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的先驅林邁可

無線電的先驅林邁可

林邁可出生於英國的一個世代書香的門第。1937年他受北平燕京大學聘請,擔任燕大的經濟學導師,並領導創辦牛 津大學式的導師制。1937年12月,林邁可繞道美國,從溫哥華乘船來到中國。與他同船來中國的還有著名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燕京大學是當時在敵占區唯一一所自由自在的大學。燕大校長司徒雷登很機智地與日本人旋。司徒雷登校長在重要的問題上立場堅定,在原則問題上寧可關門也決不妥協的性格,深深地影響著林邁克。

訪問晉察冀邊區

1938年初,美聯社駐北平記者霍爾多漢森報導說,在冀中有一個有趣的組織在發展。林邁可十分好奇。經與燕京

抗戰的中共林邁可 抗戰的中共林邁可

大學的幾位年輕教師商議,決定利用復活節假期去充分了解一下這個組織。 1938年夏,林邁可和他的同事從冀中出發,來到了在任丘的呂正操將軍的司令部,他們受到了根據地軍民的熱情歡迎和接待。然後,他們被護送越過平漢鐵路,進入到設在山西省五台山區的聶榮臻將軍的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和宋劭文主任委員領導下的邊區政府。在根據地,林邁可看到:民眾舉行抗日集會,新招募的軍隊在操練,兵工廠的工人在緊張的工作,鄉村國小校黑板上寫著抗日標語,男女平等參政議政,以及根據地人民新穎的文化活動——在露天舞台上演出抗戰話劇。他們還有幸獲準,參加了一次游擊隊破襲平汗鐵路的戰鬥。 在山西武鄉縣磚壁村的八路軍總部,林邁可見到朱德總司令,並為總部通訊科檢修了電台的通訊設備。

參加抗日地下活動

訪問了晉察冀邊區,林邁可深感邊區抗戰物資的匱乏,也為邊區軍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堅持抗戰的精神所感

抗戰的中共 抗戰的中共

動。回到北平,他積極參加抗日的地下活動,由於擁有外國人的許多特別的權利和方便,他為根據地做了許多工作。 外國人在北平城門口不會被搜身。他經常購買日本人嚴格控制的醫藥物品,以及應八路軍地下聯繫人的要求,購買無線電台零件。

為了準確記錄所買藥品的詳細名稱和功能,他找了一個在導師班學習,他認為老實可靠的女學生李效黎,幫他重新整理藥籤。後來,李效黎成了林邁可的妻子。

燕京大學機械房的工人肖再田,曾和林邁可一同訪問晉察冀邊區,回北平後,從事抗日地下工作。後來被日軍憲兵

抗戰的中共 抗戰的中共

隊逮捕,遭到嚴刑拷打。林邁可和其他同情抗日的朋友們想盡辦法營救他,當得知憲兵隊司令官想要買一輛機車,索要足夠的錢時,林邁可拿出自己的積蓄,和朋友們一起湊足了錢,才將肖再田“贖”了出來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林邁克帶著妻子和班威廉夫婦駕駛校長的汽車,逃出北平。經地下工作者和游擊隊的護送,到達晉察冀平西根據地。

通訊部的技術顧問

在平西,林邁可夫婦受到根據地軍民的熱烈歡迎。很快,他們與肖克將軍夫婦成了好朋友。林邁可被安排在通訊部

無線電的先驅林邁可 無線電的先驅林邁可

的電台工作。他從北平帶來一隻萬用表和一支計算尺,成了這個根據地僅有的寶貝工具。 1942年春天,林邁可夫婦到了聶榮臻將軍的司令部駐地。受聶榮臻將軍的邀請,林邁可擔任通訊部技術顧問。他給部隊技術員講授無線電工課程,由於沒有教材,很多課程內容不得不從最基本的電學第一定律開始。

林邁可的妻子李效黎也在通訊部工作,任英語課教員。他們發現,用中文發報會有許多的麻煩,一個數碼錯了,就會譯成完全不同的另一個字,英語是以字母形式構成的語言,拼錯一個字並不會影響理解原意。於是,他們共同幫助部隊用簡單的英語來傳遞信息。 從1942年到1944年,林邁可一直在晉察冀軍區,從事電台設備的整修改進和教學工作。在晉察冀的學生中有很多人後來成為新中國電訊界的高級幹部、技術專家和骨幹。

為延安的無線電和新聞事業盡力

1944年5月,林邁可一家到達延安。第二天,朱德總司令由黃華陪同看望林邁克。黃華曾是燕京大學“一二?九”學

無線電的先驅林邁可 無線電的先驅林邁可

生抗日運動的組織者之一。不久,毛澤東主席對林邁可一家來延安表示慰問,並特別問到林邁可孩子的健康。 林邁可一到延安就急於工作。朱德、葉劍英和他詳細地討論了他的工作問題。不久,他被任命為18集團軍通訊部的無線電通訊顧問。 為了迎接美軍觀察組,林邁可夫婦參加了翻譯組的工作。與此同時,林邁可還和美國人一道,設計了一個通訊網路,以便為美軍飛機提供氣象預報。 在延安,林邁可一方面為延安的通訊和新聞事業盡力。另一方面,他還主動撰寫稿件報告邊區概況,請經過和離開

林邁可等抗戰人員合影 林邁可等抗戰人員合影

延安的外國人帶走,或傳送給合適的報社、政府機關,或任何對抗日根據地感興趣的人。 林邁可在中國戰鬥和生活了8年,他的一兒一女都出生在抗日根據地。他用剛到北平時購買的一架德國造的蔡斯伊康照相機,把自己和平西、晉察冀、延安軍民的抗戰生活拍攝下來,從戰爭年代一直保存至今。 抗日戰爭勝利後,林邁可一家於1945年10月轉往重慶經印度返回英國。 新中國成立後,他和家人都非常關注中國的發展,多次應邀訪華。他是中國人民永誌不忘的老朋友。

相關著作

1975年英國出版林邁可著《抗戰的中共》,引起極大反響。1987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林邁可著《八路軍抗日根

封面 封面

據地見聞錄—— 一個英國人不平凡經歷的記述》;2005年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林邁可著《抗戰中的紅色根據地——圖文見證八路軍抗戰史—— 一個英國人不平凡經歷的記述》。 三本書內容基本相同,連同200餘幅照片,記錄了林邁可夫婦難忘的一段經歷、見聞。 《抗戰中的紅色根據地》編者把林邁可1986年12月於北京大學的演講作為“作者感言”:“從1937年到1945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敵後進行抗日游擊戰爭,世界上很多地方幾乎很少有人知悉。近幾年來,我和我妻子在美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國遇到了很多華僑和華裔人,他們都很急切地向我們詢問這樣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真的抵抗過日本侵略軍嗎?”尤其在美國,近年來從台灣來的中國人很多,他們更迫切地要我們證實:中國共產黨是否確實參加了抗日戰爭?有些學生甚至很坦白地說,他們在台灣聽到的是中共在抗日時期“按兵不動,坐享擴大軍隊和地盤,進而準備控制全中國”。有的學生對台灣的這種說法有疑問,需要從我們口中聽到實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