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強

無強是一名越國的君主,在位37年,去世於前306年。

人物簡介

越王無強(?-前306年),又名無彊,為戰國時期越國的君主,勾踐六世孫,《史記索隱》稱為無顓之弟。無顓死後繼承為君主,前342年至前306年在位37年,之後攻越,無強戰敗被殺殉國。

生平

無彊繼位後頗思振作,想重振雄威,整軍與中原各國爭霸,他把目標放在了齊國,決心興兵征伐。齊威王派使者去勸阻無彊。使者說:“越國如果不討伐楚國,不能稱王稱侯。大概越國不敢不討伐楚國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三晉(指當時的韓、趙、魏三國)的幫助。韓、魏兩國如果追隨越國進攻楚國,不但損兵折將,而且自己的領土也會受到威脅。那么,越國如此看重同三晉的盟約有什麼意義呢?”
越王無彊說:“我與三晉結盟,並非讓他們為我打仗。只是希望魏國把軍隊駐紮在大梁城下,威懾楚國,使楚軍被牽制而無法威脅越國和中原各國,那么大家就可以合力打敗楚國,韓、魏兩國就可不戰而分得土地,不耕種而獲得糧食。現在韓、魏兩國不這樣做,卻在黃河、華山之間互相攻伐,被齊國利用。我所期待的韓、魏兩國如此失算,我怎么能依靠它們稱王呢?”
使者說:“越國沒有滅亡真是萬幸呀!我不認為那種像轉動眼珠一樣運用智慧,能看得見毫毛卻看不見睫毛是值得看重的。現在大王知道三晉的失策所在,對越國的失誤卻自己沒有察覺。這就是剛才我用眼睛所作的比喻。大王所期待三晉的,既不是讓他們效汗馬之勞,又不是與越國軍隊結成同盟,只是希望他們來分散牽制楚國的兵力。現在楚國的兵力已經分散了,還有什麼期待於三晉的呢?”
越王無彊問道:“為什麼這樣說?”
使者回答說:“楚國布置軍隊的戰線長達三千七百里,兵力分散還有比這更大的嗎?這樣好的時機不進攻楚國,我由此知道越國是大不足以稱王,小不足以稱伯的。再說,讎、龐、長沙等地是楚國的糧食產地,竟陵澤地區是楚國的木材產地,越國如果尋找機會用兵打通無假關,那么這四個城邑就不能向楚國郢都進貢糧草物資了。我聽說圖謀稱王而沒達到,至少也可以稱伯。然而不能稱伯的原因,是由於策略上的失誤。因此希望大王調轉兵鋒,進攻楚國。”
在齊國使者花言巧語下落入了圈套,放棄了原先的既定計畫,莽撞地進攻楚國。楚國國君楚威王大怒,興兵伐越, 越王無彊率軍親征,迎戰楚軍,雙方展開激戰,結果越軍大敗,連越王無彊也在陣前被殺。楚國趁機攻取越國的吳地,並一直推進到錢塘江,設立江東郡。
越王無彊突然被殺,越國徹底崩潰,王族們開始互相殘殺,各自稱王,無彊之子玉逃回都城會稽稱王,但只能控制都城周圍,無法再統一越國。楚國趁機坐收漁翁之利,將越族勢力擊退到沿海島嶼,逼越國貴族臣服,無彊之子蹄率先投降,被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後來發展成了歐陽這個姓氏),此後楚國逐步控制越國故地。
不願意臣服的越國人只好顛沛流離,向更南的台州、溫州和福建地區遷徙,有的人甚至乘船出海向日本、越南遷徙。其中越王玉的後裔搖後來在漢初在台溫地區建立了東甌國,越國貴族的另一支無諸則在福建建立閩越國。漢初兩國互相爭正統,戰爭不斷,被漢朝朝廷廢滅。

家庭

兄弟

越王無顓,古本《竹書紀年》稱菼蠋卯,是戰國時期越國的君主,無餘死後繼承為君主,前360年至前343年在位18年去世。

兒子

玉(見《吳越春秋》)
蹄(次子,為歐陽姓始祖)
前任:
兄越王無顓
戰國越國君主
前342年─前306年
繼任:
無,最後一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