的使用時間及效果。蜂群的正常使用時間可達到2個月,在溫室條件適宜的情況下, 蜂群的使用時間還可以延長。由於熊蜂的授粉能力極強,少量工蜂即能充分滿足作物授粉需要,要以作物花朵的坐果情況判斷授粉情況,一般熊蜂授粉過的花朵會有黑色的咬齧痕跡。在使用熊蜂授粉的後期,熊蜂蜂群會產生大量的雄性個體,雄性的熊蜂不會為花朵授粉, 此時需要注意觀察溫室作物的授粉情況,防止出現看見大量的蜂卻不能為作物授粉的情況出現。熊蜂的蜂群在使用2個月左右後就開始衰亡,只能使用一個生長季節。
注意事項
1、在熊蜂的授粉期間不能使用農藥 。推薦使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溫室白粉虱和蚜蟲;如大棚使用過農藥,需要在農藥的殘效期後再使用熊蜂。 溫室內部的溫室最好不要超過35度。夏天溫度高的時候,適當延長放風時間,增加放風口的寬度有利於降低棚內溫度。另外,在熊蜂使用期間,請注意檢查蜂箱內水壺裡的糖水是否不足,夏天水壺內的糖水一般可使用20天左右,溫度低時使用時間會延長,如出現糖水不足的情況需及時添加。
2、溫室內的作物的開花結果受到溫室環境的影響 。在冬天的低溫下溫室作物往往沒有花粉;在濕度過高的情況下花粉往往不能正常的散落到柱頭上,在此情況下,無論是人工授粉還是熊蜂授粉,都不會有理想的效果。使用熊蜂授粉,在花粉過少的情況下, 難以吸引熊蜂出巢採集花粉,同時也會影響熊蜂蜂群的發育,此時需要在蜂巢中投入一些花粉,以維持熊蜂蜂群的發育。
3.防止蜇人。
a. 避免強烈振動或敲擊蜂箱,不要穿藍色衣服及使用香水等化妝品,以免吸引熊蜂。
b.與熊蜂共處時要保持平靜心態,以防產生急促的呼吸氣流.熊蜂對於蒸汽、酒精、香水、肥皂、須後水等氣味敏感。
c.戒指、項鍊和手錶也可引發熊蜂的攻擊行為(主要緣於戒指等與皮膚接觸而產生的氧化物的氣味)。
d. 過敏性或全身反應。約1%的人群,蜂蜇後15鍾內可發生過敏性反應(也稱為全身反應、系統性反應)。凡出現全身皮膚發生過敏性反應(1級,紅腫、發癢),出現消化道症狀(2級,嘔吐、腹瀉),出現支氣管堵塞症狀(3 級),出現心悸、過敏性休克症狀(4 級)時,應立即送醫院,並遵醫囑治療。
4.合理使用農藥。黃昏熊蜂回箱後把箱移出溫室再施藥,2天后再放回原地。嚴禁施用具有緩效作用的殺蟲劑、可濕性粉劑、煙燻劑及含有硫磺的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