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子實體中等大。菌蓋直徑9.5-11cm,扁半球形後下凹,平滑,不粘或在潮濕里稍粘,初帶白色,後變淡煙色、棕灰色至深棕灰色,受傷處灰黑色。菌肉較厚,白色,受傷時不變紅色而變灰色或灰褐色,最後呈黑色。味道柔和,無特殊氣味。菌褶白色,受傷變黑色,不等長,稍密而薄,直生或稍延生。菌柄長1.5-6.5cm,粗1-2.8cm,肉質,近圓柱形,中實,白色,老後與菌蓋同色,傷處變暗。孢子印白色。孢子無色,近球形,有小疣和不完整網紋,(6.4)6.9-9.1μm×(5.5)5.8-7.3μm。褶側囊體近梭形,頂端常呈乳頭狀,(36)-52-100μm×(5.5)-7.3-10.9μm。
生態習性
夏秋季生於針葉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
分布地區
河北、吉林、江蘇、廣東、湖南、甘肅、廣西、貴州、西藏等。
主要價值
可食用,但要注意同亞稀褶黑菇(R. subnigricans)和密褶黑菇(R. densifolia)等有毒種的區別。該菌據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為80%。與松、櫟等樹木形成菌根。
分類地位
傘菌目、紅菇科、紅菇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