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擊金門

炮擊金門

金門炮戰(台灣稱八二三炮戰,香港稱金門八二三炮戰),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炮戰。炮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國民黨軍隊隨後開始反擊。炮戰初期,解放軍攻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重封鎖海運線,以圍困金門。在炮戰初期,國軍猝不及防,隨著戰事繼續,逐漸恢復戰力。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甚至利用八吋榴炮反擊及癱瘓廈門車站等的補運單位。炮戰期間,雙方海軍艦艇和空軍也多次戰鬥。10月初,解放軍宣布放棄封鎖,改為“單打雙停(逢單日炮擊,雙日不炮擊;單打雙不打)”,逐漸減少攻勢。中華人民共和國維持單打雙不打,直到1979年和美國建交為止。金門炮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迄今最後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衝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炮擊金門炮擊金門

1958年8月23日,依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為解放金門,進而為未來解放台灣,發動了炮擊金門戰役。數萬發炮彈不但沉重的打擊了國民黨軍隊,也嚴重封鎖了金門島國民黨軍隊的補給,給垂死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帶來了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壓力。在蔣介石的掙紮下,人民解放軍為減少兩岸傷亡,停止炮擊金門,並暫時放棄逼退國民黨軍的計畫,為未來兩岸統一創造機會。在“台獨”勢力在台灣愈發猖獗的今天,回顧這段往事不但能幫助我們了解歷史,也是對台灣分裂勢力敲響警鐘。中國的統一是任何勢力也無法阻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不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實上已經歸還中國。然而,在反人民的內戰中,全面潰退的國民黨撤到台灣後,由於美國等西方反華勢力的插手,使台灣再次與祖國大陸分離。1958年8月23日17時30分起,解放軍3萬多發炮彈猛轟金門,震驚了全世界。這是否拉開解放台灣的序幕?美蔣慌了手腳。

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武力介入台灣海峽。1954年12月,美台訂立《共同防禦條約》,使原本屬於中國內政的問題複雜化,也使毛澤東深思熟慮:從戰略高度判斷台灣海峽的局勢,首先是“美蔣協防”保台灣,要準備美國空軍、海軍捲入。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將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台灣。1955年3月,美國和蔣介石簽訂的所謂《共同防禦條約》生效。在美國的支持下,台灣當局年年發出“反攻大陸”的叫囂,不斷騷擾大陸。

1958年7月15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附近登入,武裝干涉黎巴嫩和伊拉克內政,中東燃起戰火。台灣當局伺機擺出反攻大陸的姿態。1958年夏,國際形勢驟然緊張。美國在黎巴嫩登入,扼殺黎巴嫩人民起義;英國出兵約旦,威脅伊拉克民族革命。在遠東,美國重申不承認中國,並支持台灣當局在台灣海峽進行戰爭挑釁。在這一背景下,毛澤東決定炮擊金門,以牽動全球戰略格局,震懾美蔣頑固勢力。他說道,不要怕鬼,你越怕鬼,你就越不能活,他就要跑進來把你吃掉。我們不怕鬼,所以炮擊金門、馬祖。

7月18日晚,毛主席召集有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海、空軍領導人參加的會議,作出炮擊金門的指示:金門炮戰,意在擊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鬥爭。

7月19日,葉飛率福州軍區前線指揮部疾馳廈門。兵力部署如下:以17具炮兵營組成蓮河地區炮兵群,以15個炮兵營組成廈門地區炮兵群,分別負責打擊小金門和大金門的國民黨軍;以6個海岸炮兵連配置在圍頭、蓮河、廈門前沿陣地,打擊大金門料羅灣的國民黨軍艦。7月20日,中央軍委批准組成以葉飛為首的福州軍區前線指揮所。

工程兵夜以繼日構築90個連的野戰炮兵掩蓋陣地,95個連的露天陣地,搶修道路150餘公里,橋樑500餘米,保障炮兵部隊急速進入陣地。航空兵部隊神速轉場至閩、粵、贛三省幾個機場。在廈門、蓮河地區組成1個高炮群,保障對空安全。海軍水面艦艇部隊(含魚雷快艇)水陸兼程,隱蔽地迅速進入相關海域。

8月20日,毛澤東決定:立即集中力量,對金門國民黨軍突然猛烈打擊(不打馬祖),把它封鎖起來。8月21日,毛澤東在北戴河召開會議,作出8月23日17時30分發起炮擊金門的決定。

炮擊金門炮擊金門

8月23日,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轟擊金門,僅2小時內,就有4.5萬多發炮彈密集傾瀉到金門島。金門炮聲,天下驚聞。摸不著頭腦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杜勒斯趕緊跑到北卡羅來納山中地下深處的防彈掩蔽所,向總統艾森豪匯報了金門的訊息。艾森豪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也沒搞懂其中的玄機。於是他那豐富的想像力開始發揮作用:金門、馬祖失守,台灣也就保不住了,這將威脅“日本、菲律賓、泰國、越南,甚至沖繩未來的安全……因而將使美國的根本利益受到嚴重的損失”。他不敢再往下想,急急忙忙回到華盛頓,下令從部署中東的第6艦隊調出兩艘航空母艦加入第7艦隊。美國人終於隨著毛澤東的指揮棒動作起來。

金門守軍海上補給線被截後,美台海軍組成了聯合艦隊進行護航。福建前線部隊請示打不打美台聯合艦隊?毛澤東命令照打,以試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的效力到底有多大,美軍在台灣海峽的介入到底有多深。結果,解放軍一通大炮,美艦頓時撕下了“盟友”的假面,丟下台艦及運輸船隻,掉頭遁去,急得蔣艦大罵“美國人混蛋”。事情再明白不過了,美國是不會冒同人民解放軍發生直接衝突的危險的。

在這一新形勢下,毛澤東決定以民族大義為重,暫緩收復金、馬。10月6日,毛澤東親自撰寫的《告台灣同胞書》,以國防部長彭德懷的名義發表,指出“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美國人總有一天會拋棄你們的”,“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並宣布暫停炮擊7天。25日,毛澤東再次新撰《再告台灣同胞書》,指出“中國人的事情只能是我們中國人解決。一時難以解決,可以從長計議”,宣布“逢雙日”不打炮,讓金門等島嶼“得到充分供應”,“以利你們長期固守”,“一致對外”。

文告的發表,將台灣當局寄人籬下、仰人鼻息的處境暴白於天下。也宣告了中國人自己解決台灣問題的原則立場。從此,金門炮擊戰進入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新階段,成為中外軍事史、政治史上的奇觀。美國“劃海而治”的分裂圖謀被最終挫敗。

1979年元旦,由於美國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交,同時終止其與蔣介石集團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中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宣布停止炮擊金門、馬祖等島嶼;同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布了《告台灣同胞書》,炮擊金門行動遂告終止。

歷史是一面鮮明的鏡子。中國人民350年來捍衛台灣主權的鬥爭證明: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任何分割我國領土和主權的企圖,不管來自外部侵略勢力,還是內部分裂勢力,都不可能得逞;任何分裂主義分子終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戰區地理

金門島金門島
金門島,位於福建省廈門市的東南沿海之外,和廈門島隔海相望。包括金門本島(大金門島)以及烈嶼(小金門島)、大擔、二擔、烏丘、東碇、北碇、等十二座島嶼。大金門島呈啞鈴狀,南部為料羅灣,“啞鈴”左上支頭即為古寧頭。島上最高峰為太武山。
金門島完全扼守住了廈門島的出海口。從廈門到小金門島的直線距離只有三公里,到大金門島距離為十公里。在蓮河、圍頭、廈門等地,金門島完全處在射程達到十幾公里的火炮射程之內。這樣的地理條件,金門島必然處於高度戒備之中。

後方支援

炮擊金門的勝利,與地方政府和人民民眾的大力支持、援助十分緊密,是福建前線軍民齊心協力、團結戰鬥的結果。福建省支前民工48.5萬人次,水路運輸各種物資36萬噸。在戰鬥激烈的時期,僅廈門的民兵和民眾直接支前的,每日平均4000人以上。地方政府供應木料近4萬平方米,麻袋50萬條。金門炮擊的勝利,又一次證明了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軍民協作一條心,試看天下誰能敵?

時機選擇

解放軍炮擊金門的陣地

1955年萬隆會議後,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逐步確立了爭取和平解放台灣的方針,但這一努力遭到了美國政府的阻撓。1956年的“波匈事件”(波蘭和匈牙利國內爆發的反對蘇聯干涉其內政的大規模民眾運動)後,美國調整了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冷戰政策。1957年6月28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舊金山發表演說,毫不掩飾地道出要消滅一切社會主義國家的圖謀。從這年12月起,美國先是中斷了中美大使級會談,繼而慫恿逃到台灣的蔣介石集團對大陸沿海進行騷擾破壞,妄圖通過製造既成事實把台海兩岸的分裂狀況永久固定下來。1958年5月,美國在台灣成立“美軍聯合協防軍援司令部”。

在美國艾森豪政府的慫恿和包庇下,台灣方面不斷出動飛機深入祖國大陸內地,在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等地空投特務、散發傳單,甚至對福建沿海地區進行轟炸。與此同時,蔣介石政府還不斷向金門、馬祖等靠近大陸的島嶼增兵,至1958年夏季,金、馬兩地的兵力已達10萬之眾。台灣海峽的局勢日趨緊張。

金門列島位於福建南部廈門以東,距大陸約5.5海里,分為大金門和小金門兩島,附近還有大擔、二擔兩個小島被蔣軍困守,他們不斷對福建沿岸進行騷擾。

1957年12月,由鐵道兵承建的連線江西鷹潭和廈門之間的鷹廈鐵路通車,這極大地提高了福建前線的國防運輸能力。12月18日,毛澤東作出批示:“請考慮我空軍1958年進入福建的問題。”

1958年6月30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限定美國政府在15日內恢復中美大使級會談,“否則,中國政府就不能不認為美國已經決心破裂中美大使級會談”。中國政府發表聲明的次日,杜勒斯親自站出來發表講話宣稱,如果中國政府同意更改會談地點,美國政府將派它的駐波蘭大使參加會談。但是,杜勒斯在談話中還表示,美國不會向中國限定舉行大使級會談的“最後通牒”低頭。

7月15日,就在中國政府為中美重開大使級會談限定的最後期限到達之時,新中國領導人非但沒有等到美國人重開談判的答覆,相反,卻得到了美國出兵黎巴嫩,干涉伊拉克革命的訊息。美國的霸道行徑使得世界輿論為之譁然。美國出兵中東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後來對台灣局勢的反應能力。偏安一隅的蔣介石集團也想趁火打劫,於7月17日宣布進入“特別警戒狀態”,同時加緊針對大陸的軍事演習和空中偵察,擺出一副反攻大陸的架勢。此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的方案已在案頭,毛澤東果斷決定,“今天開炮,時機選擇得當”。

戰前準備

在金門炮戰之前,解放軍已經對金門島進行了周密的部署。解放軍前線總指揮葉飛上將調集炮兵部隊17個炮兵營組成蓮河地區炮群,15個炮兵營組成廈門地區炮群,又以海軍岸防兵的6個海岸炮兵連配置在圍頭、廈門、蓮河等地,負責對料羅灣進出艦艇進行打擊和封鎖。解放軍所用火炮有152加榴炮、155榴彈炮、122榴彈炮以及130海岸炮等各型火炮,總計439門。同時,福建沿海的民兵也動員起來,配合解放軍炮兵部隊進駐,和正規部隊共同戰鬥,各個炮位都配屬了一定數量的民兵。
早在7月初,解放軍參戰部隊就開始向福建沿海地區集結,秘密開進。除了炮兵部隊,海軍、空軍部隊也進駐福建。其實,早在1955年,忙完了朝鮮戰場作戰任務的空軍主力就計畫南下轉場福建,但是由於為了表示對台灣的和平意願,空軍暫緩入閩。到了1958年,形勢直轉急下,且戰備機場都修建完畢,空軍主力轉場進駐福建,開始為奪取制空權做準備。海軍除了加強海岸炮兵的戰備任務,為了在近海奪取制海權,除廈門本地原有駐紮的海軍炮艇外,東海艦隊魚雷艇六支隊一大隊12艘魚雷艇在上海裝上火車,海軍官兵集體改穿陸軍軍服,將運送魚雷艇的軍列改裝成“陸軍新兵專列”秘密走陸路抵達廈門,並在廈門海域進行戰備。
而台灣方面,1958年8月初,台灣當局也宣布台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戰備狀態。8月7日和8月14日,兩岸空軍在台灣海峽上空發生激烈空戰。8月20日,蔣介石親自抵達金門島,對金門守軍進行激勵。此時,距離金門炮戰全面爆發只有三天時間。
大陸方面,嚴陣以待的解放軍炮兵部隊時刻準備著炮擊命令。解放軍通過提審俘虜等各種偵查手段,獲得金門島部隊大致分布和金門防衛司令部駐地信息。金門防衛司令部所在地位於金門島最高峰太武山南側,火炮難以擊中,解放軍炮兵部隊則在內地尋找一類似高的山頭進行模擬炮擊,獲得諸元數據後準備進行射擊。

炮戰過程

八二四

1958年8月24日,解放軍海軍魚雷艇於料羅灣擊沉軍租商船“台生”號(民生公司所有之戰車登入艦),並重創“中海”號戰車登入艦(LST201)。“台生”號上至少有200人陣亡。中海號陣亡8人、受傷12人。在返航途中,175艇中彈負傷掉隊,被擊中沉沒。艇上艇員大部分犧牲或被俘,只有五人游回大陸獲救。這一劇情被改編為著名故事片《海鷹》,一時全國聞名。
炮戰發生之後,為了回應解放軍的猛烈攻擊,美國國防部在8月24日將第七艦隊布防於台灣海峽,此後第七艦隊協助台灣當局海軍補給金門,並且與台灣當局空軍、台灣當局海軍陸戰隊、台灣當局陸軍舉行一連串防空兩棲作戰聯合演習,並派駐F-100戰鬥機及勝利女神飛彈營至台灣,同時也成立作戰指揮中心。
8月25日以後,國軍企圖維持金門的海上補給,利用夜晚運補。而解放軍則以艦艇與岸轟,企圖維持封鎖。

料羅灣

自8月23日大規模炮擊後,解放軍炮兵炮擊點逐漸收攏彈著點,集中打金門的西村、沙頭兩機場和料羅灣,意圖困死金門島。在解放軍炮兵和海軍的封鎖下,機場完全不能起降,金門島15萬軍民的補給全靠料羅灣的海運。
9月1日,由馬公啟航準備運補金門的台灣當局海軍巡邏艦沱江號,在9月2日與解放軍在料羅灣發生遭遇戰,史稱料羅灣海戰,沱江號在此役遭到重創,但仍成功達成運補任務。在戰鬥中,魚雷艇隊對敵艦目標判斷失誤,放過了絕佳的戰機,在混亂中174、180兩艘魚雷艇相撞沉沒。
9月8日,解放軍持續向金門群島發射53300餘發炮彈,其重點指向金門新頭碼頭,途中解放軍海岸炮兵第150連的炮火擊中正在卸貨中的美樂號中型登入艦(LSM242),官兵死傷11人,登入艦則中彈引爆船運軍火燒毀。金門駐軍炮兵於下午一時三十分開始還擊,共發射10100餘發,迄六時三十分,解放軍受壓制而停止射擊。

美國介入

自9月2日料羅灣海戰後,9月3日起,美國海軍開始為國民黨海軍提供武裝護航,但不進入原有的三海里。緊接著,9月4日,大陸宣布中國領海為12海里。在外交上,中美兩國開始了政治博弈。我政府宣稱,沒有允許,外國艦船和飛機不得出入我國領海和領空。面對封鎖,金門島物資逐漸緊缺。雙方除了繼續進行炮戰外,還在台海上空進行頻繁的空戰。9月24日,國民黨空軍使用AIM-9響尾蛇空空飛彈擊落解放軍空軍殲5戰鬥機一架,首開全世界空空飛彈擊落戰鬥機的先例。
9月15日,在華沙舉行的中美大使級會談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王炳南提出要求蔣撤出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承諾一定時期內不進攻台灣,王炳南要求“中國政府聲明,直接威脅廈門、福州兩海口的,為國民黨軍隊所占據的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必須收復。如果國民黨軍隊願意主動地從這些島嶼撤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不予追擊”。在中國大陸要求台灣方面撤出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的要求下,美國總統艾森豪以美國政府名義表示美國政府曾以金門島群、馬祖列島並不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防禦義務之中因而要求台灣當局放棄金門,並允諾提供當時美國陸軍5個師的標準裝備作為補償並提供運輸工具供金馬地區軍民後撤。但此要求被蔣介石所拒絕。美國遂通過第三國表示可能在保衛台灣外島的戰役中使用戰術核武,美國同時支援國軍重裝備。蘇聯共產黨總書記赫魯雪夫警告北京不可觸發美蘇核武對抗。

美援台

9月中旬,美軍支援國軍六輛203毫米口徑的M55自行火炮,俗稱八寸炮,由國軍陸軍第1軍炮兵607營接用,在台灣實行一周的熟悉訓練後,分兩梯次自左營軍港由國軍海軍美字號運輸艦運到澎湖。9月18日和21日,國軍啟動“轟雷計畫”,由美軍和國軍合作運送八寸炮前往金門。為分散風險,仍分兩梯次進行,每次由三艘國軍海軍通用登入艇(LCU)各裝載一輛M55,LCU又停置於美軍一萬噸級船塢艦(LSD)中,在國軍軍艦護航下駛往金門。美軍船塢艦在離金門3海里處停泊,三艘登入艇接著航向金門,在炮火中搶灘上陸。
9月26日,第一批三輛M55首次投入戰鬥,摧毀圍頭地區炮陣地,下午四點,圍頭近海岸邊的陣地火炮後撤,M55以火力追擊。9月29日第二批三輛M55投入戰鬥,主要攻擊大嶝及蓮河炮陣地和工事。9月27日國軍炮兵607營第三梯次搶灘成功,金門增加6門M2牽引式203毫米榴彈炮,至此金門國軍共有12門八寸長程重炮。
對於國軍八寸炮的戰果,國共雙方有不同的記載。在台灣方面,當時俞大維得到戰報,稱國軍觀測和射擊準確,圍頭解放軍炮位工事散飛火炮破碎,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八寸炮一個多小時的射擊中,徹底殲滅解放軍40幾處目標。台灣當局和國軍因此士氣大振。金防部司令胡璉也記錄:“只是一百多發的奇襲射擊,眼看到敵岸上炮毀人亡、煙幕沖天。我軍官兵久處敵人彈幕壓抑,至此歡聲雷動。”當代台灣軍史作家分析,12門八寸炮到位後,國軍取得火力上的優勢,其影響所及,大陸方面在炮戰上轉為劣勢,無法再以炮戰封鎖金門或削弱其防守態勢。大陸方面考慮到在政治上已有收穫,又不願衝突升高引發美蘇勢力直接投入戰場,乃至使戰火延伸到華南地區,因此接連宣布“停火一周”、“停火兩周”、“單打雙不打”,降低衝突能量。
在大陸方面,報告文學作家沈衛平提出,他查閱大量當時廈門前線的作戰文書、電報往來、情報分析、戰鬥簡報和總結,
對金門使用203毫米榴彈炮情況只有個別資料提到寥寥一二筆,重視程度遠遜對待台灣部署“屠牛士”地地飛彈和“響尾蛇”空空飛彈,以及美國航空母艦特混艦隊。9月16日之後,解放軍廈門前線的炮兵火力從未減弱。9月26日之後的戰鬥損失統計,也未見有大幅度增加的情況。同時他訪問參戰士兵與民兵,受訪者多表示大陸方面的炮工事相當堅固,加之203榴炮的命中率很有限,同時金門方面為避免曝露203榴炮位置而未頻繁使用。沈衛平總結道,“203榴炮的抵達,無疑增強了金門的防務,但並未改變火力方面大陸強金門弱的總體態勢;該型巨炮肯定給大陸製造過麻煩,但麻煩則肯定不像台灣所講的那樣邪乎。”

國際反應

炮擊金門炮擊金門
金門炮戰開打後,國際間和美國內部的輿論因為擔心區域衝突升高為大戰,多反對台灣當局堅守大小金門和馬祖等外島,也反對美軍介入。9月11日,英國外相塞爾文·勞埃表示,美國協防外島乃至使用戰術性核武顯然會有連鎖反應的危險,而台灣當局自外島撤軍則可加強其國際地位。9月29日,美國參議員約翰·甘迺迪稱美國須防衛台灣,但必須擺脫外島。紐西蘭總理WalterNaoh建議台灣自外島撤軍,而由國際間保證其地位,成為一個獨立而中立的國家。10月1日,美國總統艾森豪表示台灣當局將眾多部隊布防在金門不是好辦法,但國軍不能在敵軍壓境的狀況下撤退。
10月21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飛抵台北與蔣介石會面,杜勒斯表示要突破大陸的炮轟封鎖必須動用核子武器,蔣介石最初表示或許可以考慮使用戰術性核子武器,但當得知必須動用相當於廣島威力的核彈時,便表示不願因為使用核子武器以引起世界大戰或將美軍卷進大規模衝突。杜勒斯指出美軍支援金門在政治上的困難與限度,並向蔣介石提出若干條件,暗示台北當局接受“兩個中國”的解決方案。杜勒斯離開後,蔣介石和其子蔣經國會商,決定與北京接觸、降溫。蔣氏父子秘密派人傳話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說,如果大陸持續炮擊,台灣不得不自外島撤軍,中國就有分裂之虞。美國學者陶涵認為蔣介石和毛澤東都把金門當成台灣與大陸連繫的樞紐,在這點上雙方默契一致。

衝突降溫

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彭德懷宣布,“基於人道立場,對金門停止炮擊七天”。10月13日再宣布停火2周。惟至10月20日下午,解放軍稱因美方軍艦參加對台灣運補船團護航,宣布停火無效,並於當日下午四時開始,恢復炮擊,迄黃昏時止,共射擊11,500餘發,國軍炮兵亦於下午五時集中七個營之火力,予以反擊。10月25日後解放軍放棄強攻,雙方炮兵在此時仍持續炮擊作戰。隨後解放軍方面宣布採行“單打雙停(逢單日炮擊,雙日不炮擊)”的方針持續炮擊,隔年1月八日至十五日,一連五天均無戰事,十五日,解放軍突又作零星擾亂性射擊。
自此以後,每逢單日,則僅有小規模之射擊,或發射宣傳彈,國軍亦常利用單日對大陸進行零星射擊,或發射宣傳彈,至於大規模之炮戰,則從未再發生。

後期炮戰

金門炮戰之後二年(1960年),大陸又發動較小規模的六一七炮戰、六一九炮戰,爾後采“單打雙不打”方式陸續鳴炮,直至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為止。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稱金門炮戰為一場不求殺傷和占領,而是政治意義高于軍事意義的戰爭。

正式結束

197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了《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21年的金門炮擊,正式劃上了句號。

詳細記錄

炮擊金門炮擊金門
7月29日:依據大陸方面記錄:解放軍擊落2架、擊傷1架敵機。
7月31日: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和其國防部長飛抵北京,與毛澤東及周恩來等中共要員密商。中國歷史學家沈志華認為,毛澤東是通過對蘇聯的“中蘇聯合艦隊”的提議故意大發肝火,以使得赫魯雪夫訪問北京,讓外界認為中國大陸展開金門炮戰有蘇聯支持。
8月4日:大陸透過福建前線各電台廣播宣傳“攻取金門馬祖、武力解放台灣”企圖先用心理戰術瓦解金門守軍士氣。
8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陸空軍開始大量向福建集中。
8月6日:台灣當局國防部宣布“台灣海峽局勢緊張,台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備戰狀態”。
8月7日:依據大陸方面記錄:解放軍軍戰機擊傷由汪夢泉中校駕駛的F-86一架。
8月14日:依據大陸方面記錄:解放軍戰機擊落國軍戰機機兩架,擊傷一架。被解放軍軍戰機擊落的是桃園五大隊二十六中隊的劉光燦上尉駕駛的F-86一架和編號為0312的F-86一架。劉上尉的飛機編號為0307。第十一大隊的編號為1968的F-86被解放軍戰機擊傷。飛行員的情況不詳。解放軍空軍十六師四十六團也損失飛機一架。飛行員周春富跳傘失敗,不幸犧牲。
依據台灣當局方面記錄:八一四平潭空戰中,台灣當局空軍李忠立少校、秦秉均上尉各擊落一架米格-17,潘輔德中尉、尹滿榮少尉可能合力擊落一架。劉光燦上尉返航時,在平潭附近失事墜海殉職。中華民國海軍在馬祖平潭附近擊沉解放軍炮艇三艘。8月20日:蔣中正乘艦抵金門巡視防務,親作重要指示並勉勵前線官兵。
8月23日:解放軍突然猛烈炮擊金門,兩小時內落彈達四萬餘發,是日落彈數更達五萬七千餘發,造成國軍官兵傷亡二百餘人,房屋毀損65棟。金門防衛司令部三位副司令吉星文、趙家驤、章傑被擊斃。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警告中共,如圖謀奪取金門、馬祖,美將視為威脅和平。
8月24日:依據大陸方面記錄:解放軍魚雷艇擊沉敵海軍“台生”號運輸艦和重創敵“中海”號戰艦。“台生”號上有大量的傷兵和文工隊員。“台生”號上至少有200人陣亡。中海號傷亡情況不詳。解放軍東海艦隊魚雷艇六支隊一大隊175號魚雷艇被敵軍擊沉,艇長徐鳳鳴,魚雷業務長尤志民,雷達副業務長朱××,雷達兵邱玉煌犧牲。一個姓陳的電信兵,一個魚雷兵於德和,一個輪機兵楊永金被俘。另外5人獲救。
依據台灣當局方面記錄:金門外海海戰,台灣當局海軍南巡支隊在金門與東碇之間海面,擊沈解放軍意圖攻擊運補船艦的魚雷快艇八艘,重傷五艘。國軍台生輪沉沒,中海艦尾重傷。
8月25日:依據大陸方面記錄:空戰解放軍擊落國軍戰機兩架。飛機編號和飛行員情況均不詳。解放軍空九師第二十七團損失戰機一架。這架戰機是解放軍軍的高炮錯誤擊落的。飛行員劉維敏當場犧牲。依據台灣當局方面記錄:台灣當局空軍F-86軍刀機在金門鎮海角上空擊落兩架解放軍殲-5。
8月31日:蘇俄真理報向美恫嚇,謂美對中共威脅,等於對俄威脅。
9月1日:解放軍炮艇擊毀敵“沱江”號炮艦。“沱江”號傷亡情況不詳。(據報告顯示亡中尉醫官陳科榮以下11人,傷29人)解放軍東海艦隊魚雷艇六支隊一大隊174艇和180艇互撞損失。
9月2日:依據大陸方面記錄:解放軍高速炮艇對國軍沱江號炮艦造成致命打擊,使台灣報廢沱江號炮艦一艘,解放軍自己則損失魚雷艇兩艘。
依據台灣當局方面記錄:國軍海軍南巡支隊在金門料羅灣海面擊沉解放軍魚雷快艇八艘、大型炮艇二艘,擊傷炮艇二艘。國軍沱江艦重傷,維源艦輕傷,是為料羅灣海戰。
9月3日:美國第七艦隊開始護航台灣當局海軍補給船團,但宣布將不進入三海里的領海範圍內。
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在中國12海里的領海範圍內,一切外國飛機和軍用船舶,未經中國政府的許可,不得進入中國的領海和領海上空。
9月7日:美國第七艦隊護航台灣當局海軍補給船團運補金門成功。美國海軍避免與大陸直接交火。
9月8日:依據大陸方面記錄:空戰解放軍戰機擊落敵機一架。飛機編號和飛行員情況不詳。解放軍空十八師五十四團被敵機擊落一架,被擊落者系五十四團團長王保鈞。王團長被擊中後跳傘獲救。
解放軍海岸炮兵第150連擊沉敵運輸艦“美樂”號。“美樂”號運輸艦上官兵91人全部陣亡。
依據台灣當局方面記錄:九八澄海空戰,台灣當局空軍在澄海以東二十浬海面上空擊落中共殲-5。劉憲武上尉擊落二架、余鍾禔少校、秦秉鈞上尉、梁金中中尉各擊落一架、朱偉明少尉可能擊落一架、梁金中中尉擊傷一架,國軍創下五比○紀錄。
9月15日:依據大陸方面記錄:空戰解放軍戰機擊落敵機一架,擊傷一架。飛機編號和飛行員情況不詳。我空十八師五十二團被擊落擊傷戰機各一架。八號機飛行員趙清潔陣亡。七號機中彈31發被敵機打成重傷。依據台灣當局方面記錄: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華沙會談開始,尋求台海停火。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王炳南在會談中向美方提出了一份“中國政府聲明”。要蔣介石讓出金門馬祖等島嶼,而中國大陸承諾停火併且在一定時期里不進攻台灣。
9月18日:依據大陸方面記錄:解放軍航空兵第18師52團米格-17戰鬥機8架,與國軍空軍第5大隊F-86F戰鬥機8架發生空戰,擊傷國軍戰機一架,解放軍戰機被擊落1架,擊傷1架。依據台灣當局方面記錄:九一八金門空戰,下午四時台灣當局空軍F-86董光興上尉與毛節盛上尉各擊落一架米格十七型機。下午六時零四分在虎頭山正東三海里上空進行交戰,孫嗣文少校,林文禮上尉,劉心業中尉,陸養仲少尉各擊落一架,林文禮上尉又可能擊落一架。這兩次戰役以六比0擊敗解放軍。美國支持的203毫米大口徑巨炮由台灣當局海軍運抵金門,搶灘成功。
9月23日:解放軍空軍出動對金門進行全面空中偵查並拍照。
9月24日:依據大陸方面記錄:空戰解放軍戰機擊落敵機一架。這架敵機編號為355號,屬敵第十一大隊,飛行員情況不詳。海軍航空兵第二師被敵機擊落戰機一架。飛行員王自重壯烈犧牲。事後查明,王自重系被敵機用美制“響尾蛇”空空飛彈擊落的。9.24空戰是空空飛彈在世界範圍內第一次擊落戰機。
依據台灣當局方面記錄:九二四溫州灣空戰,美國提供台灣當局空軍F-86並配備AIM-9響尾蛇飛彈,台灣當局空軍錢奕強擊落兩架,李叔元、傅純顯、宋宏焱、馬大鵬、夏繼藻、王淵博各擊落一架,唐積敏、李載權合力擊落一架,總計九架。又劉賡元、宋宏焱各可能擊落一架,冷培澍可能擊傷一架米格十七型機(殲-5)。台灣海峽成為最新武器的試驗場的一例。
9月25日:解放軍空軍再次出動對金門進行全面空中偵查並拍照。
9月30日:美國務卿在記者會表示,若台灣海峽能獲致靠得住的停火,美國將贊成國軍由外島撤退一部份。
10月1日:蔣中正指出反對減少外島駐軍,台灣當局並無接受美國建議的義務,台灣當局仍要堅決死守金馬。
10月3日:依據大陸方面記錄:伏擊戰解放軍擊落敵軍C-46運輸機兩架。
10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彭德懷發布《告台灣同胞書》,金門戰線自10月6日起,停火七天,以使金門可充分地自由地輸送供應品,但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解放軍以炮彈封鎖金門的進入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外交政治為主,軍事手段為輔的新階段。
10月10日:依據大陸方面記錄:空戰敵軍二號機被我軍戰機擊落。飛行員張乃軍被我軍俘獲。另一架敵機於平潭島西北方向墜海。是不是被擊落的搞不清楚。還有一架敵機被我軍高炮擊傷,墜毀以外埔西面65公里的海中。敵軍曾出動SA-16前往搜救。我軍空十四師被擊落戰機一架。飛行員杜鳳瑞跳傘後還在空中的時候,被敵機用機槍掃射,壯烈犧牲。
依據台灣當局方面記錄:雙十馬祖空戰,台灣當局空軍F-86軍刀機於平潭東南五浬上空與米格機八架遭遇。丁定中上尉擊落兩架,路靖少校、葉傅熙中尉各擊落一架,張乃軍機毀被俘,解放軍一架米格十七爆炸。
10月12日:大陸宣布金門續停火兩周。
10月20日:中國大陸以台灣當局軍隊在金門海域引進美國軍艦護航為由,恢復炮擊金門。
10月23日:美國務卿杜勒斯離台,發表“中美聯合公報”,認金門、馬祖與台灣、澎湖在防衛上有密切關連。
10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彭德懷發布《再告台灣同胞書》,宣布“雙日停火”且單日也不一定炮擊。此後自1958年8月23日開始的台海危機便在打打停停的情況下,逐漸冷卻下來。

其他軍種

空戰方面:依據大陸方面的記錄:解放軍擊落敵機18架、擊傷19架;擊沉敵大小艦艇7艘、擊傷17艘;擊毀敵水陸兩用輸送車14輛、繳獲1輛;摧毀敵各種陣地工事327處,汽車9輛,雷達、電台7部,各種火炮30餘門;斃傷敵中將以下官兵千餘人,俘敵飛行員3名。解放軍被擊落、擊傷飛機11架;損失魚雷艇3艘、傷1艘;被擊毀火炮32門、汽車8輛;傷亡官兵460餘員、民兵民眾218名。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所作戰的飛機主要為米格17戰鬥機。
依據台灣當局方面紀錄:國軍空軍亦擊敗解放軍空軍,掌握空權,國軍空軍共出動各型飛機9094架次,執行各種任務,國軍空軍先後與共方戰鬥機遭遇共發生12次空戰,擊落大陸米格十七型機32架,另擊傷及可能擊落三架。當時台灣當局空軍所作戰的飛機是F-86,F-84和P-51。
海戰方面:依據大陸方面記錄:解放軍海軍擊沉國軍海軍大小艦艇7艘、擊傷17艘,解放軍海軍被擊沉魚雷艇3艘、傷1艘,擊傷2艘。
依據台灣當局方面記錄:國軍海軍共擊沉敵魚雷快艇二十餘艘,擊傷4艘;擊沉大陸大型炮艇兩艘,擊傷2艘,2艘登入艦沉沒(台生、美樂),1艘戰車登入艦與巡邏艦重創(中海、沱江),海戰中尤以九二海戰為最。
台灣當局陸軍在此一戰役中,實施反炮擊82次,射擊炮彈12萬8千發。

歷史結果

1958年8月23日至1959年1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金門實施了七次大規模的炮擊,取得了超出預期目的:

1、第一次炮擊前夕,國民黨官兵舉行的周末會餐剛剛結束,國民黨上將、“國防部長”俞大維,正同金門防衛部司令長官、上將胡璉散步;中將、副司令長官趙家驤,少將、副司令長官章傑,中將、澎湖防衛部副司令長官吉星文等三人在橋頭聊天;當鋪天蓋地的炮彈襲來時,三個副司令身負重傷,不治身亡;中將參謀長劉明奎掛了彩;俞大維受輕傷;胡璉躲進了防空洞不敢出來。

2、擊落、擊傷國民黨飛機34架,擊傷、擊沉其軍艦27艘,摧毀各種工事320個,各種火炮30餘門,斃傷國民黨軍7000餘人。從而,大大打擊了國民黨軍在大陸沿海地區肆意攻擊、破壞的囂張氣焰,保障了我沿海地區的和平、安寧和經濟發展。

3、頂住了美國對中國的戰爭恫嚇,挫敗了美國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也極大地牽制了美國對中東地區武裝干涉內政的圖謀,增強了第三世界不畏強國的信念。

葉飛回憶

1958年夏初,黎巴嫩人民起義,引發了中東事件。美英兩國於7月中旬出兵中東,以武力干涉阿拉伯國家的內部事務。7月16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要求美軍撤出黎巴嫩。

此時此刻,毛澤東確定了對金門實施大規模炮擊的決策,以此既可牽制美軍,支持阿拉伯人民的鬥爭;又可以懲罰國民黨軍,並摸清美國對新中國的戰略意圖,尤其是美台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的底盤如何。

面對早已過去了的1958年,只談大躍進的失誤,而忽視毛澤東在台海危機中對維護中國領土完整及民族尊嚴所作的高瞻遠矚的決策,那是非常片面的。

北戴河決策

1958年,在北戴河會議上,毛澤東決意炮轟金門。這是葉飛回憶當時決策的情形。

我一見到主席,就詳細匯報了炮擊金門的準備情況。彭老總、林彪也參加了,總參作戰部長王尚榮也在座。地圖沒有掛在牆上,而是攤在地毯上。毛主席一面聽我匯報,一面看地圖,精神非常集中。匯報完了,他突然提出這么一個問題:“你用這么多的炮打,會不會把美國人打死呢?”那時,美國顧問一直配備到國民黨部隊的營一級。主席一問,我即回答說:“哎呀,那是打得到的呵!”聽我這么一說,主席考慮了十幾分鐘,然後又問:“能不能避免不打到美國人?”我回答得很乾脆:“主席,那無法避免!”主席聽後,再也不問其他問題,也不作什麼指示,就宣布休息。這是主席要進一步考慮問題了。晚飯後,王尚榮同志拿了一張條子給我,那是林彪寫給主席的。林彪這個人很會捉摸主席的意圖,他知道主席很注意能否避免打到美國人的問題,所以寫了這個條子。條子的內容是,他看到主席很重視這個問題,因此提出,是否可以通過王炳南(正在華沙同美國進行大使級談判)給美國透露一點訊息。林彪此人也有點莫名其妙,告訴美國人就等於告訴台灣,這怎么行呢?看到條子,我很吃驚,便問王尚榮同志:“主席把這信交給我看,有沒有什麼交代?是不是要我表態?”王尚榮同志說:“主席沒說什麼,只說拿給你看。”這關係到最高決策問題,既然沒有要我表態,我就一句話也沒說。 第二天,繼續開會。主席下決心了,看來沒有理睬林彪的建議。主席說:“那好,照你們的計畫打。”並要我留在北戴河指揮,跟彭老總一起住。

炸死三個副司令

“八·二三”炮擊金門,是在北戴河這個避暑勝地指揮的。也可以說是毛澤東直接指揮的。

8月23日是星期六,當天下午5時許,金門北太武山的國民黨軍防衛司令部正召集官兵,一面舉行周末聚餐,一面聽“國防部長”俞大維訓話。聚餐散後,官兵散步離去,俞大維和金門防衛司令胡璉也漫步走回司令部,趙家驤、吉星文、章傑三位副司令官則站在翠湖岸邊的橋頭上談天。 下午5點半,福州軍區前線指揮員發出“開始炮擊”的命令,隨著一串串紅色信號彈在金門島四周升起,從西邊廈門炮兵群、北邊蓮河炮兵群與東北邊圍頭炮兵群,發出震耳欲聾的炮聲,2600餘發炮彈從不同方向落到金門北太武山國民黨軍陣地上。頃刻間,山搖地動,金門島立刻陷入火海和煙霧之中。俞大維在炮彈爆炸時,被附近一個叫廖光華的科長背入路邊山石下躲避。胡璉拔腿就跑,僥倖跑回司令部。趙家驤、吉星文、章傑三位副司令官,於第一群炮彈落地爆炸時被炸死。 胡璉跑回司令部,立即拿起電話下令炮兵指揮官全面還擊反炮戰,但電話已經不通。他拿起多部電話機,叫炮兵陣地,沒有一部有聲。他懊悔極了。 過了20分鐘以後,國民黨軍的炮兵才自發地還擊,發射了炮彈2000餘發,但很快就被解放軍的炮火壓了下去。首次炮戰持續了85分鐘。解放軍發射炮彈3萬餘發(其中海岸炮兵發射2600發)。金門方面事後承認傷亡600人。

“八·二三”炮擊使台灣十分震動。台北等城市實行緊急防空措施,一些部門還進行了疏散。蔣介石一時摸不清毛澤東的意圖,估計解放軍會登入金門,並有可能攻擊台灣。蔣介石還向艾森豪緊急求援。

根據艾森豪的命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主力開赴台灣海峽,其中包括4艘航空母艦。另有一艘航空母艦還急速正從地中海的第六艦隊調來。不大的台灣海峽,擺開了有5艘航空母艦的陣勢。中東的形勢緩和下來了。

只打蔣艦不打美艦

總參作戰部王尚榮部長傳達了軍委與毛澤東的命令:福建前線自9月4日起,停止炮擊3天,以觀各方動態。

9月7日,一支美台混合編隊出現在金門附近,中午時分,美軍艦停在金門附近海面,做出掩護姿態;國民黨海軍的兩艘運輸艦駛入金門料羅灣碼頭卸貨。

已有炮兵群來電話問葉飛:打不打?

到底打不打?葉飛拿不定主意。

葉飛覺得這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行動,如何對待這種美蔣混合編組船隊,涉及中美關係乃至世界戰略全局,前線指揮員無權決定,須提交最高統帥毛澤東考慮。

毛澤東已於9月初從北戴河回到北京。葉飛即向毛澤東報告美國軍艦為國民黨艦船護航的情況並請示對待方針。

毛澤東回答:照打不誤。

葉飛又請示:是不是連美艦一起打。

毛澤東回答:只打蔣艦,不打美艦。

葉飛又問:我們不打美艦,如果美艦向我開火,我們是否還擊?

毛澤東回答:沒有命令,不準還擊。

9月8日,台灣國民黨軍又出動4艘登入艦,在美軍一艘巡洋艦及4艘驅逐艦的護航下,再次向金門駛來。美艦又停在金門外海,由國民黨的登入艦駛向岸邊卸貨。

葉飛將這一情況直報北京。

北京接到前線電話後,毛澤東即下令開火。

12時43分,解放軍以43個地面炮兵營又6個海岸炮兵連組成的強大炮群突然開火,連續發射了21700發炮彈,猛烈射擊金門島上的軍事目標及駛入料羅灣的登入艦。在炮擊中,“美樂”號登入艦當即被擊中起火,引爆了艦載彈藥而沉沒。“美珍”號中彈累累後向外海逃竄,另外兩艘登入艦也在中彈後逃走。這時,美國軍艦根本不管國民黨艦隻,急忙退駛到料羅灣以外近12海裏海域,徘徊觀望,始終不發一炮。

把金門留給蔣介石

態勢已經很明顯,美國並不想和中國進行戰爭,可美國卻不想放棄台灣。於是,杜勒斯便要求蔣介石放棄金門和馬祖。

9月30日,杜勒斯發表講話說:“如果獲得可靠的停火,我們的判斷,甚至是軍事上的判斷,就是仍然在金門、馬祖保持龐大的軍隊是不明智的而欠謹慎的。”

毛澤東對杜勒斯公開要求蔣介石“金馬撤兵”的談話極為重視,曾要翻譯查詢原文。杜勒斯所使用的“Stupid”與“foolish”,在英文辭典中,含有愚蠢的、蠢笨的、不明智的、昏亂的、沒有頭腦的等意思。杜勒斯作為國務卿公開說蔣介石是愚蠢的,已經超出外交禮儀。可見美國對蔣介石不在金馬撤軍已經甚為惱火。 這時,毛澤東看到,在炮擊封鎖金門以後,如果只能奪取金門、馬祖而不能同時解決台灣問題,那么國共之間在地理上的距離將由不足10公里擴大到100多公里,且隔著一道台灣海峽,接觸更加不方便。而蔣介石失去象徵其在大陸沿海存在的最後據點,將使得美國更便於製造“兩個中國”或支持“台獨”。於是,毛澤東決定把金門保存在蔣介石手裡。

10月6日凌晨2時,由毛澤東起草、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震動海內外。這也是對台政策改變的信號。文告宣布:“杜勒斯9月30日的談話,端倪已見。站在你們的地位,能不寒心?歸根結底,美帝國主義是我們的共同敵人。13萬金門軍民,供應缺乏,饑寒交迫,難為久計。為了人道主義,我已命令福建前線,從10月6日起,暫以7天為期,停止炮擊,你們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輸送供應品。”

21日,在杜勒斯飛抵台北,勸蔣介石撤退在金門、馬祖的駐軍,並停止對大陸使用武力。蔣介石惱怒地回答:“在我活著的時候不會撤軍!”在大陸,福建前線再一次萬炮齊發,“歡迎”杜勒斯。

杜勒斯回到華盛頓的第二天,即10月25日,毛澤東又以彭德懷的名義起草了《再告台灣同胞書》,宣布了今後對金門“單日打炮、雙日不打”與對機場、碼頭、海灘和船隻“四不打”的方針,甚至表示願意向對手提供補給品。

從此以後,雙方在金門單日相互打炮,已經是一種象徵性的交火。雙方單日炮擊用的雖是實彈,但幾乎都是有意識打在對方空曠無人地帶、灘頭或者無工事的山頭,儘量不打死人。

直接指揮金門炮戰的葉飛也說:“毛主席決定不拿下金門,現在看來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留下一個‘對話’的渠道。後來講‘三通’,其實前線和金門之間早就用各種特殊的形式‘通’了。”

傳奇烈士

安業民烈士安業民烈士
安業民,1957年參軍的解放軍海岸炮兵戰士,是一名海岸炮瞄準手。8月23日參加炮戰,在戰鬥中炮位旁的130火炮藥包被擊中起火,威脅火炮安全。安業民在烈火燒到自己的情況下將海岸炮轉回隱蔽壕中,直到火炮安全後才跳下炮位救火,全身被嚴重燒傷昏迷。甦醒後繼續戰鬥40餘分鐘,直到8月23日炮戰結束。後入院搶救,於9月9日搶救無效犧牲。一時間,英雄安業民的事跡傳遍全國,廈門修建了安業民烈士陵園,成為一代人心中高大的“安業民叔叔”形象。
杜鳳瑞,解放軍空軍飛行員。在10月10日的空戰中擊落兩架國民黨空軍戰鬥機,隨後自己被擊中而跳傘。在空中,其傘遭到國民黨軍戰鬥機攻擊,壯烈犧牲。犧牲後,其戰鬥事跡被傳遍全國,其生前大隊被命名為杜鳳瑞大隊,其家鄉方城縣一條主街道被命名為鳳瑞路。

解密檔案

2008年5月13日,HansKristensen根據解密的美軍檔案,金門炮戰開始後美國空軍向美國總統艾森豪表示一旦總統授權使用核彈,解放軍對離島(如金門)的進攻會立刻遭受美軍的核襲擊。琉球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儲存有MK-6及MK-39兩種核武器。另外如果對解放軍陸軍核空襲不能立即壓制解放軍,關島美軍安德森空軍基地在1958年8月中旬後有五架B-47轟炸機隨時待命起飛轟炸大陸機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